同是中医,水平高低,相互之间,差之万里。正如同是初中学历,华罗庚写的数学论文,可以超过大学教授的数学水平(见华罗庚写的《论苏家驹五次方程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据说早期北大语文教授王力,是一个没有进过学堂的跑堂学徒,他的丰富的语文知识,全靠自学成才,他是个自学成才的文学天才。要学好中医,首先要选对苗子。一看中医书,即能引起极大兴趣,能对中医着迷,一心钻入其中,不知疲倦,这种人,可以说,就是学中医的人才了。对中医不能产生浓厚兴趣的人,是学不好中医的。
提高中医水平的第二个条件,就是要博览群书。中医书籍,何止千万?每读一本书,就增加了一些知识。只看中医大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中医大学的学生,要学那根本无用的西医知识,要学那根本没用的英语,其目的,只在消灭中医人才,如此而已。
博览医书,能让人广开眼界。比如多年前曾看过《续名医类案一书》,书中讲到脉诊判断妊娠所怀男女的问题,本来一般书中所讲断法,是“男左女右(左脉大为男,右脉大为女)”,但是该书中讲到有“男右女左”的,为反常之脉,验诸临床,确有此事。所以切脉断男女,只有90%左右的准确率,而不能达到100%。又比如李时珍的《濒湖脉学》,讲涩脉的主病,歌诀中后面有一句为“……,女人非妊即无经”。验诸事实,也确有此事。本来女人妊娠,脉象多呈滑脉,但是40多年前曾切得一妊娠妇女,竟然是“涩脉”,可见李时珍《濒湖脉学》所讲的脉象主病,真实不虚。
我认为对中医后学 最有启发作用的是曹颖甫师徒合著的《经方实验录》,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其高徒姜佐景的按语。可以说,佐景按语,揭开了仲景经方运用之秘。深入阅读,必将受益无穷。
还有民国名医张锡纯氏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也是学中医者不可或缺之书。书中不仅有丰富的理论,更有十分丰富的医案。若能静下心来,深入钻研,对中医水平的提高,必有巨大帮助。比如当今西医对于疯狗咬伤,病一发作,基本上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该书中有专篇详论狂犬咬伤治法,治愈率可达百分之百。20多年前,我就曾被窜进我店里的狂犬咬伤左腕,咬得鲜血淋漓,洒上止血药末,吃了防治狂犬病的化瘀药,20多年来,仍天天喝酒,毫无顾忌,一直平安无事。此皆得益于书中所赐也。
又如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也有诸多可取之处。书中补阳还五汤,用于阳虚瘫痪,确有卓效。20多年前,治邻乡一老头某日忽然瘫痪在地,一边手脚不能动弹。次日邀诊,见舌质淡白,苔白厚腻,诊为阳虚湿重,兼有气虚,予大剂苓桂术甘汤合补阳还五汤,五剂,第六天前往探视,竟然康复如初矣,实出意外!
9年前,网上治北京一男子,小便时尿道灼痛,历时18年之久。北京诸多医院久治无效,受《医林改错》书中启发,方中重用黄芪,两天见效,三个星期彻底痊愈,到今未闻复发。还记得该患者的网名,名“龙腾虎跃”。取效关键,都得益于王氏前贤的宝贵经验。
又比如《范中林医案》,《南方医话》,祝味菊的《伤寒质难》,张存悌著的《火神派温阳九法》,《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余无言,胡天雄,陆渊雷,陈修园,徐大椿,黎庇留,百家之书,都宜涉猎,才不至于囿于一隅之见。
又比如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现代中医学校把它列为中医教材,如果去信这教材,必然成为不会治病的庸医。《条辨》中的白虎汤证,说必须具备“四大”之症:“大热,大汗,大渴,脉大”,实际上完全不合事实。仲景怎么说?“伤寒,脉滑而厥者,白虎汤主之”;“三阳合病,腹满身重,……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017年农历闰六月,治一个百岁老太婆,发热12天,先在医院治疗无效,越治越重,已见眼闭神昏,不省人事,口只微开,体温量得40.5度之高。切脉滑实,根据《伤寒论》脉滑即可用白虎汤的记载,处以大剂白虎汤,石膏用到160克之多,半天用了两剂,次日往视,已神清气爽,体温退至38度。治了几天,彻底康复。这一病人,如果拘于中医学校教材,拘于《温病条辨》白虎汤“四大”之谬说,还不误了大事?
最错误的是叶天士的“卫气营说”学说。“卫气营血”,一清到底,阳亢体质,可无大害,碰到阳虚体质,也给他来一个“一清到底”,能不百治百死?温病派的错误,在于把外感病(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错误的定为“温邪”,犯了“机械论”呆板教条的原则性错误。按照《伤寒论》书中所说,寒证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热证:比如“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即是寒证化为热证的实例。又比如“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即是寒实证转化为阳虚证的实例。所以仲景先师,只会教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灵活性,而绝不教人哪个是“伤寒”?哪个是“温病”的死板教条。
当今多人说中医没有发展,只会死守成规,说成是中医不科学的根据。其实两千年前的中医,早已登上医学巅峰,后人只能在前人基础上加以发挥,而不能去另创新说。凡是想去创立新学说,妄图去超越前人的想法,只能把中医带进歧途,带进死路。
宣传中医的科学性,保护人民生命。
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25.10.6.
手机号1386026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