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业“大包干”和乡村集体企业改制,解决了困扰国人几十年的温饱问题和集体企业效益低问题,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竖起了历史的丰碑。同时,乡村集体经济大部分成了“空名字”“空架子”“空壳子”!乡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几乎丧失!乡村振兴几乎全靠国家政府拨款社会各界支持“输血”维持!这是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无底洞!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人,农业是乡村振兴的主业,乡村集体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发挥农民乡村振兴的主人作用,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发挥乡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和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是乡村振兴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深化农村改革亟待攻克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宣传研究“三农”40年,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等100多个全国省市新闻奖社科奖,130多项宣传研究“三农”成果写入中央文件。提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四个思路:
一、利用乡村集体土地资源,发展乡村集体经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部分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都有数百亩、上千亩或更多的集体土地用于兴办集体企业和公共公益事业(医院、学校、农业试验站等)。乡镇企业改制时,有的将乡村企业和企业用地整体作价“卖”给民营企业,有的将乡村企业和企业用地作价为股金入股民营企业,还有相当部分将乡村企业用地低价出租给民营企业且长期不变。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出现了部分民营企业租用乡村集体土地费用仅为当地土地流转费用二三成的局面。
三四十年过去了,当年改制的民营企业早已发生巨大变化或几易其主,产生了众多民营企业家,产生了一个富裕、超富、富豪群体,民营企业已经由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民营企业长期低价租用乡村集体土地的状况不应该继续下去了!
建议建立健全企业使用农村集体土地法规,相隔5年最多相隔10年调整一次企业租用农村集体土地费用。市区县政府分别不同地域的土地、不同地质的土地;分别工业、商业、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用地和其他产业的用地,提出企业租用乡村集体土地费用最低和上限指导价格,由乡村集体组织和用地企业协商签订合同。既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又保障乡村集体增加经营土地收入,发展乡村集体经济。
二、利用村组集体土地资源,发展村组集体经济。
农业“大包干”后,绝大部分村组将土地(林地、沙地、草场 )分地到户30年不变。由于人口生死迁徙等原因,农村普遍出现了有的农户人多少地甚至无地、有的农户人少多地甚至无人多地的倾向;出现了有的农户年出租转让土地年收入数万、数十万元,有的农户少地无地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的倾向;出现了土地集体所有“空名化”集体经济“空壳化”的倾向。这些倾向普遍长期存在,加剧农村贫富差别扩大,是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土地是农村集体组织最重要的资产,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是全体村民全体组员的共同财富,是农业赖以发展壮大最重要的资源。建议国家修订《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法》,省市自治区政府修订《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条例》,亟待实行四项政策。
建议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和5年“账面小调整”的政策。
健全完善土地承包法规,在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政策的同时,每隔5年由土地发包方即村委会或村民小组按照现有在册人口进行“账面小调整”。村民死亡、失踪、迁出户口;入职公务员、参公、国企等,即失去村民资格,不再参与土地承包和5年“账面小调整”。失去村民资格人原承包的土地,自动流转给其家庭成员经营。村组集体向其家庭成员收取失去村民资格人原承包土地的流转费,用于补贴无地或少地的农户,或用于集体公共公益事业。既保障了“土地承包30年不变”,又解决了无地少地农户的当务之急。
建议实行健全村组集体土地流转的政策。
农户出租、转让、置换承包地,必须经得土地发包方即村组集体组织同意,超出当地乡村平均种地收入以上的流转费部分归村组集体所有。用于补贴无地或少地的农户,或用于集体公共公益事业。
村组集体的土地(林地、沙地、草场 )的承包、转让、租赁合同,须经村民小组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同意方可生效。
建议实行治理土地荒芜的政策。
建议健全完善治理土地荒芜法规,对土地荒芜一年的农户、企业和单位,给以警告;对土地荒芜二年的农户、企业和单位,给以罚款,对土地荒芜三年的农户、企业和单位,县乡政府依法依规收回承包租赁土地,由原村组发包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户,或流转给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体经营。对土地荒芜三年以上已经被征用的土地,由区县政府依法没收为国有土地。
建议实行征用土地补偿款农户集体按比例分配的政策。
健全完善征用土地补偿法规,征用全村组土地的补偿款,三分之一留用村组发展集体经济基金,其余按照村民代表会议或全组家庭代表会议决议分配和使用;征用村组部分农户土地的补偿款,三分之一为被征用村组部分农户土地的补偿款,三分之二留用村组发展集体经济基金或用于补贴无地或少地的农户。
利用村组集体土地资源,发展村组集体经济的目的,是增强村组集体经济实力 ,缩小村民之间土地收入差别,防治内外勾结低价承包村组集体土地高价转包腐败乱象。
三、利用乡村集体综合资源,发展乡村集体经济。
建议利用乡村集体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行政资源、人才资源、人脉资源等综合资源,兴办特色家庭农场、乡村组集体农场、托管农场、合作农场、参股入股企业股份农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议乡村集体土地入股参股各种园区开发;建议乡村集体资源资金入股参股农工商贸企业;建议乡村集体资源资金参股入股文化旅游康养光伏等新兴涉农企业;建议具备资源、资金、人才、管理等条件的乡村兴办独资或控股的集体企业。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乡村集体经济成为农民共同富裕的靠山“聚宝盆”“摇钱树”。
四、坚持求实创新,发展乡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发展的趋势,亟待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全国众多先进乡村的经验,证实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是可行的。乡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与国家政府社会的“输血”功能融为一体,汇集成源源不断的资金长河,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撑。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是深化农业改革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应该坚持五个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乡村地域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管理服务能力等因素,发挥优势因地制宜选定发展集体经济产业和项目,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成功之道。反对盲目随意决策,反对照猫画虎死搬硬套先进经验,反对无所作为“等靠要”。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有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从小项目小产业起步,循序渐进积累经验,逐步推进稳步发展,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成功之路。反对不会走就想跑,反对不切实际“画大饼”,反对朝三暮四乱扑腾。
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依据资金、技术、人才、市场选定项目产业规模,量力而行稳健发展, 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成功之途 。反对贪大求洋搞规划,反对巨债欠款上项目,反对“煽起董匀怂管娃”。
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好一个好书记,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成功之本。建议推行“学而优则仕”与“干而优则仕”相结合的干部选拔制度,选拔德廉能绩勤,求实创新,担当有为的干部担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健全乡村干部的选拔、培养、激励、监督、容错、追责制度。让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让乡村两级干部成为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反对干部队伍中的“贵族化”倾向,反对干部管理中重使用轻监管的倾向,反对乡村干部以权谋私搞腐败的倾向。
坚持扶持发展的原则。发展乡村集体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全方位扶帮支持,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成功之法。建议将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列入省市区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职能范围,对乡村集体经济政策上给优惠,项目上给优先,资金上给优待,促进乡村集体经济稳健发展。反对一哄而上“搞运动”,反对越俎代庖求政绩,反对放开缰绳尽马跑。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路,是我多年宣传研究“三农”的一家之言。同专家学者交流,供决策层参考、
2025年8月18日于陕西长安
张宝贵简介:
张宝贵,陕西省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社区文化发展促进会顾问、长安区政协原秘书长。运用毛主席哲学思想干新闻搞“三农”研究40年,100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全国、省市新闻奖、社科奖,200多项宣传研究建言成果写入中央文件。
曾被聘为西北大学新闻系兼职讲师、陕西师大新闻传媒学院兼职教授、陕西农村网青年记者导师。新闻专著《田园报春花——张宝贵获奖新闻作品选》,多篇稿件入选大学教材;理论专著《领导与新闻谋略》(张宝贵 李正善著)被陕西出版集团推荐参评“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宣部优秀理论读物,得到中宣部景俊海副部长的肯定赞扬;“三农”专著《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被农业农村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金文成主任赞誉为“您在《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中的建言,非常系统、深入、中肯,为我们国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政策支持体系提供了很好的探索和思考。”
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新闻出版报》等国内20多家媒体和日本放送电视网百余次报道。被誉为“新闻奇才”、“三农专家”、“研究领导新闻学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