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贵“三农”专著《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连载(26)
张宝贵宣传研究“三农”重大成果选之一:
“农机跨区域作业”成果风靡全国
第七章
张宝贵宣传研究“三农”重大成果选
张宝贵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宣传研究“三农”40 年,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等 100 多个全国省市新闻奖、社科奖,130项宣传研究“三农”成果写入中央文件。本书收录了张宝贵宣传研究“三农”10项重大成果,以利读者理清“现代农业宏观思路”的来龙去脉形成过程。彰显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干工作的魅力、家国情怀的动力、求实创新的活力、持之以恒的张力。激励读者学习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干工作,求实创新,积极投身农业改革,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做贡献!
张宝贵宣传研究“三农”重大成果选之一:
“农机跨区域作业”成果风靡全国
十多台收割机联合作战
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
本报讯6 月 5 日中午,一台桂林 2 号收割机从长安县申店乡何家营村隆隆驶出,女“麦客王”何俊英登上转战陕甘宁的征途。
今年 43 岁的农妇何俊英,前年,自筹资金 3.5 万元从桂林买回一台收割机。她联系户县、周至等地 5 家收割机户联合作业,除在本地割麦外,还转战省内和甘肃 20 多个县,一天割麦五六百亩。乡亲们风趣地叫她女“麦客王”。
今年,“三夏”开始,何俊英又同户县、周至、咸阳等地十多家收割机户相约在眉县一带集中,上宝鸡,下甘肃,到宁夏,搞割麦会战。
何俊英说:“我娘家姐妹 5 个,婆家劳力也少,尝过夏忙劳少的苦滋味。我买收割机联合作业,想让乡亲们从夏忙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张宝贵)(编辑 方维学)
注:此稿发表于 1991 年 6 月 7 日《西安晚报》。获得第二届(1991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女“麦客王”“胃口”不小
建起跨省区机收集团
5 月 29 日午夜时分,长安县申店乡双竹村村头,明亮的灯光下,7台收割机排成一条长龙整装待发。肩跨黑皮包,腰別 BP 机的“女“麦客王”何俊英,招呼同伴们检查设备。
今年 45 岁的何俊英,家住申店乡何家营村。1989 年她买台收割机,联络县内外十多个收割机户,转战陕、甘、宁割麦,被乡亲们誉为女“麦客王”。
1992 年,她联络亲友买回 4 台收割机,领办收割联合体。今年,她的队伍又扩编,联络陕、甘、宁、蒙 70 多个收割户,创建跨省区机收集团。
头戴深蓝鸭舌帽的刘买罗老汉走过来,这位 50 多岁的宁夏陶乐县农机户,操着乡音喜笑颜开:“我们从陕西出发,经甘肃宁夏到内蒙,割到 7 月底,干上两个月,作业时间比在家门口转多一个多月。何俊英名气大,心肠热,会办事,跟着她安全、放心、收入多。”
“跨省区机收集团好,统一行动,单独核算”,长安县韦曲镇农机户李坤利掐着指头,“统一购买机具,方便省事节约钱,统一技术培训,以老带新好干活,统一行动招活路,争分夺秒效益高。”
“甭忘统一价格,不准宰乡亲!”烫发头、苹果脸的何俊英接过同伴话题,一双凤眼闪着恳切的目光,“这几年走南闯北,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农业机械化要走跨省区集团化作业的路子。我创建机收集团,想让更多的乡亲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大西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让乡亲早日致富奔小康。”
凌晨 1 时许,女“麦客王”何俊英手捧全国交通图,朝同伴高声喊:“出发,第一站,潼关!”(张宝贵 晁阳)
注1:此稿发表于 1995 年 5 月 30 日《西安晚报》。获得全国晚报新闻特等奖、西安新闻奖一等奖。
注2:1996年5月,农业部、公安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夏收机械跨区域作业。“农机跨区域作业”成果风靡全国。
“农机机跨区域作业”成果风靡全国
张宝贵
我是个长安“稼娃”。1967 年初一辍学回村务农。1969 参军。6 年的军营生涯没有赐给我一个铁饭碗,却让我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赐给我一个事业有成的法宝。1976 年到县办厂干过 3 年副业工,1980 年开始当了 10 年生产队会计,亲身经历了“大包干”。
“大包干”后三件事对我刺激挺大。
第一件事,麦子大丰收后没地方碾麦,我到村头公路上碾麦,被押上“制止公路碾麦宣传车”“游路示众”。
第二件事,麦子丰收多得没地方晾晒怕霉变,我到公路晒麦,被人打得鼻青眼肿。
第三件事,种麦时连阴雨,没牲口没拖拉机只好同妻子人拉耙磨“合龙口”,头碰膝盖一步一喘累得眼前直冒金星。妻子数落我:“跟上你这个没本事的男人,让我把苦下扎咧!”
这三件事对我刺激很大。我想:“大包干”好得很!解决了几十年国人盼眼欲穿的温饱问题,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竖起了功在千秋的历史丰碑!
但是,“大包干”后农民一家一户必须干、干不好、干不了的问题亟待解决。我由此开始用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农业的出路问题,挥笔写农村巨变写农民的心声期盼。《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农民报》上的“火柴盒”“豆腐块”和长安广播台“张宝贵来稿”,“送”我到镐京乡政府当通讯报道员和长安报聘用记者。
到上世纪 80 年代末,我琢磨研究出了“‘大包干’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小生产方式与社会化现代农业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心中有全局,笔下出精品。得到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规模经营的线索,就精心采访,精心写作,精心发稿。说来真怪,采写一条这样的新闻就获得一个新闻大奖!我获得的中国新闻奖等 100 多个全国省市新闻奖,七八成都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规模经营的题材。
1991 年 5 月 25 日晌午,我到县农机公司找姜方训经理了解三夏农机准备情况,得知申店乡何家营村有个妇女买了台联合收割机割麦。
我喜出望外,收割机割麦在全县都是个新鲜事,妇女买收割机更是前所未闻,我顾不上吃晌午饭,骑自行车赶到申店乡何家营村采访。
何家营村在距县城一河之隔的谲河南岸神禾塬畔,我找到买收割机的妇女何俊英。她 40 出头,中等个子,说起话来像打机关枪旁人很难插上嘴,说到伤心处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到得意时兴奋地手舞足蹈,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
何俊英在 1989 年就买了台收割机,是全县第一个收割机专业户,1990 年她就联合户县、周至的收割机户从渭南开始上甘肃下宁夏机收小麦。我欣喜不已,这是条难得的好新闻。
何俊英带领联合收割机到外省割麦,改写了我国千年镰刀割麦的历史。反映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反映了农民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期盼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心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村妇女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打定主意,我每天骑自行车去何家营,等待着何俊英出征割麦的时刻。
6 月 5 日晌午,何俊英指挥儿子把收割机开出家门上了公路,奔上了转战陕甘宁的征途。我二话没说骑车赶回报社,一气呵成近 500 子的稿件。
第二天赶早,我赶到西安晚报送稿。对方维学老师说:“有个好稿子,你看看晚报能不能发。
方老师抬头淡淡一笑:“啥稿子有那么神乎其神?”
我说:“你看看再说。”
方老师接过稿子快速浏览。突然,“啪”的一声,方老师激动地手拍桌子,眼里闪着兴奋的目光连声叫好:“好东西,这么好的稿子有啥说的!”
方老师又将稿子看了一遍同我商量:“好新闻要如珠玉落地,稿子还可以改得再短些,标题也得改改。”
方老师给原稿标题《“麦客王”出征陕甘宁》前加了个“女”字,将近 500 字的原稿删改到了 270 字。
6 月 7 日,《西安晚报》在一版醒目位置发表了《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的消息。《人民日报》等全国、省市新闻媒体争相转载,受到陕西省王双锡副省长的赞扬。
《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报道,促进了机收小麦大普及,促进了农机跨区域作业风靡全国。这篇稿件获得了西安新闻奖一等奖、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1992 年 3 月,女“麦客王”找我商量:她被媒体报道后成了乡党眼红热捧的名人,好几位亲友想跟她搭伙结伴买收割机脱穷皮。
我从女“麦客王”出省割麦到创办收割联合体,悟出了“农业机械集团化跨省区作业,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鼓励女“麦客王”联合 4 位亲友贷款 16 万元,购买了 4 台收割机组建收割联合体出省机收小麦。
4 月初,《西安晚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我采写的《女“麦客王”创办收割联合体》的消息,借用女“麦客王”之口喊出了“农业机械集团化跨区域作业,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女“麦客王”创办收割联合体》的消息,引起了省农机局领导的重视。省农机局领导说:“人家长安一个婆娘都能搞收割联合体,咱省上为啥不能搞收割机大会战?”省政府采纳了“农业机械跨区域作业”的成果和省农机局的建议,决定在关中地区开展千台收割机大会战。
得知省上要开展千台收割机大会战。我想:应该顺风杨帆让长安农民的创举走出潼关走向全国。又在《西安晚报》发稿,向三秦父老报告《千台收割机户会战八百里秦川》的喜讯。
5 月底,长安县农机站在县城举行收割机大会战出征仪式。我搭乘女“麦客王”儿子驾驶的收割机到神禾塬上麦田现场采访了多位老农,又到县城采访了县农机站站长洪军朝。同《陕西日报》王洪阁老师合写了《长安田头出现“集团军”》的消息,在《长安报》发表。报道了“收割机集团作业取代镰刀割麦”的历史巨变。获得了西安新闻奖一等奖、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1995 年麦忙前,我得知女“麦客王”联合省内外 10 多家收割机户结伴到陕甘宁蒙割麦。这是女“麦客王”创建跨省区机收集团的又一个创举,对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同《陕西日报》记者晁阳老师合作,在《陕西日报》和《西安晚报》发表了《女“麦客王”创办跨省区机收集团》的消息。获得了全国晚报特等奖、西安新闻奖一等奖。
女“麦客王”带领收割机跨省区机收小麦和陕西千台收割机大会战,引起了农业部和公安部领导的重视。1996 年 5 月中旬,农业部、公安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国的夏收机械跨区域作业,公安交通部门一路绿灯保驾护航。
“农机跨区域作业”成果全国推广至今已有 20 多年,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终结镰刀割麦历史,开辟了机收小麦的新纪元。
“农机跨区域作业”,是长安农民的伟大创举,是宣传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促进经济发展的经典,是长安、西安和陕西对我国农业改革的重大贡献!
从 1991 年到 1997 年,我采访女“麦客王”发稿 13 篇,“农机跨区域作业”宣传研究成果全国推广。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等 8 个全国省市新闻奖。
《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是我的代表作、成名作,更是改变我的命运之作。
《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获得了第二届(1991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陕西日报》任中南副总编想调我去省报当记者,却因我是农民身份难如愿。
1992年10月中旬,任中南副总编给西安市委程安东书记写信,呼吁“为张宝贵转干”。 程安东书记当即批示:“是人才,破格转干。”长安县委领导留人心切,11月初,县委破格提拔我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93年8月,我被西安市人事局破格转干。
“农机跨区域作业”宣传研究成果全国推广,是我结合新闻搞研究,利用媒体推广成果的成功探索。由此,我开始走上了新闻与社科研究相结合,结合新闻搞研究,利用媒体推广成果之路,众多宣传研究成果较快转变为政府决策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农机跨区域作业”宣传研究成果全国推广,是我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干新闻搞研究,利用媒体推广成果的成功实践。我切身地体会到,发扬延安精神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干工作,是事业有成的法宝!
注:此稿为 2020 年 11 月 3 日张宝贵做客陕西广播电台“红云来了栏目”文稿。
作者张宝贵简介:张宝贵,陕西省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社区文化发展促进会顾问、长安区政协原秘书长。运用毛主席哲学思想干新闻搞“三农”研究40年,100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全国、省市新闻奖、社科奖,200项宣传研究建言成果写入中央文件。
曾被聘为西北大学新闻系兼职讲师、陕西师大新闻传媒学院兼职教授、陕西农村网青年记者导师。新闻专著《田园报春花——张宝贵获奖新闻作品选》,多篇稿件入选大学教材;理论专著《领导与新闻谋略》(张宝贵 李正善著)被陕西出版集团推荐参评“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宣部优秀理论读物,得到中宣部景俊海副部长的肯定赞扬;“三农”专著《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被农业农村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金文成主任赞誉为“您在《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中的建言,非常系统、深入、中肯,为我们国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政策支持体系提供了很好的探索和思考。”
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新闻出版报》等国内20多家媒体和日本放送电视网百余次报道。被誉为“新闻奇才”、“三农专家”、“研究领导新闻学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