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企业要不要资本?答江南一书生》一文之后,【江南一书生】5月7日留言说:“无论你怎么说,一家企业没有资本就是无本之木!资本的本质是用于企业经营的资金(包括具有相应价值的土地,专利等等)!你怎么定义这些资金都改变不了企业需要资金这一本质!”
【钟之说】答曰:“你把资本理解为资金,这本身就错了。”
【江南一书生】:
“资本可以表现为资金,也主要表现为资金!当然,不是所有的资金都是资本!没有资本,拿什么承担民事义务?为啥法律要规定抽逃注册资本罪?按照你的说法,都没有这个事了!因为谁都可以做无本生意了!”
“工本制作为一种理论,必须具有普遍适用性!不能说只适用于类似于生产队这样的主体而不适合于国家开发银行这样的主体!就算是华为,他也有资本!他在境外发行美元债,才有人买!人家不会说你华为是个很好的工分制生产队就买你债券!”
“资本的本质,是以钱赚钱!最简单的以钱赚钱,就是利息!如果说钱不能赚钱(资本收益就是最基本的以钱赚钱),那么贷款不要利息试试?存款不要利息试试?或者,你自己投资办个厂,你也和其他工人一样,只拿你的劳动收益,而不计较投资收益!想一想怎么说服你自己?”
“资金不都是资本,但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资金!你说的工本,难道劳动可以充当资本么?劳动在没有发生之前,其价值何在?发生过程中,劳动价值都是随时变化的!劳动完成后,其价值还有一个实现过程!我们无法保证所有劳动价值都能实现!比如早年的国有企业,也有产品积压!劳动价值自身若无法实现,又何来的分配?”
【奇正】参与讨论,回答说:“以钱赚钱,这是表象,而实质是占有劳动剩余价值赚的钱!‘以钱赚钱’,是资本家生产的目的,也是资产阶级否定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障眼法。”
【钟之说】对江南一书生说:“你所强调的,与我所说的,完全是两回事。在公有制条件下,没有了人格化的资产者——资本家或股东,这资本的运动还成立吗?就譬如,没有了头的蛇,它不能正常地活动不是?资本是一种价值的自我增殖运动,当然需要它的主体。没了主体,这资本运动如何展开,又怎么存在?”
【江南一书生】接着说:“这本钱,你说不是资本就不是资本!叫本钱或者什么钱都行!”
【钟之说】答::“要把事情做成,一是本钱,二是本领。本钱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转化为资本;本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转化为工本。很难理解吗?”
首先,资本包括货币(资金),但又不等于货币。资本是不断地由货币转变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的不断循环的价值增殖运动。因此资本时而表现为货币,时而表现为商品,不断地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也就是说,资本是一种生产方式,一种价值通过供、产、销不断循环的运动过程,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这一运动的内容。
正如【奇正】所说:“以钱赚钱,这是表象,而实质是占有劳动剩余价值赚的钱!‘以钱赚钱’,是资本家生产的目的,也是资产阶级否定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障眼法”。
资产所有者的货币所以能够形成从货币到商品、再商品到货币的增值过程,是因为有了劳动力商品的参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劳动本来就是价值的源泉。在购买劳动力商品之后,资本家或企业收获的劳动力使用价值与其付出的购买劳动力的价值之间形成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进来”。如果抽取了各种社会生产的特殊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法就只是自然的、技术的结合方式,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是,“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由于社会性质而造成的特殊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特殊的结合方式,就把社会生产方式区分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接着,马克思又进一步具体地说:“在当前考察的场合,自由工人和他的生产资料的分离,是既定的出发点,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二者在资本家手中是怎样和在什么条件下结合起来的一一就是作为他的资本的生产的存在方式结合起来的”(《马恩全集》第24卷第44页)。
从马克思的论述我们看到,所谓的“资本”,首先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结构特征:即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两个方面中,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劳动者则处于从属地位。从物质生产力的角度看,生产过程是人使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形成物质产品的过程;但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角度看,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资料、吸收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从而形成资产增殖的过程,是物统治人,而不是人支配物。正因为如此,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从这里我们看到,所谓的“资本”体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的方式,它也体现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特点,突出了以资本形式出现的生产资料在生产力中的主导地位,从而确立了资产者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性质和特征,那就是满足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运动性质就是资产增殖运动的特点和特征。
“资本”体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殊形式,因而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结构特征与客观要求,从而也隐含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力所以要以资本与雇佣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存在,根源在于生产资料归资产者所有,而劳动者只占有自己的劳动力,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决定了劳动者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来实现,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作为资本生产的存在方式。
因此,当我们谈及“资本”时,它本质上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的方式,它包含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结构特征,体现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点,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隐含了资产所有者的生产主体地位及对资产增殖的利益要求、……。
如果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已经消灭,劳动者具有了双重身份,即既是劳动者又是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因此,作为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每个劳动者都可以与其它劳动者一起,在不损害公有资产的前提下(或在公有资产保值的前提下),利用公有资产,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作为劳动者的工本生产的方式存在的。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不仅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而且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产所有权,而是劳动所有权。也就是说,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生活消费个体所有制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结构特征表现为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结合的方式的特殊性,表现为劳动者工本的生产的存在方式。
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消去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也消除了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利益要求的可能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化消去了资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也消除了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利益要求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生产力结合方式表现为“资本”这种特殊形式,而社会主义生产力结合方式表现为“工本”这种特殊形式。
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客观上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因而也消除了产权形成的基础;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基础都挖掉了,为什么还要抱着与私有制和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旧观念——资本观念不放呢?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