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贵“三农”专著《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连载(24)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综合保障体系之九: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产业保障体系
农业“大包干”为解决我国国民的温饱难题做出了历史的贡献功在千秋。同时。长期农户小生产经营,农业“乱”“小”“差”“低”的弊端凸显。
“乱”是产业布局“乱”。张家种粮,王家种果,李家种菜,赵家种瓜,粮果菜瓜的品种又是各行其是随意而为,田间成了“百花园”、“楼上楼”。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小”是生产经营规模小。五六亩、十来亩的农户小生产经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焕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随着社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小生产经营弊端显现多多,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差”是农产品品质安全系数差。由于农户知识技术素质区别太大,很多现代农业技术很难落地实施;连续多年过量使用化肥,导致部分农产品品质下降;连续多年过量使用农药,导致部分土地有害物质超标,导致部分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安全系数差,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低”是效率效益低。五六亩、十来亩的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导致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导致农田水电设施设备投资高效率低,导致农业机械耗能高效率低,导致很多现代农业技术设备无法落地使用,造成了很多农产品成本高效益低。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挫伤了农产品营销者的积极性,挫伤了消费者消费国产农产品的积极性。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推广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农业“乱”“小”“差”“低”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为发展现代农业探索出了多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开拓出了新的途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我国农业几十年发展的历程证明,农业产业保障和效益保障,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农业是传统产业弱势产业利润率低的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难题众多难度很大,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产业保障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产业保障体系,主要是实现农业产业“七化”:农业产业体系化、农业产业优生化、农业产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品牌化、农业产业链接化、农业产业有机化、农业产业保护化。
农业产业体系化。
农业产业体系化,就是建成农业产业品种门类齐全的现代农业体系。主要建成现代农业产业 八个体系。
建成现代农业种植业产业全面发展体系。实现粮油棉菜果菌糖茶药林花草等产业合理布局全面发展,在保障粮油棉等主要民生战略物资基本自给的同时,保障粮油棉菜果菌糖茶药林花草等主要种植业产业产品的基本自给。改变我国玉米、大豆等种植业产品大量进口的状况,消除国家粮食战略安全的一大隐患。
建成现代农业养殖捕捞产业全面发展体系。实现肉奶蛋禽、水产、海产等产业合理布局全面发展,在保障肉奶蛋禽等主要民生物资基本自给的同时,保障肉奶蛋禽、水产、海产等主要养殖业捕捞产业产品的基本自给。改变猪肉、牛肉等养殖捕捞产品大量进口的状况,消除国家食品战略安全的一大隐患。
建成现代农业种植业、养殖捕捞业各个产业品种全面发展体系。实现种植业粮油棉菜果菌糖茶药林花草等各产业的品种合理布局全面发展,实现养殖捕捞业肉奶蛋禽、水产、海产等各产业品种合理布局全面发展。实现种植业种子、养殖业种源合理布局全面发展。保护创新和发展名优独特新农业产品品种,保护创新和发展名优独特新农业产品基地,保护创新和发展名优独特新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产业优质高效化。改变种植业种子、养殖业种源大量依赖国外的状况,改变农业产业投资高,质量差,效益低的状况。消除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国家食品战略安全的一大隐患。
建成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产业体系。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生产全程服务产业体系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加工贮存流通营销服务产业体系、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产业体系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科学研究服务产业体系。改变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产业体系不健全状况,改变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产业中有些产品质量不合格状况,消除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国家食品战略安全的一大隐患。
建成现代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产业全面发展体系。发展壮大农业种子种源、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产业,建成现代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产业全面发展体系。改变我国农业众多现代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产业落后现代农业国家受制于人局面。
建成现代农业装备设施研发推广服务产业全面发展体系。发展壮大农业设备设施研发、制造、修配、推广服务产业,建成现代农业装备设施研发推广服务产业全面发展体系。改变我国农业众多装备设施研发推广服务落后现代农业国家受制于人局面。
建成现代农业相关产业全面发展体系。发展壮大农业水利、农业电力、农业道路、农业网络、农业保险等产业,建成现代农业相关产业全面发展体系。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改变农业相关产业不健全成本高效率低的局面。
建成现代农业涉农产业全面发展体系。发展壮大旅游农业、文体农业、体验农业、康养农业、光伏农业等涉农产业,建成现代农业涉农产业全面发展体系。向现代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现代农业的效率和效益。改变涉农产业不健全欠发达的局面。
农业产业优生化
农业产业优生化,就是在优生地域发展优势农业产业。
不同农业产业对地域气候环境土地水电等条件的要求各有千秋,不同农业产业在不同地域气候环境土地上的发展优劣显见。在优生地域发展优势农业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须。
建议国家农业部划定主要农业产业优生区域带:打破省区市地域界限,划定发展水稻产业优生区域带、发展小麦产业优生区域带,发展大豆玉米产业优生区域带、发展棉花优生区域带、发展食用油产业优生区域带、发展主要菜果菌茶糖茶花林等产业优生区域带。
建议设立国家专项扶持基金,引导鼓励扶持在农业产业优生区域带发展优势农业产业。
建议省区市分别划定省区市农业产业优生区,在优生区内发展优势农业产业。
建议设立省区市专项扶持基金,引导鼓励扶持在农业产业优生区发展优势产业。
建议国家和省区市减少在次生区域带和次生区发展不太适宜的农业产业,逐步淘汰在劣生区域带和劣生区发展不宜发展的农业产业。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和我国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减少效率效益低的投入,减少效率效益低的劳动,减少效率效益的资源浪费。
农业产业规模化
农业产业规模化,就是发展农业规模生产经营。
建议在农业产业优生区域带和优生区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建立发展数十万亩、数百万亩、上千万亩的优势农业产业区,发展数千万亩、上亿亩、数亿亩的优势农业产业区域带。尽快改变农业产业“小而杂”、“百花园”、“楼上楼”的状况,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农业优势产业基础。
建议在农业产业优生区域带、优生区内扶持发展推广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特色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土地托管农场、村组集体农场、企业股份农场等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和扶持发展推广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实体。尽快改变农户小生产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农业规模化基础。
农业产业品牌化
农业产业品牌化,就是农业产业主打名优特独新农业品牌产业。
多年来,创造名优特独新产品,发展名优特独新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已经成为各地相互争夺的桂冠。
在发展农业产业上,有的省区市提出“一村一品”,有的省区市提出“一乡一品”,都有其理但不确切。还是中央文件提出的发展农业产业“一县一品”科学合理,因为优生区域带、优生区远远超过村乡范围,远远超过县域市域和省区域。名扬国内外的山东寿光的蔬菜、陕西周至的猕猴桃和东北的大豆等就是例证。
鉴于优生区域带往往超过县域市域和省区域的实际,建议在实行农业产业“一县一品”的同时,推广“连县一品”、“一省一品”和“连省一品”的发展思路。
“连县一品”,就是在地处优生区域的多个县连片发展名优特独新产品和产业。名扬国内外陕西渭北多个县的苹果产业,就是发展“连县一品”产业的例证。
“一省一品”,就是在地处优生区域带省区发展名优特独新产品和产业。名扬国内外新疆的棉花,就是发展“一省一品”产业的例证。
“连省一品”,就是在地处优生区域带的多个省区连片发展名优特独新产品和产业。东北的大豆、长江流域的水稻、黄河流域的小麦,就是发展“连省一品”产业的例证。
发展农业产业“一县一品”、“连县一品”、“一省一品”、“连省一品”,规模市场更大、效益效率更好、发展前景更广阔。有利于发挥农业优生区、优生区域带的优势,有利于发展名优特独新产品,有利于把名优特独新产品发展为名优特新产业,有利于把名优特独新产业做大做强。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农业产业品牌化有一个由村到乡到县到区域到区域带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这是省区市县乡政府的职能所在和领导艺术。
农业产业品牌化离不开舆论宣传,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早已被人们抛弃了。在农业产业品牌化的宣传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宣传的原则,防止虚假宣传、过度宣传和微观真实宏观失实的宣传。反对恶性竞争以邻为壑宣传。抱团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品牌化,把名优特独新产业做大做强,是一种卓越高明的领导艺术和宣传艺术,是皆大欢喜和众望所归啊!
农业产业链接化
农业产业链接化,就是建成农业产供贮加运销融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建成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体育、光伏等涉农产业融合发展的涉农产业链。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实现了生产贮存加工运输销售的产业链,构成了以利益为纽带相互连接的产业循环链。这种产业链相互独立,一个环节有失整个产业链条就会中断影响整个产业运营发展。因此,建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产供贮加运销融为一体的内循环的农业产业链,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须。
建议政府扶持发展农业产、供、贮、加、运、销一体化企业;扶持发展农业产、供、贮、加、运、销联合体;扶持发展农业产、供、贮、加、运、销企业集团;扶持发展农业产、供、贮、加、运、销直供基地;扶持发展农业产、供、贮、加、运、销整体内循环的农业产业链;扶持发展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体育、光伏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向农业产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改变农业产、供、贮、加、运、销相互独立各自为战的局面;改变农产品生产者、贮存者、运输者有赢有亏,供应者、加工者、销售者旱涝保收的状况;改变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广、不深现状;向农业产、供、贮、加、运、销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向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体育、光伏等涉农产业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改变农业产业效率效益低下局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有机化
农业产业有机化,就是农业产业主打有机产品发展有机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农业方兴未艾,有机食品风靡全球。农业产业有机化是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业产业殿堂上的明珠,是二十一世纪农业竞争决战的战场。
我国农业产业有机化起步晚、起点低、条件差、基础薄、人才少,与我国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大国、农产品消费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因此,扶持发展农业产业有机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是农业战线一项长期的的重要任务和历史重任。
建议政府重视农业产业有机化的宣传普及工作,树立全党全国人民重视农业产业有机化的理念。农业产业有机化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国民健康、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开拓农产品市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营造全党全国人民重视农业产业有机化发展的社会氛围。
建议国家制定《发展农业产业有机化法规》,规范农业产业有机化有序稳健发展。制定农业产业有机化土地标准、生态标准、环境标准、技术标准、生产加工标准、产品标准、准入市场标准和产品追踪溯源标准。
防止一哄而上,防止假冒伪劣,用法规指导规范农业产业有机化有序稳健发展。
建议政府强化农业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建设,奠定发展农业产业有机化基础。建议政府推行有害物质超标土地恢复工程、推行合格土地提升为优良土地工程,推行农田水电路网建设提升工程,推行山林草原水域综合治理达标升级工程,推行农业用水和水域治理达标升级工程,推行治理有害气体各种污染治理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条件,为
农业产业有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议政府注重培育造就农业产业有机化人才队伍,创造发展农业产业有机化条件。有机农业产业是农业产业中的高端产业,有机农业产业人才是农业产业人才队伍中的高端人才,是发展农业产业有机化的希望和本钱。建议政府充分发挥现有农业产业有机人才队伍的作用,培训提高现有农业产业有机人才队伍的综合水平,选送现有农业产业有机人才
队伍中的优秀分子进校深造或出国学习,激励农校毕业生加入农业产业有机化人才队伍,激励农业专家学者加入农业产业有机人才队伍。促进农业产业有机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打造农业产业有机化深入发展的生力军。
建议政府扶持农业产业有机化企业,推进农业产业有机化发展。农业产业有机化,是在达到农业产业有机化条件的地域,通过规模生产经营实现的。小农户生产经营很难生产出有机化农产品,小农户生产经营很难发展农业产业有机化。因此,建议政府在适合发展农业产业有机化的地域,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特色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土地
托管农场、村组集体农场、企业股份农场等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扶持发展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实体。促进农业产业有机化健康发展。
农业产业保护化
农业产业保护化,就是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保护体系,夯实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保障国家食品战略安全的基础。
在农业各种产业中,粮油棉肉奶蛋菌茶菜果瓜糖花等产业,都是事关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国家食品战略安全的民生产业,又都是投资大、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产业,惟有在国家政府扶持保护下方能稳步发展。因此,提出农业产业保护化的四项建议
建议保护农业产业发展的生态。
加大保护土地山林草原水域生态建设的力度,夯实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反对先开发后治理、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治理后又污染的倾向。这种倾向对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危害太大了,造成的损失太大了,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资源太大了。
建议保护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职业农民队伍,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人才队伍的精华骨干和中坚力量。建议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项目上给优惠,政策上给扶持,保护职业农民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减少职业农民队伍人才流失,吸引更多的城乡青年投身职业农民队伍。反对无为而治,反对“关门主义”,反对滥竽充数。
建议保护农业产业发展规模经营服务的实体。
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农业规模经营服务的实体。
种养加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特色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土地托管农场、村组集体农场、企业股份农场等农业规模经营实体,构成了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团队、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企业、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公司、现代(新型)农业承外经营服务公司,构成了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
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现代(新型)农业生产全程服务体系、现代(新型)新型农业加工贮存流通营销服务体系、现代(新型)农业科学研究服务体系,构成了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和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实体,都是农业产业发展规模经营的实体,都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载体。
建议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项目上给优惠,政策上给扶持,保护发挥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和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实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农业产业规模经营服务实体队伍发展壮大。反对无为而治的不作为,反对吃拿卡要摊的乱作为,反对虚报冒领的胡作为。
建议保护农业产业发展的市场。
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规模,决定了产业的兴衰。市场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前景,市场是产业发展的未来。市场是资源,市场是财富,市场是机遇,在特殊情况下和特定时期,市场还是护国制敌的“撒手锏”。
因此,建议政府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农业产业的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不断开拓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空间。
建议全国人大出台《保护粮食产业法》。用法律约束政府和国民重视粮食和扶持粮食产业发展,不因政府换届和政府领导更迭而改变。不断提高主粮、食用油粮辅粮、饲料粮和工业用粮的自给率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国产粮食基本自给,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捧在中国人手中。
反对粮食安全上的盲目乐观倾向。我国 9 成的大豆消费依赖进口,这是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国家食品战略安全的一个隐患!
反对种粮不如买粮的倾向。一个 14 亿人口的大国,岂能目光短浅贪图眼前小利心安理得将自己的温饱权让与他人!岂能毫无戒备之心将庞大的国内市场让与他人!岂能视若无睹任凭外来农产品冲垮国内农业产业!
反对浪费粮食的倾向。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课题组《中国粮食供求及“十三五趋势预测”》指出,据估算,在消费环节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 1000 亿斤,可供养 3.5 亿人一年的需要。现在,消费环节粮食浪费问题已经引起决策层的重视。其实,在粮食播种、收获、晾晒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环节,都存在着浪费。因此,国家出台《保护粮食产业法》势在必行,全面遏制在粮食播种、收获、晾晒、贮存、运输、加工、销售和消费环节的浪费势在必行。
建议全国人大出台《保护农业产业法》。用法律约束政府和国民长期重视农业产业发展,不因政府换届和政府领导更迭而改变。不断提高粮油菜果棉菌茶林糖肉奶蛋等农业主要产业的自给率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保障国家食品战略安全和保障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安全。
反对忽视农业产业的倾向。多年来,忽视农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通病和流行病,病症在社会,根子在政府。改变这种局面的关键在于将农业产业发展指标列入各级政府的职能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让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重视农业产业,为社会重视农业产业起带头和表率作用。同时,坚持对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农爱劳爱科学教育,重视农业产业从娃娃抓起。
反对轻视农业产业的倾向。轻视农业产业倾向的突出表现,就是部分省市县乡政府财政预算中农业投资随意化和撒胡椒面。因此,建议国家立法规定农业投资在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的最低比例,保障农业投资长期持续增加。经济发达地区农业预算投资用不完咋办?用于支援帮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对象或上交省市自治区财政或上交国家财政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产业。
反对漠视农业产业的倾向。多年来,粮油菜果棉菌瓜茶糖花肉奶蛋等农业产业发展很快问题众多,有些是历史问题长期存在社会认识麻木淡漠,有些是新问题亟待解决社会认识不以为然。漠视农业产业的倾向往往错失解决问题发展产业的良机。
因此,建议党和政府重用求实创新勇于担当的干部,树立求实创新勇于担当的干部作风和工作作风,及时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各种新老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建议全国人大出台《保护农业产业市场法》。坚持和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新时代农业战线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建议政府加强扶持市场短缺农产品产业,扩大市场短缺农产品产业的自给率,逐步实现市场短缺农产品基本自给;建议政府坚持扶持市场基本自给农产品产业,巩固市场基本自给农产品产业的自给率;建议政府引导市场调整减少供过于求农产品产业,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名优特独新产品,不断搞好农产品更新换代,向农业产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农产品出口产业,促进农产品出口产业不断发发展壮大,开拓农产品出口的市场。
反对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倾向。全面开放农产品国内统一大市场,实行农产品国内市场大流通。促进农产品先进品种技术装备大普及,促进农产品质量品质大提升,促进农产品效率效益大提高,促进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大发展,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先进地区带动农业落后地区,农业先进产业带动农业落后产业,先进农业产品替代落后农业产品,先进农业技术装备替代落后农业技术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先进发展兴旺,落后淘汰消亡,是市场经济的铁定规律。多年来,有的省区市县乡政府和部门搞地方部门保护主义,成为保护农业产业发展市场的“拦路虎”。
因此,反对地方部门保护主义,是全面开放农产品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必须。要纠正有的地方政府歧视外地农产品的“土政策”;要纠正有省区市县交通部门对外地农产品运输车辆重复检查、重复检测和重复罚款等。为实现农产品全国统一大市场大流通敞开全国绿灯和全线绿灯。
反对崇洋媚外倾向。多年来崇洋媚外成风,一些人信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外国的产品比中国好”,以使用国外产品为荣为乐。诚然,由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起步晚,农产品整体品质质量仍然逊色于世界先进农业国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产品品质质量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合格优良产品越来越多逐步适应国民吃饱吃好吃得健康的需求。
社会消费规模决定市场的规模,市场的规模决定产业的规模。因此,引导国民消费国产合格优良农产品,是保护农业产业市场的必须,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须。消费国产合格优良农产品,就是为保护国家农业产业市场做贡献,就是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做贡献。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避免空洞化口号化,应该具体化生活化。一个连国产合格优良产品都不愿消费的人,一个里里外外都被“外货”装填包装的人,谈何爱国?
反对短视近利倾向。多年来,由于有些国产农产品价格高于进口农产品,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使用企业不愿采购国产农产品而采购进口农产品,致使有些国产农产品滞销影响产业发展。因此, 引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使用企业采购合格优良国产农产品,是保护农业产业市场的必须,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须。
企业家不光要有经营意识,还应有大局意识国家观念。采购合格优良国产农产品,就是为保护国家农业产业市场做贡献,就是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做贡献。斤斤计较一己私利和一企之利的企业家是短视近利的企业家,顾大局识大体的企业家才是优秀企业家。
反对委曲求全倾向。几十年改革开放,市场化全球化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不是敞开国门不设防,市场化全球化是互动互利互发展。
在美国拉拢盟国和“民主国家”对我国实行高科技技术设备和产品市场禁入、高科技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出禁用、对相关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制裁长期化经常化的形势下,委曲求全有害无益。委曲求全只能助长美国和盟国及“民主国家”对我国打压封堵的嚣张气焰,以德报怨只能助长美国和盟国及“民主国家”失信国家霸凌无赖心理,热脸去蹭冷屁股只能助长美国和盟国及“民主国家”失信国家肆无忌惮把我国当“凯子”行为。
我们应该科学应对,以直报怨,各个击破,突出重围。同美国和紧跟美国对我国进行高科技技术装备和产品市场进入、高科技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出禁用、对相关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制裁的国家针锋相对,对其进行相关产品市场进入、相关技术装备产品和稀有资源进出禁用、对相关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制裁,对失信无良耍赖国家进行索赔断合作断投资断贷款断援助。让他们伤我八百自损一千得不偿失,让他们悔不当初不敢造次,不能容忍农夫和蛇故事变为现实和多次重演,立我国威震慑霸凌惩治失信无良无赖。
在进口国内市场紧缺农产品上,应该寻求对我友好国家农产品的进口,减少或杜绝对我敌意国家无良失信无赖国家农产品的进口。不能容忍骂我祖宗、卡我咽喉、要我性命的国家势力和企业又来占我市场、赚我金钱、毁我根基;不能容忍得我好处不领情反目为仇无良无赖国家势力和企业又来占我市场、赚我金钱、毁我根基。
建议对国内市场基本自给的农产品,应该减少或停止同类产品的进口。防止冲击国内市场和相关产业,给国内农产品产业留下发展的市场。
2021 年6月初稿
2025年2月定稿
作者张宝贵简介:张宝贵,陕西省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社区文化发展促进会顾问、长安区政协原秘书长。运用毛主席哲学思想干新闻搞“三农”研究40年,100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全国、省市新闻奖、社科奖,200项宣传研究建言成果写入中央文件。
曾被聘为西北大学新闻系兼职讲师、陕西师大新闻传媒学院兼职教授、陕西农村网青年记者导师。新闻专著《田园报春花——张宝贵获奖新闻作品选》,多篇稿件入选大学教材;理论专著《领导与新闻谋略》(张宝贵 李正善著)被陕西出版集团推荐参评“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宣部优秀理论读物,得到中宣部景俊海副部长的肯定赞扬;“三农”专著《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被农业农村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金文成主任赞誉为“您在《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中的建言,非常系统、深入、中肯,为我们国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政策支持体系提供了很好的探索和思考。”
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新闻出版报》等国内20多家媒体和日本放送电视网百余次报道。被誉为“新闻奇才”、“三农专家”、“研究领导新闻学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