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贵“三农”专著《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连载(19)

2025-05-04 18:29:17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作者:张宝贵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张宝贵“三农”专著《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连载(19)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综合保障体系之四: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技术保障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设施根基上的现代农业圣殿。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柱,离开了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设施,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因此,提供现代农业技术保障和现代农业装备设施保障,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历史证明:提供现代农业技术保障和现代农业装备设施保障,不光是农业技术部门的事,不光是涉农部门涉农企业的事,更是政府和决策部门的事。政府重视,科学决策,农业技术部门、涉农部门涉农企业发挥职能作用,社会全力支持,方能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保障体系和农业装备保障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多年来,我国基本建成了农业技术保障体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迈步现代农业的历史巨变,踏上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征程。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由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农业技术保障体系还存在着原创农业技术少、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少、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少、农业新技术推广慢“三少”“一慢”等问题。

原创农业技术少。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传统农业技术世代相传历史悠久。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学习苏联和美欧日以色列等农业先进国家的农业技术,创造中国独有的农业先进技术。袁隆平团队创造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李振声团队创造的小麦育种技术、李登海团队创造的杂交玉米育种技术、陈日胜团队创造的海水稻育种技术、华大与云南大学团队创造的多年生稻育种技术、赵朝华团队创造的力学治沙技术、林占熺团队创造的巨菌草技术、刘晋浩团队创造的立体固沙技术等原创农业技术,是我国领先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原创性成果的代表。

2018年 12 月 16 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农业科技改革发展报告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成合宣布: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共获得国家各类科技奖励 2227 项。粮食亩产从 1978 年的 135 公斤提高到 2017 年的 367 公斤,粮食总产量由 1978 年的 3 亿吨连续迈上 4亿吨、5 亿吨、6 亿吨台阶,肉类总产量连续 20 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农业科技仍有明显技术短板,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农业领域短板技术主要包括重大育种价值的关键基因挖掘、主要园艺作物优质品种国产化育种技术、畜禽核心种质育种技术等。(资料来源:百度)

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多年来,培养造就出了数千万的农业科学技术队伍,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大部分照搬国外,我国现代农业原创技术较少,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大家寥若星辰,高级农业科技技术人员较少。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很不适应,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历史使命很不适应。

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少。

  农业“大包干”以前,我国基本建成了市县公社大队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名扬全国的玉米制种专家李登海、张学信,就是从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农业试验站走出来的农业技术员中的佼佼者。

  农业“大包干”后,不少乡镇以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网断人散,农业技术人员各自为战户自为战。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少,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很不适应,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历史使命很不适应。

农业新技术推广慢。

  由于我国原创农业技术少、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少、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少,尤其是全国农业普遍存在的农户小生产,农业新技术推广较慢。

  转基因技术在美欧已经风行了数十年,在我国食用了数十年,却也争论了数十年,直至近年才开禁。农业新技术推广慢,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很不适应,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历史使命很不适应。

  农业技术保障体系“三少”” “一慢”等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保障体系,应该学习承传创新现代农业技术。

  说起现代农业技术,有的人就两眼向外,言必称美欧日等农业先进国家。的确,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总体落后于世界农业先进国家。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有着数千年农耕文明,世代相传积累了众多传统农业技术精华,至今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保障体系,应该学习先进农业国家现代农业技术,承传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创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技术。

  学习承传创新现代农业技术,要在学习。

  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整体落后世界先进农业国家数十年,因此,发挥后发优势,学习引进世界先进农业国家现代农业技术,是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任务。

建议国家购买引进国内急需的现代农业专利技术。免费提供给国内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农业企业使用;建议国家和省市政府提供资金扶持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和农业企业引进急需的现代农业专利技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技术跳跃式发展。

建议国家和省市区县政府扶持鼓励和倡导农业技术交流。扶持鼓励和倡导涉农部门、涉农单位、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和农业企业加大同世界农业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资料交流、电话手机互联网交流和融媒体交流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和渠道,学习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尽快提高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整体水平,缩小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整体水平同世界农业先进国家的代沟和差距。

学习承传创新现代农业技术,重在承传。

  现代农业虽然是“舶来品”,但也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对我国数千年传统农业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全部放弃传统农业技术 !

  我国传统农业中的天然无污染农产品技术、有机农业技术、窨藏、屯藏、窑藏农产品技术、马驴杂交技术、菌类产品生产技术、特色农产品酿造技术等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农业技术,都是与现代农业技术一脉相承的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万万不可全部否定和弃之不用!

  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农业技术精华,是靠家庭相传家族相传师徒相传世代相传延续下来的。令人忧虑的是,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众多独具特色的传统农业技术精华面临即将消亡的命运。现有掌握独具特色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绝活的师傅们,大都已有七八十岁高龄且无徒弟,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农业技术精华,面临失传绝种的境地。

建议国家和省市区县政府将与现代农业技术一脉相承的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列入国家和省市区县非物质优秀文化遗产名录予以保护。

建议国家和省市区县政府确定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传承人和承传人。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项目上给补助,政策上给扶持。鼓励扶持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得以传承,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扬光大,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承传

创新农业先进技术,贵在创新。

  引进学习农业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农业技术,承传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目的,是在引进学习承传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广阔,门类众多。创新现代农业技术不可能全面开花。针对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建议国家统筹兼顾,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在种业创新、智慧农业、现代农机装备、污染防控、乡村环境整治等技术领域加快形成创新优势。实现主要农产品优质高产技术、农产品无毒无害保鲜贮运技术、节水节能节耗农业技术、有机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技术等重要现代农业技术的重点突破。

建议国家保护农业创新技术。国家和政府购买国内农业科学家、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创新技术专利,免费提供给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和农业企业使用。既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研发单位农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又促进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奠定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基础,实现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保障国家食品战略安全的技术保障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保障体系,应该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农业技术队伍。

  农业“大包干”后, 全国涌现出 500 万家农机户,农机手上千万人,成为我国农业技术队伍的最大群体。加上种子、化肥、农药营销技术人员、防疫技术人员、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技术人员和农业院校、农业研究站所、农业部门、农业机构、农业单位、农业企业、涉农相关产业的技术人员,我国农业技术队伍超过 2000 万人。他们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功臣,为兴农富民乡村振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同时,应该看到,我国农业技术队伍“两多““两少”问题突出”:初级农业技术人员多,中老年农业技术人员多;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少,青年农业技术人员少的状况相当普遍,我国农业技术队伍结构畸形状况还在发展。因此,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农业技术队伍,值得引起决策层和社会的重视。

培养造就高素质农业技术队伍,要在夯实农业技术队伍的基础

建议实行乡村农业技术人员评定职称制度。对从事农业技术岗位满 3 年的人员,可以评定初级技术职称;对从事农业技术岗位满 10 年的人员,可以评定中级技术职称;对在农业技术岗位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的人员,可以打破年限、论文、外语等界限,破格评定高级技术职称。

建议实行乡村农业技术人员岗位津贴制度。按照乡村技术人员每年实际从事农业技术岗位的天数、按照农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发放岗位津贴。

建议实行从优秀农业技术人员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招录参公单位人员制度。每年从优秀农业技术人员中招录一定比例的乡镇公务员和参公单位人员,优化乡镇公务员和乡镇参公单位人员结构。

  实行以上三项制度的目的,是用政治经济利益导向,稳定现有乡村农业技术队伍,激励现有乡村农业技术人员爱岗敬业,吸引更多的城乡青年热爱投身乡村农业技术队伍,壮大乡村农业技术队伍,夯实乡村农业技术队伍的基础。

培养造就高素质农业技术队伍,重在提高农业技术队伍的水平。

建议实行乡村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区县乡镇政府和区县农业局、培训学校合作,对乡村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免费培训、免费参观、免费观摩、免费发放技术资料、免费线上教育、免费指导咨询等服务。

建议实行农业技术人员在岗培训制度。省市区县政府,组织农业院校、农业研究站所、农业部门、农业机构、农业单位、农业企业、涉农相关产业的技术人员,开展在岗培训、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名家讲座、参观学习、合作项目、联合攻关等活动。提高农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建议实行农业技术人员引进交流制度。国家和省市政府引进国外现代农业高端技术人才;鼓励扶持农业院校、农业研究站所、农业部门、农业机构、农业单位、农业企业、涉农相关产业开展同国外先进农业机构对口交流;鼓励扶持聘请国外现代农业技术名家权威讲学指导当顾问;鼓励扶持委派农业技术人员到先进农业国家和地区留学学习;鼓励扶持海归现代农业技术人员带头创业;鼓励扶持现代农业技术学者名家权威著书立说;鼓励扶持现代农业技术人员科技创业;鼓励扶持农业院校、农业研究站所、农业部门、农业机构、农业单位、农业企业、涉农相关产业合作承担项目联合攻关等。提高农业技术队伍整体技术水平。

培养造就高素质农业技术队伍,贵在树立农业技术队伍的形象。

建议实行农业技术人员较高收入制度。国家和省市区县政府,对农业技术人员尤其是一线农业技术人员,实行在岗津贴制度;实行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在县乡村和农业企业兼职制度;实行鼓励农业技术人员技术入股农业企业制度;对有所改良、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农业技术人员,实行奖励制度。让农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有所改良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农业技术人员,成为社会较高收入的群体,成为社会羡慕的职业。

建议实行农业技术队伍较高政治荣誉制度。国家和省市区县政府在表彰先进模范人物、选举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推选政协委员、授予各种荣誉称号时,适当增加农业技术人员名额。让农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有所改良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农业技术人员,成为政治荣誉较高的群体,成为社会崇尚的职业。

建议实行农业技术职业较高社会地位制度。国家和省市区县党委注重从优秀农业技术人员中选拔农业院校、农业研究站所、农业部门、农业机构、农业单位、农业企业、涉农相关产业的领导干部;各级媒体注重宣传优秀先进农业技术人员的事迹,注重宣传有所改良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发明科学技术之星。让农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有所改良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农业技术人员,成为社会地位较高

  的群体,成为社会想往的职业。

  现代农业技术队伍庞大,行业众多。培养造就高素质农业技术队伍,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议在夯实农业技术队伍的基础上咥实活,在提高农业技术队伍的水平上下功夫,在树立农业技术队伍的形象上做文章。奠定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技术队伍基础,奠定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保障国家食品战略安全的技术队伍保障。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保障体系,应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网络。

  农业“大包干”40 年来,部分区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守摊经营,部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名无实,村级农业技术推广曲终人散。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下边针生锈,千线难缝衣。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亟待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网络。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要在建立健全区县农业综合服务公司。

建议区县农业局牵头建立非盈利的农业综合服务公司。改革农技站、农艺站、农机站、种子站、生产资料公司和供销社等涉农部门单位各自为战体制,组织涉农部门单位合作统筹农业综合服务。实行统一农业品种布局,统一供应管理种子、统一供应管理肥料农药、统一供应管理植保服务、统一供应管理农机服务、统一供应管理现代农业设施设备服务、统一供应管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尤其应该强化区县统一远程农业技术推广咨询服务,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村组企业传授推广新技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出任和兼职乡村和农业企业科技顾问,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技术入股农业企业。充分发挥区县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在农业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重在建立健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建议乡镇组建非盈利的农业综合服务站。组织农技、农艺、农机、供销社等涉农单位部门企业和在地电商网红经纪人,统筹乡镇农业综合服务。实行统一供应管理种子、统一供供应管理肥料、统一供应管理防疫防虫防病服务、统一供应管理修理配件农机服务、统一供应管理修理配件现代农业设施设备服务、统一供应管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行农业耕种管收售等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综合各种服务,承担政府购买的植保防疫深耕等项目。充分发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在农业服务体系中的“中枢”的作用。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贵在建立健全村企农业技术推广员队伍。

建议给行政村和农业企业配备农业技术副主任或副厂(场)长。从农业院校毕业生、市区县农业中青年技术干部、规模以上农业企业中青年技术人才和乡村农业“土专家”中选拔农业技术人才,给行政村和农业企业配备专职农业技术副主任或副厂(场)长。负责区县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和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排的各项综合服务、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组织农民科学种田,担负农业技术员的管理培训工作,提升村组和农业企业农业技术队伍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充

  分发挥村组和农业企业农业技术队伍在农业服务体系中的“凤尾”作用。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网络,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一项工作。建议在建立健全区县农业综合服务公司上搞改革,在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上搞深化,在建立健全村组和农业企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上搞创新。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奠定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保障国家食品战略安全的技术网络保障。

  2021 年6月初稿

  2025年2月定稿

作者张宝贵简介:张宝贵,陕西省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社区文化发展促进会顾问、长安区政协原秘书长。运用毛主席哲学思想干新闻搞“三农”研究40年,100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全国、省市新闻奖、社科奖,200项宣传研究建言成果写入中央文件。

  曾被聘为西北大学新闻系兼职讲师、陕西师大新闻传媒学院兼职教授、陕西农村网青年记者导师。新闻专著《田园报春花——张宝贵获奖新闻作品选》,多篇稿件入选大学教材;理论专著《领导与新闻谋略》(张宝贵 李正善著)被陕西出版集团推荐参评“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宣部优秀理论读物,得到中宣部景俊海副部长的肯定赞扬;“三农”专著《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被农业农村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金文成主任赞誉为“您在《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中的建言,非常系统、深入、中肯,为我们国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政策支持体系提供了很好的探索和思考。”

  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新闻出版报》等国内20多家媒体和日本放送电视网百余次报道。被誉为“新闻奇才”、“三农专家”、“研究领导新闻学的开拓者“。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