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老式单元楼客厅
人物:父亲、母亲、小伟、李援朝
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 一群工人举着 “劳动最光荣” 的条幅,前排年轻的李援朝和小伟爷爷站得笔直。
(母亲往小伟碗里夹肉,父亲讲小伟备考辛苦,小伟低头扒饭,时不时瞟桌上的通知书。)
父亲:(指照片)这照片挂这多少年了,自从我爸走了以后,我就想着把它收起来,可也一直没收。
李援朝:(指照片)我记得这是1975 年评 “先进车间”,时照的,你爸那时是团支书。那时候,车间主任跟我们扛钢板,技术员跟我们值夜班,谁也别说谁 “体面”。
父亲:李伯(改口),那是老黄历了。现在技术员是白领,靠脑袋吃饭的,咱们是卖苦力的,这就是差距。
李援朝:(从左手边拿起下午打算寄给远方朋友的《资本论》第三卷,又放了下去)谁定的差距?机器是咱们开的,零件是咱们造的,凭啥开机床的就比画图纸的 “低级”?就像这楼,没砖,图纸就是废纸,是什么造成的体脑差别?
母亲:现实就这样啊。小伟能当画图纸的,总是好的。
李援朝:(看小伟)知道 “剩余价值” 不? —— 你干 8 小时,老板给.......
父亲:(不耐烦)您那套过时了!能挣到钱才是真的!
李援朝:(没动气,指着角落里的扳手)就像这扳手,30 年前拧机床螺丝,现在修水管,用处没变。人要吃饭,要生活,就得干活 —— 可干活的人,凭啥不能说了算?当年喊 “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是真觉得工厂是自己的,干起活来有劲儿。
小伟:现在是市场经济,讲得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讲的是生产的效率……
李援朝:(打断小伟的话)谁的效率?老板的效率!他巴不得你干 12 小时拿 8 小时的钱。这叫效率,还是叫剥削?我那时才叫 “为劳动者着想”,而不是像现在把 “摆脱体力劳动” 当励志,把个人奋斗当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仅凭个人奋斗能解决社会问题,能让整个劳动者阶级不再处于被剥削、压迫的地位,那这个问题早在千年前就应该被解决了。
(母亲挪动碗筷,故意碰响盘子。)
母亲:李伯,吃饭吧,菜都凉了。咱们小老百姓,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想那么多干啥。
李援朝:(看着父亲,语气沉了沉)你忘了你爸当年是怎么说的?他总说 “咱们工人是工厂的主人”。现在呢?你成了 “打工的”,主人是谁?
父亲:(把酒杯往桌上一放)行了李伯!您那套都过时了,就别再说了!我们不爱听!小伟能考上大学,他自己能活得体面一点,能过得舒服,过得好,这就够了!您要是来道贺的,我们欢迎;要是来教训人的,那您请回!
(李援朝慢慢站起,拿起左手边的书,走到门口回头看了一眼墙上的老照片,缓缓关上了门。)
母亲:别听他的,老糊涂了。快吃饭,
(三人都再没说话,各自扒着碗里的饭)
场景二:工厂旧址的围墙下
人物:李援朝、收废品的老张
时间:三天后清晨
围墙刷着 “XX 创意产业园” 的广告。李援朝蹲在墙根,手里捏着半块机床铭牌,上面 “编号 076” 的刻痕被摸得发亮。
收废品的老张:(挎着秤走来)老李,这堆旧零件真卖?上次你说要留着给小孙子和他同学们讲 “工业学大庆”。
李援朝:(声音哑得像砂纸)他爸说这是 “过时的破烂”。
(老张捡起块齿轮,锈迹蹭在掌心)
场景三:社区活动室角落
人物:老陈、李援朝、社区工作人员
时间:一周后午后
活动室里麻将声盖过广播。李援朝坐在长椅上,面前摊着写给街道的信。
老陈:(出牌时瞥信纸)别写了。上次你为锅炉房拆迁款去找,人家不是说:“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不受理”。
李援朝:(手按胸口喘气)可锅炉房是我们加班盖的!现在拆了卖地,钱凭啥全给开发商?
(穿红马甲的社区工作人员进来贴通知,李援朝凑过去)
社区工作人员:李师傅,您那事我问了,领导说 “按市场化规律办”。
李援朝:(抓住干事胳膊)规律?当年我们喊 “为人民服务”,不是 “为人民币服务”!
(干事挣开胳膊,嘟囔 “老顽固”,走了。李援朝扶着墙坐下,缓缓拿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
场景四:老式单元楼的天台
人物:李援朝
时间:又过五天傍晚
天台上堆着废报纸,晾衣绳挂着褪色的蓝布工装。李援朝坐在天台边缘,脚下是六层楼的高度,远处工地塔吊搅碎了夕阳。
他从口袋里掏出张皱巴巴的工资条,是 1983 年的,上面 “先进生产者” 的印章未及过去一半鲜红。风掀起纸条,露出背面用铅笔写的字:“今天给儿子买了新书包,他说长大要当工人。”
(楼下传来收废品的铃铛声,老张推着车走过。李援朝低头看自己的手,关节肿得像变形的螺栓,指甲盖的裂纹里嵌着洗不掉的机油。)
李援朝:(对着夕阳轻声说)当年说 “无产阶级劳动者是主人”,现在…… 主人成了........?
(他把工资条折成纸飞机,顺风扔出去。纸飞机掠过工地,坠进刚挖好的地基坑里。)
(李援朝慢慢站起来,理了理中山装第二颗扣子 —— 那颗总系得严实的扣子,今天松了线。他最后看了眼西边的晚霞,像极了当年工厂烟囱里冒的烟。)
(风突然停了,工装在晾衣绳上垂下来,像面收起的旗。楼下传来吆喝:“收头发,收长头发”)
(一声闷响,被远处工地的打桩声盖住了。)
场景五:小伟家客厅
人物:母亲、父亲、小伟
时间:当晚
父亲母亲坐在沙发上,电视里正播 “企业家峰会”。小伟从书包里掏出本借来的《资本论》,扉页上有行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母亲:(剪着脚趾甲)听说楼下人说,老李…… 没了。
父亲:(换台)听说了,跳楼了。
(小伟翻到夹着书签的那页,指腹划过 “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 一行字。窗外,月光照在天台晾衣绳上,空荡的绳子晃了晃,像谁没说完的话。)
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