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在抗日战争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促成国共谈判,推动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迎接抗日高潮到来的关键所在。毛主席在处理“西安事变”时既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战略远见,也深刻体现了他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宽宏气度。
1936年,蒋介石为了摧毁中国共产党最后的力量,并削弱东北军的战力,决定任命张学良为西安“剿共”总司令,派遣大军全力打击我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根基,并亲自到西安督战。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亲自布置对我党的军事行动,并下达最后通牒:要么剿共,要么调离。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
这之后张学良随即从西安发来密信,询问毛主席如何处理蒋介石的事情。听说蒋介石被扣押,不少同志主张立即杀死蒋介石,以解心头之恨。
这不用解释,因为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长期奉行“剿共”政策,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残酷的军事围剿,湘江战役五万将士血染湘江,给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转移的长征途中他又围追堵截,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所以,红军上下对仇敌蒋介石,绝对没有一点儿好感,有必除之而后快的呼声是理所当然的。
从个人角度讲,蒋介石是毛主席的死对头,是杀害他亲人的刽子手,他的爱人杨开慧、妹妹毛泽建、弟弟毛泽覃、侄子毛楚雄都是被国民党蒋介石杀害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还曾开价25万大洋,悬赏通缉毛泽东。但毛主席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已然抛开个人对蒋介石的仇恨,明确表态:“依我看,我们不但不能伤南京那位蒋先生一根毫毛,还要保护好他的安全!”这一番话引发了不少人的疑问:为何面对生死对头,毛主席反而要保护蒋介石?
毛主席深知事态复杂,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继续扣留蒋介石或直接处决他,可能会引发两种极端后果。第一,亲日派可能会趁机上台,若他们倒向日本,那中国的未来将更加堪忧。第二,即便蒋介石死去,也无法立即解决日本侵略的问题,反而可能导致国内局势再次陷入混乱,造成新一轮的内战。因此,毛主席认为,通过沟通与协调,推动蒋介石同意联合抗日,才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选择。
在毛主席的开导下,我们党最终决定放弃杀掉蒋的主张,转而着手与蒋介石达成统一战线。于是,中共中央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前往西安。周恩来等在西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多方努力,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在处理“西安事变”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过程中,毛主席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准则,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伟大的战略眼光和宽广的胸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邓新顺,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