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民族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为当时中国的执政党,国民党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面临着战后重建、国家统一、民生恢复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然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却倒行逆施,与人民为敌,加速了其政权的崩溃。
一、蒋介石对日本战犯“以德报怨”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了保护措施,包括反对罢免日本天皇、释放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放弃对日本本土驻军、两次拒绝驻军琉球、善待日本战犯、善待日本侨民以及放弃战争赔款。蒋介石对冈村宁次的保护可谓做到了极致。蒋先是想方设法让其滞留中国,以免遭到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在激起国际国内社会的公愤后,蒋聘请大律师公然为冈村宁次洗罪开脱。1949年初,国民党军事法庭直接宣判冈村宁次——这个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的甲级战犯无罪,被当场释放。
日军战犯的生活待遇其食粮和补给都由政府供应,每个月将官级的日本战犯有八百元(大洋),士兵级的日本战犯有二百元的零用钱。在中国老百姓忍饥挨饿的同时,该死的日本战犯却过着优裕的生活。
蒋介石甚至允许日军参与中国内战,聘请冈村宁次等日军高级将领做国民党军队的顾问,直接参与了中国内战。
二、接收日伪资产“五子登科”
为了接收日伪留下了的产业,国民党成立了“党政接收委员会”“敌伪产业处理局”等形形色色的接收机关,对全国日伪控制的工厂、矿山、银行、房地产等资产进行系统接收。据统计,全国共接收日伪工厂2411家、矿山329座、银行200余家,资产高达4万亿元,理论上为战后经济重建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实际操作中,各级接收官员以接收日伪资产为名,大肆侵占国家、人民的财产,被称为“五子登科”(金子、房子、车子、票子、女子),通过“估值私吞”“转售牟利”“拆毁机器”等方式中饱私囊。收复区的民众民不聊生,甚至比日伪统治时期生活更悲惨。以上海为例,接收的300余家工厂中,仅1/3勉强复工,其余或因设备被倒卖、或因资金被挪用而瘫痪,原本可支撑民生的资源反而成为腐败的温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国民党海军上校刘乃沂,当蒋介石得知刘乃沂的所作所为后,直接被惊呆了。一个小小的上校,竟然贪污了10个亿!暴怒下的蒋介石,随即命令毛人凤枪毙了这位海军上校。蒋介石的侍从室少将秘书邵毓麟曾慨叹:“在一片胜利声中,早已埋下了一颗失败的定时炸弹”。
三、“假和平”背后的真内战
抗战胜利后,全国民众迫切要求和平建国,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与社会各界响应。国民党政权表面上参与政治协商,实则将其作为内战准备的“缓兵之计”,最终导致政治和解的窗口彻底关闭。
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赴重庆谈判,双方于10月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方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自由等问题达成共识。但在核心的军队整编与解放区政权问题上,双方分歧尖锐:国民党坚持“军令统一”,要求中共军队缩编为10个师并归属中央;中共则主张“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同步推进,要求保留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协定的模糊性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而谈判期间国民党秘密印发《剿匪手本》、调动军队进攻解放区的行为,更暴露了其“假和平”的本质。
1946年1月,国共签署《停战协定》,由国民党、共产党、美国三方组成军事调处执行部(军调部)监督停火。但国民党将东北排除在停战范围之外,继续增兵进攻中共控制的四平、长春等地,至5月东北战场已爆发大规模激战。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的调解因国民党的强硬态度屡屡受挫,1946年6月,国民党军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四、经济治理的“通胀失控”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未能有效解决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生产萎缩等问题,反而因内战扩大加剧了经济危机,最终导致经济体系全面崩溃,丧失了民众的基本信任。
为支撑内战军费,国民政府放弃了抗战后期的财政紧缩政策,大量印发法币。1945年法币发行量为5569亿元,1946年增至3.7万亿元,1947年达33.1万亿元,1948年更飙升至663.6万亿元,较1945年增长1191倍。货币超发导致物价疯狂上涨,民众手持货币几乎沦为废纸。1948年8月,国民政府推出“金圆券改革”,以1:300万的比率兑换法币,强制收兑民间金银外币,但仅三个月后金圆券就重蹈法币覆辙,至1949年5月,1金圆券仅值1948年8月的500万亿分之一,货币体系彻底崩溃。
民营经济则面临多重挤压:一方面,官僚资本通过“专卖制度”“统购统销”垄断市场,民营企业原料短缺、产品滞销;另一方面,苛捐杂税名目繁多,仅1947年全国就新增税种20余种,民营企业税负高达利润的300%。
1946—1948年,全国粮食产量较战前下降20%,而国民党军的“征粮征购”(实质为强夺)导致农村粮食储备枯竭。1947年,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爆发饥荒,饿死人数超过200万,灾民涌入城市乞讨,形成“流民潮”。国民政府的救济措施杯水车薪,且救济粮被官员贪污现象普遍,如1947年上海救济总署发放的粮食中,30%被经手官员倒卖。“饿殍遍野”的惨状彻底摧毁了民众对国民党政权的最后一点期望,社会秩序濒临崩溃。
【文/李豫,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