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威把莫言奉为“文学新路标”。
那么,这个路标要把文学指向何处呢?
莫言的“四超越”理论说得相对明确,他就是要把文学指向脱离“民族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而进入一个虚无缥缈的“独立王国”。
事实上,任何文学,都无法脱离具体的时空而存在,怎么可能出现一个“超越党派,超越阶级,超越政治,超越国界”四不靠的独立王国呢?
这就是莫言所主张的“作家应当拥有不受任何限制的、至高无上、为所欲为的独立批判者社会地位”的一种诉求。这种诉求实际上是一种“特权政治”的诉求。
任何批判都必定基于一种立场,依据一定的标准;失去了立场和标准,批判也就不复存在了。
“莫言路标”的立场就是以莫言为代表的那个小圈子的立场,“莫言路标”的批判标准就是“以莫言为标准”的一种“文学标准”。
因此,在正常人看来荒诞不经的文学现象在“莫言路标”下都会变得顺理成章了——《鲸海红叶歌》不但不荒唐,反而能够在顶级文学刊物获奖;“莫言福”不但不荒唐,几万元一副还求之不得;公然捏造历史诋毁武工队的《灵药》大行其道,成了“向鲁迅《药》致敬的经典”;因为《红高粱》的上演,抗日战争成了“人类的灾难”……在“莫言路标”指引下,文学的一切都失去了客观的美学标准,而成了必须“以莫言为标准”。
莫言为这种现象发明了一个新理论:道理就是成功者的虚气。莫言获奖了,莫言无疑是成功者。
这一切都发生在21世纪AI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
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