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众所周知,观礼台上外国元首的座次安排,从来不是简单的先后次序,而是精妙的外交语言,无声诉说着历史、现实与未来等方面的多重叙事。
此次北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式观礼台上,外国元首、政要的座次安排,俄罗斯总统普京位列第一,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紧随其后排在第二。
这一安排,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安排,主要是由各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贡献确定的。然而,不少人对朝鲜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贡献,却了解有限。由此一来,不仅无助于理解中朝传统友谊的深厚根基,也很难正确把握当下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复杂格局。这块短板,应该补上。于是,便有了我们这篇文章。
感谢著名的党史专家朱继东同志对此话题,进行了专门的深入研究。我们这篇文章里,关于朝鲜对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巨大贡献方面的内容,主要引用他的研究成果。
01
中朝两国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商朝时期(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带领一部分遗民迁徙到了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鲜”,并带去了中原的文化、礼仪和农耕技术),在抗战期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共同度过了抗击日本侵略的艰难岁月。
中国抗日战争最早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打响的。这段历史可追溯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发表宣言和决议,号召人民武装抗日。东北各地相继兴起抗日义勇军。
到1933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游击队已发展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
当时,朝鲜早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但朝鲜人民从未停止过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但由于朝鲜地小势薄,无法对抗日本侵略者,许多朝鲜革命者流亡中国,继续开展抗日活动。
在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队伍中,从领导层到普通士兵,都有许多朝鲜同志的身影。朝鲜的开国领袖金日成同志,便是杨靖宇将军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他于1932年创建安图反日游击队,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第6师师长。
杨靖宇将军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后,金日成同志继续领导朝鲜同志与日军顽强战斗,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后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到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已发展到11个军,共3万余人,其中朝鲜籍战士约占三分之一。他们与中国战友并肩作战,共同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抗强的战争奇迹。
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不仅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人民经历了14年浴血奋战,伤亡超过3500万人,最终成功遏制了日本侵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朝鲜义士始终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共同抵御日本法西斯侵略,这段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超越了意识形态差异,成为中朝关系的重要基石,持久而稳定。
02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迅速变化。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毛主席党中央审时度势,迅速作出了集中力量抢占东北的战略决策。
1945年9月,毛主席党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先后派出2万名干部和11万大军挺进东北。
当时,我党的力量还相对较弱,美苏两个大国不但不看好我党,还给我进入东北的部队制造了很多障碍,既不让我军进入城市,也不让我军接收日军投降。加上东北已经入冬,气温很低,进入东北的我军缺衣少食,生存问题都面临严峻挑战。
是朝鲜同志雪中送炭,提供了我军急需的吃穿用的全部军需物资。仅无偿赠送给我军的武器装备,就整整运输了一个月,这些物资都由金日成同志亲自签批,帮助我军渡过了难关。
金日成同志还主动把朝鲜作为我军的后勤保障基地。1946年至1948年间,朝鲜不仅允许中共东北局在朝鲜设立办事处,还开辟了水陆交通线,帮助中方运输物资和人员。据统计,仅1946年夏季,通过朝鲜境内转运的物资就达2000多吨。
没有朝鲜军民的无私援助,就没有我党派往东北的11万解放军指战员的生存机会,也就没有后来的第四野战军。朝鲜还接收了数万名中共伤病员和家属,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和生活保障,极大地支持了东北解放战争。
毛主席曾动情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烈士的鲜血。”这也是后来中国政府毅然决定抗美援朝的重要道义根源。1950年10月,当朝鲜战争爆发,美军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推进时,中国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用行动回报了昔日的情谊。
这种相互支援的国际主义精神,成为中朝关系的独特财富。它深刻表明,国家间的关系不仅建立在利益基础上,更建立在共同价值和历史情感基础上。这种深厚的历史积淀,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03
座次逻辑,既是历史贡献的郑重承认,也承载着外交礼仪的深刻内涵。俄罗斯总统普京被安排在中方领导人右边,而金正恩则紧挨着坐在中方领导人左边。这种安排体现了国际外交活动中的礼仪规则和东道主的战略考量。
懂中方主场外交礼仪的人都知道,中华传统文化“以左为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有关于“虚左以待”的记载,表示对贵宾的尊重。左边的位置,通常留给最受重视的客人。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2015年的纪念活动中,朝鲜出席的是中央书记崔龙海,而此次则是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亲自出席,充分显示出朝鲜对此次纪念活动的高度重视。这种高层级参与体现了两国关系的密切程度,也反映了朝鲜对中国举办的重要国际活动的支持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阅兵,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没有理会日本方面的所谓“外交函”,数十个国家都是首脑级别出席。东盟主要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越南都是首脑出席,中亚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也同样如此。这种广泛的国际参与表明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座次安排还反映了对历史贡献的客观评价。俄罗斯作为苏联继承国,在二战欧洲战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付出了2700万生命的巨大牺牲,排在首位当之无愧。朝鲜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了特殊贡献,排在第二位体现了对这段历史的尊重。
这种精心设计的座次排序,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明确信号。这就是中国珍视历史上的友谊,铭记那些在困难时期伸出援手的朋友。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这种不忘旧情、重视传统的做法,彰显了中国外交的特色和智慧。
04
座次安排,更蕴含着对中朝共患难历史的现代诠释,具有历史记忆之价值重构上的巨大战略意义。
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置于紧随主要战胜国代表之后的位置,既是对那段共患难历史的郑重承认,也是对积极历史叙事的有意识建构。历史叙事不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现在与未来的对话,是国家认同和国际形象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的历史叙事能够连接过去与现在,帮助人们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含义。如金日成同志是杨靖宇将军手下的得力干将,杨靖宇将军牺牲后,金日成同志继续战斗;又如白求恩同志用生命救活的我军伤员余新元,后来成为辽阳武装部政委的余新元破格录取了雷锋。这些叙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历史紧密结合,创造了有意义的历史记忆。
这种历史叙事不是简单的回顾过去,而是为未来可能的挑战未雨绸缪。国家需要这种积极的历史叙事的建构,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通过强调共同斗争的历史,可以强化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阅兵式观礼台上的座次安排,正是对这一积极历史叙事的巩固和传承。
要知道,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积极的历史叙事已经成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述共同的历史故事,国家之间可以建立和强化情感联系,增强互信基础。中朝之间的抗日叙事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它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器。
历史研究也反复表明,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总是在不断变化中。每个时代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诠释历史事件的意义。中国对抗战历史的叙事,强调的是民族团结和国际合作,体现的是当今时代和平发展的主题。
通过阅兵式这样的重大活动,特别是通过各国元首观礼台上的座次安排这样的细节,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历史观和国际观:珍视和平,铭记历史,尊重贡献,面向未来。这种积极的历史叙事,不仅有利于国内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
05
座次安排,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地缘政治和东北亚棋局的战略布局之现实考量,是“谋今”之策。
朝鲜半岛局势始终是东北亚安全格局的核心焦点,牵动着中、美、日、韩、俄等多方神经。当前,东北亚地区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海洋权益争端等热点问题交织叠加,地区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将金正恩同志置于显要位置,也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发出的一个强有力的战略信号。
一方面,它向世界表明,中国在半岛问题上拥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任何试图绕开中国来解决半岛问题的尝试都是不现实的。中国作为朝鲜的传统友好国家和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半岛事务中将会继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另一方面,这也是对朝鲜的一种支持和安抚,巩固了中朝传统友谊,展现了高度的战略互信。确保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双方能保持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地区战略稳定。
这个“第二”的位置,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一块重要压舱石。在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朝鲜半岛的稳定与繁荣具有关键意义。中国支持朝韩改善关系,鼓励美朝对话,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半岛问题。
近年来,美国加大“印太战略”实施力度,强化美、日、韩三边军事合作,在东北亚地区部署中导系统,这些举动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中国通过加强中朝关系,可以平衡地区力量,防止单极霸权格局的形成,维护中朝战略自主性。
东北亚地区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与朝鲜的合作,有利于推动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畅通东北亚经济走廊,带动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种经济层面的考量,也是中朝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06
座次安排除了上述多重考量之外,还有对国际秩序观的含蓄表达,蕴含对人类命运的共同愿景。是“盼未来”之窗。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些理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外交行动来体现和实践。
阅兵场观礼台上的嘉宾名单,本身就是一个微缩的“国际社会”。礼宾次序的安排,体现了主办国对不同国家在其外交棋局中的权重评估。中国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座次排序,向世界传递了尊重历史贡献,注重现实合作,面向共同未来的国际秩序观。
将朝鲜领导人置于前列,也意味着中国期望并鼓励朝鲜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地区合作与国际社会,打破孤立与隔阂。这既是对朝鲜的一种期望,也是向世界传递中国致力于维护东北亚、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之举措。
中国支持朝鲜在确保地区和平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近年来,朝鲜也在逐步调整国内政策,提出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新战略路线。中国欢迎这种变化,愿意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框架内,与朝鲜开展经济合作,帮助其融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国提出的“双暂停”倡议(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暂停大规模军演)和“双轨并行”思路(并行推进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体现了中国对半岛问题的长远考量。中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朝鲜半岛,符合包括中朝在内所有各方的根本利益。
通过这次阅兵式的座次安排,中国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中国将继续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这些价值理念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7
金正恩“排第二”这一安排,是一个融合了历史、现实与未来三重维度的精密外交设计。它既“叙旧”——缅怀共同的历史与牺牲;也“谋今”——应对现实的挑战与博弈;更“盼未来”——展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这三个维度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国外交的完整图景。
破译这个次序密码,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次礼宾安排,更是一篇读懂复杂国际关系、洞察主办国战略意图的生动教材,看到了中国外交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今天的中朝关系,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现实的考量,更有着对未来的共同期待。中国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朝关系发展,坚持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两国关系,共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稳定。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中国通过这次阅兵式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外交哲学。这就是既尊重历史,又面向未来;既维护原则,又保持灵活;既追求国家利益,又考虑共同安全。这种平衡与智慧,正是中国外交能够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稳步前进的重要原因。
人们也从中看到了中国将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探索国与国交往的新模式的决心。这种新模式强调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明显区别于传统的霸权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中朝关系的发展,将成为这种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实践和有益探索。
朝鲜半岛至今仍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尚未完成从停战机制向和平机制的转换。建立半岛永久和平机制,需要各方展现智慧和勇气。
东北亚的和平稳定更离不开所有国家的共同维护。中国作为六方会谈主席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朝鲜半岛最重要的邻国,为维护半岛和平尽心尽力,发挥了应有作用。座次排序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推动各方相向而行的态度。
08
观礼台上的座次安排,是一场精妙的外交语言,无声诉说着历史、现实与未来等方面的多重叙事。
普京与金正恩的座次排序,既是对俄罗斯作为苏联继承者在二战欧洲战场决定性作用的认可,也是对朝鲜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特殊贡献的尊重。
这一安排背后,是中国对历史的铭记、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展望。它向世界表明:中国珍视历史上的真挚友谊,铭记困难时期的真正朋友,愿与各方共同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开创繁荣未来。
【文/上官茂华,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表】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