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释永信后的“真修行”与“伪修行”――再谈日本精神的“颗粒”状

2025-07-30 15:02:54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道一人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这个世界存不存在“没有冷暖体验”的人?我看没有吧?至少我没听说过。

  这不是个无厘头问题,因为确实存在“没有颜色体验”的人,即“色盲”,他分辨不了红色、黄色或某些特别的色调;事实上除了“色盲”外还有“没有味觉体验”的人,还有“没有嗅觉体验”的人,还有“没有触觉体验”的人…。

  但是唯独没听说“没有冷暖体验”的人,可见这不是个无厘头问题,还是有点意思的,也没见着过“何以有这个却没那个?”的原理解释,Why is,我就好奇这个。

  活物就有“冷暖体验”,毫无例外,可是何谓“冷”何谓“热”直到近代才得到解释――最多不超过200年,毫无争议的解释最多不超过200年。

  有两个:

  第一个是基于“还原论”的解释,他把所有物理现象都还原到“原子”、“分子”层面,意图用《牛顿原理》来解释,把“冷”或“热”解释为“原子”或“分子”间的运动,“原子”或“分子”间的碰撞――碰撞剧烈一些是谓“热”,不那么剧烈就是“冷”。

  第二个是基于“系综论”,他是宏观解释,解释工具是《统计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等等诸如。

  我们今天所有关于“冷”或“热”的名词和术语,追根溯源都得到“系综论”,可是“冷暖体验”与生俱来,他本就基于个体的体验,比语言的产生更早,一系列“冷”或“热”的名词和术语都是基于个体的。

  关于“冷”或“热”的名词和术语的当代解释是基于“系综论”的,但是人们的理解却是基于“个体”的;这看似一对矛盾,事实上除“冷”或“热”外,世事万物都存在这种矛盾和现象,他是近200年人类进入现代文明后普遍呈现的一种现象――中国与东亚也不例外。

  这种普遍呈现不仅物质领域,也在社会人文和精神现象领域,人们的理解和感受基于“个体”,然而对他的解释必须在“系综论”层次――这种必然的矛盾无论怎么的巧舌如簧,还是精美语言语句的转换都无法消解,其实不解释倒还可以,靠人的心智可以悟解,一旦语言和文字的介入反而越解释越混乱。

  ×××××××××××××××××××××××××××××

  去年发表《日本的精神仍是“颗粒”状的――甲午战争130年祭》,本意想解释解释,重点放在阐明以下两点:

  1、“精神现象”的追求,现代文明愈益趋向“系综论”的倾向;

  2、中西文明有诸多区别,其中之一,西方文明的解释和追求,既有基于“系综论”的亦有基于“个体”的,层次较为分明立体(比如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一神教”,他较多的“系综论”层次进行教化),而东方文明在两者间则不那么清晰立体――所以我用“颗粒状”命名之,形象点易于理解而已。

  《日本的精神仍是“颗粒”状的――甲午战争130年祭》本想把这两点看法写进去,后来一看不行,主题本该在“甲午战争130年祭”,把这两点写进去,语言一大堆必然冲淡主题。算了吧,以后再说。

  ×××××××××××××××××××××××××××××

  这几天正好有个绝佳机会。

  释永信被带走了,少林寺崩塌了,人们也针对起佛教,平和的语言不多,从当前追溯到古代,翻出了“三武一宗”旧账,翻出了韩愈的《谏迎佛骨》。

  我看矛是矛盾是盾,不必把释永信和少林寺的崩塌牵涉到佛教,如果真想如此这般,叙事不如更理性和宏大些,于是乎有了以上一大段铺垫,有了给《日本的精神仍是“颗粒”状的――甲午战争130年祭》做个注的想法。

  任何宗教都有追求精神超越的要求,东西方没有区别的,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中――自由是人的精神,枷锁是人的身体,好的宗教就在协调两者

  东西方宗教在此确实呈现较大差别,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一神教”在协调两者间,既注重“系综”层面的,也注重“个体”层面的,两者各行其道较为清晰、立体、可现,各有注重,但是以“佛教”为代表的东方各大宗教和派系在此则不那么清晰、立体、可现,经常模糊界线――东方宗教总有滑向“偶像崇拜”的倾向(政治上走向“个人崇拜”),“一神教”的最初源头就斩断了“偶像崇拜”,虽然慢慢发展过程中又会滑向那儿,但是好在“宗教复位器”作用下又会回到“初心”。

  佛教教义中并不那么在意“偶像崇拜”,在尼泊尔和古印度初次和历次集结都以哲学见长,到了阿富汗和中亚慢慢走向“偶像崇拜”,到了东方愈益厉害――我的看法:佛教的“宗教复位器”功能不象“一神教”那么强大。

  这些看法在《日本的精神仍是“颗粒”状的――甲午战争130年祭》是讲不清楚的,今天来这里补充一下;

  释永信和少林寺刚倒台没几天,人们又在迫不及待的谈论“真修行”与“伪修行”的问题,我的看法,无论“真修行”还是“伪修行”,都具有浓烈的“个体”味道,最后滑向“偶像崇拜”,最后成为弘一法师和释永信那般“红颜与佛门兼得”之徒。

  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发生之初也在“系综”层面的――他手握“救难”与“杀伐”两柄,讲究社会改造的(张角起义建立了“五斗米道”),通过社会改造来达到个体救赎,但在以后发展中逐渐遗落两柄;或曰,通过个体“真修行”也能达到“系综”层面的要求嘛――小河流水大河淌嘛;

  其实不然,这也正是我大段解释“冷热”的原因。日本朋友又要烦我了,总是拿日本人说事;其实不然,这是个东亚现象,日本人极具代表性而已,说说嘛!

  这些年“修行”这类词语确实又开始流行,1949年后的“唯物主义”时代这类词语确实变得很陌生,以前时代这类词语经常与宗教和“唯心主义”相关联,今天复燃流行未必坏事,也不见得非得要与宗教相关联,既使要挂钩我看把他置于“文化”的大叙说下未尝不可――但是无论怎样叙说,把握好“系综”与“个体”之度乃是好事,而不是过度着眼于“真修”与“伪修”;

  至少对我们华人,这1949年以来腥风血雨的付出乃算得上“物有所值”,“没有白白浪费”,以至后人评述我们今天这段历史,终于可以这样的说:中国历史终于可以冲出“坐天下与打天下”的循环史,终于摆脱黑格尔们“中国没有历史”的魔咒。

  【文/道一人,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