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基本养老金将在2035年耗尽?往一个漏桶里倒水,倒得越多漏得越快

2025-08-12 11:04:58  来源: 大何日拱一卒公众号   作者:大何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社保的那个大池子,水可能真的越来越浅了。

  但说实话,这话我只讲了一半。

  现实情况更糟心:这池子不光进水越来越少,底下还破了几个大窟窿。

  你不把窟窿堵上,你注入多少水也流不满。

  先说说水怎么变浅的。

  这事儿其实大家都隐约有感觉。

  一边是咱们身边老人越来越多,一边是生娃的越来越少。一来二去,靠年轻人交钱养活退休老人的模式,还能撑多久?

  一个讨论比较多的观点是,基本养老金将在2035年耗尽。

  这观点来源自中国社科院19年4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20-2050》,该报告指出,

  在19年,在不考虑中央调剂的前提下,已经有16个省份出现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

  而如果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养老金结余将在27年达到峰值,约6.99万亿元;随后迅速下降,约在35年耗尽结余。

  千万别觉得2035年还远。

  你回头想想,2015年是不是就像在昨天?

  今天到2035年的距离,和到2015年是一样长的。

  更要命的是,这份报告还是在疫情前、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来前做的。

  后来的数据大伙儿也知道了,我们老龄化的速度,比所有人最悲观的想象还要快。

  这也是为啥后来急急忙忙放开三胎。

  所以,现在真实的情况,只会比报告里说的更不乐观。

  不过呢,还是要注意到,社科院的这个结论成立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不考虑财政补贴。

  但停止大规模补贴,这个本身可能性就很小,而事实也是这些年来,财政补贴的力度是越来越大了,年补贴规模从2020年开始就已经超过了2万亿。

  图源:知乎@鹿苏子

  从上面的表不难看出,社保基金的真实收支水平是收不抵支的亏空状态,社保基金的余额可以增长的唯一原因就是财政的大规模补贴。

  但是,有没有想过,补贴的钱从哪来呢?难道都是印出来的?

  一个不算太冷的知识,政府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真正的财富是老百姓通过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出来的。

  现在的情况是,以前靠卖地赚钱的好日子快到头了,地方财政自己都紧巴巴的,拿什么去补这个巨大的窟窿?

  这就像一个家庭,家长自己都快吃不上饭了,还怎么顾得上几个孩子?

  说到窟窿,这才是更让人上火的地方。

  池子漏水,一部分是被人明目张胆地“偷”走的。

  前阵子国家审计署的报告,不知道你看了没,查出来有400多亿的社保基金被挪用了。

  里头有个案例,听着跟天方夜谭似的:

  山西有个“神人”,把自己档案从头到脚改了个遍,出生年份、工作时间、职称……

  硬是给自己整了个“1岁参加工作,22岁光荣退休”的魔幻人生,然后就这么一路绿灯,开始领养老金。

  更绝的是,这位“退休神童”一边领着69万的养老金,一边还在别的单位拿着工资。

  所以当你感到负重前行的时候,一定是有人在替你岁月静好。

  问题是,我们看到的,真的只是冰山一角吗?

  国家审计署的报告给了我们一个残酷的答案:是的。

  在最近的审计中,查出的养老保险基金问题金额高达601.61亿元。

  其中,有超过2.8万名职工,就用着类似伪造病历、篡改档案的手段,违规提前退休,已经领走了5.19亿元的养老金。

  这意味着,像蒲县“1岁神童”这样的荒唐事,绝不是个例。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成千上万只手,正在伸向我们共同的养老钱。

  如果说上面那种是“偷”,那下面这个更大的窟窿,就是“明着多拿”,而且完全“合法合规”。

  有些人的水管,修得就是比别人的粗。

  拿2023年山东成武县不同群体人均养老待遇图来看,

  按照每年人均来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约为8.9万元,企业人员约为2.8万元,城乡居民约为0.2万元。

  讲真,要不是仔细看,我还以为这个图只有两个柱子。

  数据非常真实,对比也很鲜明,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山东人对于编制那么执着了。

  毕竟同样工作30年,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了3倍多,城乡居民更不用说了。

  当社会资源不够时,公平性就会显得格外刺眼。

  我想一定会有人会出来解释说,这种养老金发放额度的差距是合情合理的。

  比如,有人会说社保的规则本就是倡导多缴多得,企业职工当初交的时候没有顶格缴费,领的少能怪谁。

  再比如,有人会说农村居民长期以来没有参加社保,没有缴,本来都不应该发。

  对于这种论调,我只想说:生而为人,请你善良。

  咱们国家的工业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是建立在几十年里,农民用低于市场价的粮食支援城市的基础上,这就是所谓的“工农剪刀差”。

  农业税直到2006年才取消,他们为这个国家付出的还少吗?

  你以为我们每天吃的大米白面,真是从超市货架上长出来的?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长期被排斥在养老体系之外,这不是他们想不想交的问题,是根本没给他们机会。

  现在,他们老了,干不动了,一个月给一两百块钱,这点钱在今天能买几斤肉?

  我觉得,但凡有点良知的人,都不会反对给他们多发一点。这是我们欠他们的,做人,要厚道。

  再聊聊夹在中间的,那5亿交城镇职工养老的人。

  这部分人,包括你我,是现在整个养老体系最粗的大腿。目前看,咱们这部分基本还能自己养活自己,但日子也别想得太美。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是按最低标准给你交社保。这意味着,等我们退休了,能拿到的钱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也就是“养老金替代率”)会非常低。

  国际上说,这个比率低于70%,生活水平就会明显下降。咱们现在平均也就40%多点,未来只会更低。

  要么,从现在开始勒紧裤腰带,自己多攒点养老钱;要么,就做好准备,活到老干到老,退而不休。

  两个5亿人之间就有明显不平衡,10亿与7000万(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又是明显不平衡。

  目前约2000万人领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台面上机关事业单位的平均月养老金是6484元(2021年数据),养老替代率在80%到90%。

  拿21年的对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来看:

  两千万人的机关事业单位,拿走了约39%的财政补贴,其余的才是给更广大的企业职工养老和城乡居民养老的补贴。

  更何况,这还是三年前的数据,现在的数据很多都不公布了,想来只会更难看。

  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个分配的逻辑是什么?

  按贡献算,他们的贡献能比农民高出40倍?按效益算,他们的单位效益能比企业好4倍?

  原因只能是因为又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了。

  二次分配本该是调节贫富差距的,结果我们的养老金补贴,反而让差距变得更大了。

  这里说的可不是资金池里攒下的钱怎么分,而是实实在在的财政补贴。

  这可不是按照“多交多得”的原则能解释得通的。

  咱们也不奢望基本养老金资金池分配能有多公平,

  但至少在用税收来支撑的补贴部分,总得讲究个公平合理吧。

  这个窟窿,比任何一个窟窿都大,都深不见底。

  写到这里,本来还想写个结尾,升华一下主题,但千言万语,最后只剩一声叹息。

  算了。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