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孙锡良老师《人与人》读后感

2025-08-03 15:11:09  来源: 老巫白话   作者:老巫白话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毛爷爷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孙锡良老师是我近十几年来特别欣赏,特别尊敬的左翼知名学者之一。他的文章冷静客观,鞭辟入里。不眉上、不眉俗,立场鲜明。我的日志中至今保存着孙老师10年前的几篇文章。

  很早就关注孙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因此他发文章的第一时间就看到了他写的《人与人》这篇文章。说实话,他的这篇文章看到2/3的时候我就没往下继续看,就忙别的去了。

  早上8点左右忙完手中的活计,打开微信看到一位老哥把孙老师的这篇文章转发到我们共同在的两个小群,我就感觉孙老师的这篇文章可能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我的这位老哥是一位隐藏在民间的、很有思想的、理论功底深厚的学者型人才,他写的一本书最近也快要出版了,平时也是很少往群里转发链接的人。因此,他把这篇文章特意发在我们共同在的两个小群,感觉有点意思,人与人我得好好再看看这篇文章了。

  说实话,我仔细看完孙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是有些吃惊的,不知道是孙老师的文风有所转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感觉不像孙老师一贯的思想和立场。这篇文章没有用阶级分析来看待社会问题,实在有些不知所云。在阶级社会如此固化,各个阶级各个方面差距越拉越大的社会大背景下,特意用一篇文章、用几个看似很温馨的故事去讲“缘分”、去讲“尊重”、去讲“互助”,并在文末写道,“人与人,父母,夫妻,家人,亲友,同事,能相互见得着的时光并不长,珍惜缘分,懂得尊重,愿意互助,白天,黑夜,都会有光。”

  我不能说孙老师的这篇文章是鸡汤文,也理解孙老师文中的立意不止“缘分、尊重、互助”这几个词汇。但,忽略了阶级分析这一根本基础的东西,整篇文章就变成了善意的规劝,劝打工人、劝外卖骑手、劝996、劝那些受了伤害、有了冤屈告状无门的人,要珍惜缘分,要懂得尊重,要有互帮互助的思想境界。

  这种善意的规劝也同样适用于那些书记乡长,马云,企业家,包工头,所有先富起来的为富仁或不仁的人。只是官僚阶级,资产阶级及所有靠剥削劳动人民剩余价值的什么“长”什么“家”,他们能听得进去吗?他们如果听得进去,他们的地位财富及他们所拥有的权利还能保得住吗?如果他们听不进去,如果他们不珍惜缘分,如果他们不懂得尊重,如果他们对互帮互助嗤之以鼻,那么,社会其他阶层、弱势群体,如果都听得进去,将会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综上所述,老人家的这段名言难道过时了吗?“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存,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如果老人家的这段名言没有过时,每一个人,他的行为都带着深深的阶级烙印。你给外卖骑手说让他珍惜和每一位送餐的顾客的缘分,要让他对每一位送餐的顾客保持足够的尊重,并且告诉他一定要有雷锋那样的互帮互助精神,那这个外卖骑手在面临晚送到1分钟就要罚款,刮风下雨不能出任何差错,而且在很多时候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甚至找个卫生间都会面临罚款的情况下,还要极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简单做到这些的除了超人,数千万骑手有几个能够做到?

  再者说即使所有骑手能够做到,那些各个阶层都有的点外卖的,他们所有人也能够做到这些吗?显然,此话题就再没有说下去的丝毫必要要了。

  写到这,突然想起官方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至此,我觉得孙老师的这篇文章更接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

  也许是我才疏学浅,班门弄斧了。但愿我的这种粗浅理解,只是我个人的理解罢了。

  珍惜缘分,懂得尊重,愿意互助。每个字、每个词都是好字、好词,但它针对的对象必须配得上这几个字词。否则,就是轻率,就是一厢情愿,就是不尊重事实。

  2025.8.3号午于兰州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