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代要自我觉醒、自我组织、自我实践。不要等着老一代思想“转变”,而是要成为新思想的传播者。
“老同志年龄大了,但思想方面依然停留在以前的思想认知层面”,这是一个在现实社会中非常常见但又极具张力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滞后性等几个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来进行分析和理解。
一、意识形态的滞后性:为什么思想跟不上现实?
在马克思主义中,有一个基本观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滞后性。
很多老同志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年代,是计划经济、集体主义深入人心的时代,或者是在改革初期“只要肯干就能出头”的历史条件下。那时的社会逻辑、政治语境和阶级结构,与今天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他们的思想体系,往往在几十年前就“定型”了,不愿或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因此出现“现实已经进步,而思想仍停留在过去”的矛盾状态。
二、阶级立场与历史经验的固化
1. 利益结构决定认知边界
老同志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在体制内有过红利或安稳感,特别是退休后享受较好的待遇,因此对新一代青年面对的“内卷”“高房价”“就业难”等问题难以共情。他们的阶级位置决定了他们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承受者。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立场是认识世界的基础。脱离无产阶级的立场,就容易对现实产生“假象”。
2. 历史经验成为一种“权威感”来源
许多老同志会强调“我们那个年代多苦都挺过来了”“现在年轻人太娇气”等,这是典型的历史经验主义错误。他们忽视了时代变迁带来的结构性不同:
• 当年只要肯干就能进厂,如今学历+关系+运气都不够;
• 当年房价几千元一平,现在动辄上万、几十万;
• 当年社会资源较均匀,如今阶层壁垒严重。
他们把曾经的“个体努力”经验绝对化,反而遮蔽了当前的系统性问题。
三、如何与“老同志”沟通与互动?
马列毛主义不是否定一切旧思想,而是讲立场、方法、观点三统一。我们不能用简单的“你们已经落后了”去否定,而应运用毛泽东提出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1. 正视他们的贡献,但指出新的矛盾
• 肯定他们过去的奋斗和信仰;
• 冷静指出:现在的青年面对的是结构性的不公,而不是个人不努力。
2. 用现实数据、群众感受来对比变化
• 讲清现在的教育、医疗、住房压力;
• 让他们看到“现在的苦”不是意志问题,而是制度问题。
3. 引导其思想更新,而不是对立撕裂
• 有些老同志是愿意倾听的,只是缺乏新的理论工具;
• 你可以通过推荐阅读(如新左派文章、青年工人访谈、社会调查报告等),逐步唤醒其阶级敏感性。
四、总结:思想的停滞是阶级矛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表现
老同志思想滞后,不只是“观念老化”,而是意识形态的阶级局限性。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理解、批判和沟通,同时更重要的是:
青年一代要自我觉醒、自我组织、自我实践。不要等着老一代思想“转变”,而是要成为新思想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