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人这样私信:当前形势下的反内卷,是reactionary,尤其是在中美经济关系下,反内卷等同于放弃竞争。
上篇关于反内卷,到底是反对什么思想?文章中,突然发现:很多人完全不明白为什么反内卷?因为居然有人这样私信:当前形势下的反内卷,是reactionary,尤其是在中美经济关系下,反内卷等同于放弃竞争。
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误解,有必要解释一下。
第一、反内卷不等于没有竞争,相反是提倡良性竞争。在中国商业领域,曾有这样的现象:某个创新商业模式或产品刚崭露头角,大量模仿者便蜂拥而至。为争夺市场份额,企业被迫陷入价格战,最终导致行业利润持续走低。在这样的恶性竞争中,企业难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产业发展也陷入困局。与之相对,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提升科技实力与产品附加值,攻克高端产业“卡脖子”难题,正是在引导从低层次、高消耗的内卷竞争,转向以创新和价值为驱动的良性竞争。
第二、其实反内卷的核心是拒绝“无意义的内耗”,比如大家都在拼命加班但效率没提升,或者为了竞争而做很多重复无效的努力,这就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任何一个组织中都需要关注的问题。而反内卷也不是让你完全不努力,而是想让你跳出“必须用过度消耗自己的方式去竞争”的怪圈,比如找到更高效的方法,或者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而不是盲目跟别人比。
第三、我觉得内卷是结构化问题,因为“内卷”这个词实在不应该评价个人。个人基于兴趣主动学习、围绕目标持续自我提升,这是积极向上的成长,与“内卷”的内耗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将“卷”简单粗暴地套用于个体的奋斗过程,而应将目光聚焦于不合理的制度、失衡的资源分配等结构性矛盾,从根源上解决内卷问题 。
第四、另外,必须强调“反内卷”不是提出来这个概念才有的,而是先有一种无声的社会现象来体现“反内卷”。比如,当今的职场环境,人们的所谓“躺平”就是真实写照;又或者因为内卷焦虑下的个体容易失去未来的信心…“反内卷”的这种势头早都出现了,因为“自下而上”传递的社会反应是真实存在且反应灵敏,这可不是计划之中的。
所以,反内卷可不是放弃竞争,而是让个人和社会都去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避免盲目跟风的内耗。
当个体不再困于无意义的竞争,转而向内探寻真正热爱与擅长的领域,便能释放出更持久的创造力;而社会也能在这种基于清晰自我认知的良性发展中,激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与创新活力,这才是推动进步的核心动力。
这才是为什么当今“反内卷”的关键所在。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