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去世了,上至头部官媒、下至很多自媒体,纷纷出来哭丧,不吝辞藻地赞扬这位风流名士的“人生智慧”。
很快有网友扒出了蔡澜的很多“黑料”。例如,蔡澜在腾讯新闻的访谈节目“十三邀”里对许知远炫耀自己交往过60多个女朋友。
更令很多网友震惊的是被蔡澜推入深渊的少女陈宝莲。17岁的陈宝莲被嗜赌的妈妈卖给在嘉禾担任监制蔡澜当艳星,蔡澜诱骗、逼迫这个未成年少女拍了十多部“风月片”。不仅如此,蔡澜还当起了皮条客,把陈宝莲送给圈内的大佬们玩耍。就算后来与周星驰合作电影《国产凌凌漆》,也未能给陈宝莲洗去“风月女王”的污名。
在陈宝莲遭遇男友劈腿之后,台湾官二代、富豪黄任中开始猛烈追求陈宝莲,并许诺帮陈宝莲转型为正经演员。然而,陈宝莲跟着黄任中到了台湾,才发现自己不过是被黄任中猎艳的后宫之一。
梦想破灭后,陈宝莲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染上了毒瘾,29岁的年纪就跳楼自杀了。
蔡澜拍“风月片”祸祸的可不止陈宝莲一个女性,还有的李丽珍、舒淇、叶子媚等一大串名字,只不过她们相对幸运而已,李丽珍、舒淇艰难转型成功,叶子媚则是淡出了影坛。
其实从蔡澜交往女性的数量也不难看出,蔡澜不过是把女性当作了玩物、商品。蔡澜还自己成立电影公司专攻“风月片”市场,不断发掘年轻漂亮的女演员,建立起一条触目惊心的产业链。
正是靠着拍“风月片”,蔡澜实现了财务自由,从此游戏人间,展现其洒脱、快乐的“人生智慧”。
1997年蔡澜在豪华邮轮上与一众当红女星开Y趴
再后来,蔡澜成功转型美食,拓展新的商业领域,成了所谓的“美食家”,坐稳了所谓“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位置。
主流媒体评价说,蔡澜去世,香港文化的“黄金时代”就此终结,香港“四大才子”已成过去式。
然而,这样的“黄金时代”究竟是谁的“黄金时代”呢?
蔡澜的财务自由,不过是建立在文化资本对弱势女性的系统性剥削之上的;
正是靠着这种剥削积累的财富,才为蔡澜的“活的快乐”的“人生智慧”提供了物质条件;
蔡澜的所谓的“人生智慧”不过就是精致利己、及时行乐的“猪生哲学”。
这究竟是“文化的黄金时代”还是“文化的沙漠时代”?
不过,如果不是媒体疯狂地推送给蔡澜哭丧的消息,笔者也懒得去批评蔡澜。毕竟“猪生哲学”是蔡澜的个人选择,他从来没有标榜自己是一个好人。
所以,这么多媒体给蔡澜哭丧,不吝辞藻地吹捧、拔高、溢美蔡澜,并不是蔡澜的错,而是沉沦年代的悲哀。
正如笔者在评价央视热播剧《玫瑰的故事》时所发的质问:倪匡的妹妹亦舒所写的小说《玫瑰的故事》诞生于40多年前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香港,放到今天的大陆竟然毫无违和感,这说明了什么呢?
【文/子午,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子夜呐喊”公众号,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