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网络就像赶大集似的。
4月吃董小姐的瓜,5月围观黄小姐的耳环,6月先听蒋小姐的演讲,再看那小姐的表演。
东家的小姐倒下去,西家的小姐站起来。小姐复小姐,小姐何其多。
发现一次,热闹一次,围观一次,然后大家又翘首企盼下一次,周而复始。
无论公众多愤怒,结果都是千篇一律:
一篇滴水不漏的通报,一套爱信不信的说辞,一个自罚三杯的处理,一副你奈我何的嘴脸。
既然如此,意义何在?何必关注,何必讨论,何必不识大体?
把头埋进沙子里当个鸵鸟不好吗?
这小姐那小姐们之所以令人不适,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是吃饭的时候吧唧嘴。
占尽了好处、享尽了资源、用尽了特权,还要卖力宣称自己多么优秀、多么努力。
描绘一个普通的起点,刻意隐去关键的支撑,将命运安排好的大礼包说成个人打拼的传奇。
这世界向来有高山,让人排斥的不是山的存在,而是有人坐轿上山后宣称自己全靠双腿。
人们厌恶的并非资源与托举本身,而是某些人一面享受荫蔽,一面却要描绘成个体的奋斗。
标榜了最不值得标榜的“努力”,回避了最不应该回避的“资源”。
他们卖力强调个人的“纯粹奋斗”的同时,也在将普通人的困境轻飘飘地解构成了“你不够努力”。
这才是那尔那茜们最恶心的地方。
不但要垄断资源的占有权,还要试图垄断对“努力”“奋斗”的解释权。
明明来时路经不起推敲,还要拼命包装出一个励志故事来伪饰自己、愚弄他人。
他们每一次精心设计的自我感动,都是对艰辛跋涉的普通人最刺耳的嘲讽。
所以公众围观、讨论、追问、质疑、讨伐,争论个是非对错、公正与否,意义到底在哪里?
最起码要看清楚他们的嘴脸。
不要像祥子一样,到死都以为自己过得不好是因为拉车不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