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大叙事本没有错,人们真正反感的,从来不是“宏大”本身,而是那种悬浮于生活之上、与劳动者无关的“虚假宏大叙事”。
那些扎根现实土壤、映照每个普通人生活轨迹、承载劳动者朴素期待的宏大叙事,本该是凝聚社会力量的希望。它可以是GDP增长背后,普通人“钱包更鼓”的踏实;是国际影响力提升时,每个人“抬头有尊严”的底气;是时代进步里,底层劳动者“被看见、被尊重”的温暖。可虚假的宏大叙事并非时代的真实总结,它不过是少数人自我标榜的空洞赞歌,是掩盖现实矛盾的迷梦,最终让“宏大”成了离普通人越来越远的空话。
要辨清“虚假”,先得读懂“真实”。真正的宏大叙事从不是空中楼阁式的“功绩”,而是从底层实践里生长出来的粗粝。它源于田间地头农民的躬身耕耘、流水线上工人的指尖劳作、写字楼里职员的日夜拼搏。是把无数个体的“小像素”汇聚成时代“大图景”,再用这份“大图景”反过来赋予每个奋斗者存在的意义。“脱贫攻坚”的叙事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正因为它不是抽象的“数字清零”,而是每个贫困县“喝上干净水、住上安全房”的具体改变,是驻村书记和村民一起“种果树、搞养殖”的真实付出。
可如今有些“宏大叙事”,早已偏离了这份本真,彻底异化成了“剥离人的赞歌”。它既无视劳动者的真实处境,也回避时代的具体矛盾。把少数人的红利包装成“全体的荣光”,用抽象的“成就数据”掩盖具体的生存困境,最终成了自欺欺人的“皇帝的新衣”。

现实里的虚假宏大叙事,听起来满是高光,可一对照普通人的生活就会露出破绽。
GDP持续攀升,各项数据一年比一年亮眼,可这份“增长”里,多少是被高房价、高物价“撑起来”的泡沫?年轻人为一套房要背上二三十年房贷,每月工资还完贷款后,日常开销都得精打细算;菜市场里,老人会为几毛钱的蔬菜反复讨价还价;刚毕业的大学生拿着几千块工资,在一线城市连房租都要占去一半。当GDP的“宏大增长”,没能让普通人“敢消费、无压力”,这份“增长”对大多数人而言,不过是报表上的数字游戏。
我们看到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声越来越有分量,看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高光时刻,可转身就能撞见更真实的日常:为孩子上学焦头烂额的家长,在医院花钱如流水的病人,在工地上为娶媳妇而奋斗的力工们。当“国际影响力”的宏大叙事,照不进这些普通人的现实困境,这“影响力”就多了些浮夸的尴尬。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出来,总能引发一片“拖后腿”的调侃。调侃背后,是无数人的真实处境:宣传里说外卖员年入几十万,可真正的外卖员对此只剩嗤笑,那些写稿的新闻工作者,真的送过一天外卖吗?多少保洁员、理货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月薪却不到三千;手机流水线上的工人,要连续工作几个月,才能买得起自己亲手装配的手机。当“人均收入增长”的宏大表述,与身边大多数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严重脱节,这份“增长”就成了“不真实、不相关”的空话。

虚假宏大叙事之所以让人抵触,本质上是犯了两个“致命错”:一是“欺上瞒下”,二是“割裂人心”。
那些炮制虚假宏大叙事的既得利益者,总把自己的利益包装成“时代的成就”。他们躲在数据泡沫背后,一边用“GDP增长”、“影响力提升”书写自己的功绩簿,一边对高房价、低收入、民生短板等现实问题视而不见;他们只向“上”展示光鲜的一面,却对“下”的真实诉求充耳不闻,用赞歌盖住问题,用迷梦遮蔽痛感。久而久之,当普通人发现“宏大叙事里的世界”和“自己经历的世界”完全是两回事,当他们一次次在现实里碰壁,却还被要求“认同宏大成就”,自然会从怀疑走向反感。
更严重的是,虚假宏大叙事会割裂“宏大”与“个体”的联系。真正的宏大叙事,本该是“集体好,大家才会好”的正向循环;可虚假的叙事,却把“宏大”和“个体”分成了对立面。仿佛“宏大成就”是少数人的功劳,与普通人的付出无关;仿佛普通人的困境是“个别现象”,不配进入“宏大视野”。这种割裂,会让普通人觉得“宏大”与自己无关,甚至觉得“宏大”是用来掩盖自身困境的工具,进而对社会共识产生动摇。就像人们反复听到“人均收入上涨”,自己的工资却多年没涨时,会慢慢失去对“共同发展”的信任;当看到“国际影响力增强”,自己的生活却没得到实际改善时,会对“时代进步”产生疏离感。

现在不少影视作品也想靠“宏大叙事”捞钱,可创作者既不了解底层疾苦,又抱着“天龙人”式的傲慢,空谈“心系天下”,却把普通人的真实诉求贬低为“无理取闹”。这种脱离底层的叙事,既没尊重过劳动者,也没尊重过现实逻辑,本质上是整个社会虚浮心态的映照,以为摸清了“宏大”的套路,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
说到底,人们反感的从不是“宏大”,而是“虚假”;人们期待的,是能“看见普通人”的宏大叙事。这份叙事,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空洞的赞歌,只需要看到两个基本。
一是“扎根底层”。真实的宏大叙事,应该从劳动者的生活里来。它可以是GDP增长时,明确说清“这份增长里,有多少转化成了居民收入”;它不害怕暴露问题,因为它知道,承认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贴近底层才能凝聚力量。
二是“指向普通人”。真实的宏大叙事,最终要落到“普通人的获得感”上。它不是“我们的GDP突破了多少万亿”,而是“GDP突破万亿后,普通人的房贷利率降了多少、养老金涨了多少”;它不是“我们的文化走出去了多少”,而是“每个人通过劳动能过上想要的生活,不必被房价、物价等现实异化”。
宏大叙事的生命力,从来不在报表上、功绩簿上,而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里、感受里。当宏大叙事能照进每个劳动者的现实,能承载起每个普通人的期待时,它才真正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才真正配得上“宏大”二字。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