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描写日本牺牲的一代人的文章,我觉得虽然写的是日本,但是跟我们的情况又是那么相似。
70年代的日本年轻人,属于黄金一代,跟我们的00年代很像。那时候的日本,迎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扩张,很多大企业也在那个时期发展,很多人进去陪伴公司发展,就能获得超额回报。
那时候日本有终身雇佣制(日本整个社会都是铁饭碗,就算是私企也很难开除人),另一个制度是“年工序列制”,它根据员工的年龄和工龄来决定工资水平和晋升路径。
全社会都是高收入的铁饭碗,而且到处都缺人,经济一片繁荣。不仅是工资收入稳定,而且资产也升值很快,1986~1989年,日经股市从13000点上升到39000点的水平;楼市也是疯狂上涨,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但是日本的繁荣,永远的定格在1990年。随着泡沫破灭,日本房价也开始快速下跌,在1990~1993年那三年的时间,日本的房价下跌了30%,跟我们最近几年的情况也是一模一样。很多人说都跌30%了,肯定到底了,不妨看看日本当年的情况,日本可是用了15年下跌70%。如果我们的经济之后没有好转,现在的房价也不是底部。

经济不好的同时,社会恶行事件也开始变多。1995年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泄漏,报复社会的人变多了。我们前两年也有很多报复社会的新闻,但是最近一年这些报道突然“消失了”。
与此同时,年轻人找工作开始求稳,追求体制内,考公人数快速上升,从1991年开始,四年间,考公人数从18万突增到33万。跟我们疫情之后一模一样,考生人数暴增翻倍。

企业效益下滑,为了省成本开始大量使用零工,由于年轻人难以获得正式雇佣机会,不得不以兼职或劳务派遣等非正式雇佣的形式参与工作。这跟我们也是一模一样的,大量企业开始使用外包,有些清北毕业的都是华为外包干活。
由于太多年轻人就业解决不了,大学开始扩招,20年时间,日本大学数量从五百多所急增近八百所,本科入学率也从1991年不到30%上升到如今接近60%。

研究生也开始大幅扩招,1991年日本大学审议会还提出“研究生倍增计划”。扩招实施不到三年,硕士人数就从6万暴增至11万。为了减缓年轻人就业,降低失业率,日本大学大幅扩招,导致学历贬值。这件事情,我们目前也在发生。

学历贬值有多严重?研究生扩招政策出台后,日本每年拿到博士文凭的就有1.6万人,但每年各个大学教师岗位的进人指标最多也不过4000人,结果大多数人只能先当临时讲师,收入低且不稳定,甚至有50%以上的概率,一辈子都无法转正。这跟我们目前情况也一模一样,大量博士毕业无法留校,甚至小学老师都开始出现清北的博士学历。
大家卷来卷去也卷不过时代,我一直有句话叫做“乱世的清北比不过盛世的央财”,有些时候都是命。
这种情况下,日本生育率大幅下滑,大家不愿意结交异性,反而沉迷动漫,“二次元不会背叛”的口号频繁出现,这也导致日本养老金制度的崩溃。
1950年,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10个工作人口缴费供养,到2025年下降至不到两个年轻人。结果就是年轻人成为了弱势群体,而老一辈不仅享受了日本快速发展时期的红利,就连退休后也依旧享受高收入、高资产的地位,“退休金比年轻人工资还高”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件事情,在我们这边也是一样。现在我们社保断供潮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养老金制度是不利于自己的。自己辛辛苦苦交社保养上一代人,等自己退休了却没有年轻人养自己。
这件事情就导致日本的阶级固化,年轻人失去向上的机会,一部分人,他们父母非富即贵,从出生起就拥有优渥的物质和人脉条件,未来大概率也会沿着父母相同的轨迹继续生活,实现相对稳定的阶层延续;另一部分无法依靠父母的年轻人,则成为大城市的“牛马”,靠着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健康换取养活自己的筹码。
这件事情跟我们也一模一样,特别是我学金融出身,特别有感触。现在混得比较好的,基本是父母能够帮忙找工作,或者调动资金完成业绩。真正靠自己的学霸,997忙碌着,也只能赚到两三万块钱,成为表面体面,其实艰苦的“精致牛马”。这个工资也许能够让你拥有高大上的朋友圈,但是无法给你提供安居乐业的资本;这个工作也许听上去体面,但是用命拼来的不是加官进爵,而是两三个月奖金。
看完日本牺牲的一代,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讲历史就是一场依葫芦画瓢。经济有周期,可人生又没有周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这是谁的过去,又将是谁的未来?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