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自媒体号

好消息是结婚对数终于增长了,坏消息是离婚对数增长得更快

2025-08-04 16:52:48  来源: 大何日拱一卒公众号   作者:大何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7月30日,民政部网站发布《2025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53.9万对,比2024年同期增加了10.9万对。

  我想这个数据出乎了绝大多数人意料。

  除了疫情那几年外,很多年二季度对数是一季度对数的80%左右,今年竟然二季度数据能和一季度差不多了。

  对比去年同期的数据就更有点不可思议了。

  2024年第二季度结婚登记对数是146.1万对,25年二季度是172.9万对,涨幅达到了惊人的18.34%。

  而且这个数据还是在一季度同比去年下跌15.9万对,降幅8.07% 的背景下实现的。

  结婚不要户口本+全国异地通办组合政策真的这么管用嘛?

  我先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不过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民政部门不仅公布了上半年的数据,还公布了2024年民政统计公报。

  这个统计公报里面有一个登记结婚的年龄构成占比图,

  40岁以上的结婚有228.2万人,换算一下结婚对数,占比居然有18.7%。

  这个数据在我看来有点反常识,现实中怎么会有这么大龄青年选择结婚的呢?

  看来是为爱补证专项行动效果显著。

  思路打开,有些老同志还没有出生证呢,补完结婚证,下一次还可以补出生证嘛。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离结比。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610.6万对,结婚率为4.3‰;依法办理离婚手续351.3万对,离婚率为2.5‰。

  看着离婚率不高,只有千分之2.5,但是换算成离结比就大不相同了。

  啥意思?

  按照2024年的数据来看,离结比为57.5%,这意味着平均每100对夫妻结婚,有57.5对夫妻离婚。

  虽然离婚和结婚的大概率不是同一批人,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看,

  对于至少接近半数的人来说,结婚可能并不是个特别稳妥的选择——

  不是说一定会失败,但确实有比较大的可能未来会走到离婚那一步。

  从数据看,85年那会儿,离婚的才占结婚的5.5%,95年也就11.3%,到08年才20%。

  我国的离结比在20%这个水平维大概持了十年,而30%只维持了两年,40%也就两年,到19年就飙升到50%了。

  20年到22年这三年比较特殊,特别是21年出台了离婚冷静期政策,把离结比压回到了37%,但23年又回升到47%,24年又上了一个台阶。

  未来会怎么样呢?暂时不敢想。

  基于以上的观察,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我们身边好像正在发生一件挺拧巴的事:

  一边是想结婚、敢结婚的人肉眼可见地变少了,另一边却是好不容易结了婚,最后又一拍两散的越来越多。

  这到底是怎么了?

  先说说为啥大家都不急着领证了。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年轻人自己就少了。

  咱们爸妈那个年代,家里兄弟姐妹一大帮,到了年纪,乌泱泱的全是等着结婚的年轻人。

  但现在呢?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80后、90后、00后在2020年的存活人口分别为2.14亿、1.78亿和1.55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

  池子里的鱼都少了,捞起来的自然也就少了,这道理简单粗暴。

  再来,就是大家都不想那么早“英年早婚”了。

  十几年前,姑娘小伙二十四五岁结婚是常态,现在快三十了还单着,身边人都见怪不怪。

  尤其是在大城市,像上海,2024年上海婚姻登记数据显示,上海全市结婚人员平均年龄为34.9岁,其中男性35.8岁,女性34岁;全市初婚平均年龄30.1岁,其中男性30.8岁,女性29.5岁。

  大家好像都想在自己的世界里多待一会儿,婚姻这趟车,晚点就晚点吧。

  当然,还有些更现实的问题,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年轻人身上:高房价和天价彩礼。

  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看着那高不可攀的房价,别说结婚了,连做梦的素材都得掂量掂量。

  而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彩礼高得像“扶贫”,掏空一家几代人的钱包,这婚结得实在太沉重。

  再加上现在这社会,内卷得厉害,工作压力山大。

  好多大学毕业生连找份安稳的工作都费劲,处于一种“慢就业”的漂流状态。

  兜里没钱,心里没底,谁还有心思去想结婚生孩子那些“人生大事”呢?

  说到底,是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

  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答题,更像一道选做题。

  大家开始觉得,与其在一段凑合的关系里消耗自己,不如一个人活得精彩,自我实现和个人幸福感,成了比“成家”更重要的追求。

  好,那问题来了。

  既然现在结婚这么难,大家婚前肯定都是擦亮了眼睛,精挑细选,可为什么离婚的比例还蹭蹭往上涨呢?

  我有个观察,可能有点扎心:今天的婚姻,越来越像一场交易,甚至是一场风险投资。

  你看那些相亲节目,男女嘉宾亮出车房年薪,跟商品竞拍似的,都想趁着年轻,把自己“高位套现”。

  既然是交易,那算计就免不了。

  有人把自己包装得天花乱坠,藏着掖着缺点,就是为了在婚恋市场上卖个好价钱。

  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名媛培训班”“恋爱大师课”,教的不是怎么去爱,去经营感情,而是怎么精准地“收割”和“变现”。

  可问题是,用交易逻辑开始的婚姻,往往也得按交易逻辑结束。

  很多人以为付了“首付”(彩礼、婚礼),拿到了“房产证”(结婚证),这笔买卖就稳了。

  结果发现,婚后的“物业费”和“维护成本”高得吓人。

  当一方觉得这段关系已经“资不抵债”,继续下去就是纯亏损时,那“及时止损”就成了最理性的选择。

  就像买东西,发现货不对板,谁不想退货呢?

  更可悲的是,整个社会似乎都在默许甚至鼓励这种“交易思维”。

  用结婚刺激消费,用生育拉动内需,婚姻成了某种工具。

  很多人被时代洪流裹挟着,错把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时的红利当成了自己的本事,玩起了“中产作死三件套”——高杠杆买房、疯狂鸡娃。

  他们提前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收入,一旦失业或降薪,房贷、育儿的压力瞬间就能把看似牢固的婚姻压垮。

  更离谱的是,现在还有些所谓的“婚姻专家”,打着法律的旗号,手把手教你怎么在离婚时转移资产,让对方净身出户。

  他们把婚姻彻底变成了一场冷冰冰的“量化交易”,每一步都算计着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你仔细盘算一下: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收益却越来越不确定。

  这门“生意”,怎么看都像是“泡沫经济”。

  所以啊,在如今这个“存量时代”,与其病急乱投医,不如多看看,想清楚。

  毕竟,人生这场创业,选错了合伙人,赔上的可能就是一辈子。

  说真的,婚姻本该是一个能帮我们抵御人生风雨的港湾,现在却渐渐变成了风险本身,想想就觉得有点唏嘘。

  每次聊到结婚率低,总有人把锅甩给经济,或者骂年轻人自私、没责任心。

  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表象。

  人嘛,骨子里都是趋利避害的。

  只是时代不同,我们对“利”和“害”的判断标准也变了。

  我觉得,结婚率暴跌,最根本的原因,是这套我们沿用至今的婚姻制度,正在一点点瓦解。

  它在今天的社会环境里,显得越来越水土不服了。

  这几年经济的颠簸,加上互联网让所有信息都变得透明和赤裸,更是加速了这种瓦解。

  这不是年轻人听不听话的问题,是这套“游戏规则”本身,可能需要更新了。

  一个游戏又肝又氪,靠简化注册流程就能吸引新玩家入坑?

  如果婚姻制度本身不做大的改变,它很可能会“京剧化”——就是说,它会变成一种小圈子里的人还在坚持和热爱的艺术,但在大众眼里,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和竞争力,成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我说这么多,不是想唱衰什么。

  只是想说,我们每个人,终究都是被时代和环境塑造的。

  世界上的很多事,不是某个人或某群人凭着主观意愿就能改变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也是如此。

  我们或许改变不了世界,但如果我们能试着去理解身边那些和我们做出不同选择的人,理解他们背后的无奈、挣扎和考量,或许,就已经在为这个世界,做出一点点微小而宝贵的贡献了。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