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叫“陈其浩”的作者,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呼吁“同志”称呼重归主流,这是风气重归淳朴的表现。
文章表达了如下观点:
一、“同志”讲究人人平,且有志同道合之感;
二、“同志”能遏制官员居高临下的畸形心态;
三、“同志”是社会风气重归淳朴的表现。
言外之意就是:
一声“同志”,人人平等了,情感拉近了,风气淳朴了,大家志同道合了,人也不分三六九等了。
太具有划时代伟大意义了。
于是,荆州新闻网又继续跟进评论,将其“伟大意义”进一步升华称,“同志的称呼,呼应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纯洁党内关系、端正社会风气的深切期盼,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两家官媒对“同志回归”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
但是,对“同志回归”的伟大意义,我觉得首要的是,实现其前提条件。
一,“人人平等”
“人人平等”一词,我们喊了一百多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初衷,就是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但问题是:
我们做到“人人平等”了吗?
答案是:没有!
你让一个县长和环卫工讲人人平等,环卫工乐意,但县长不答应。
你让退休金一百的老农和退休金一万的干部讲人人平等,老农很期盼,但老干部表示“很受伤”!
你让出生就在罗马的“周公子”和一辈子都是牛马的我等凡人讲平等,“周公子”直接称,“呸,你们也配!”
既然,人人平等不了,何来志同道合?
没有志同道合,何来“同志”之谓?
二、官员居高临下的畸形心态
官员居高临下的畸形心态,不是一声“同志”就能遏制的。
不要说官员居高临下的畸形心态了,就是一个普通公职人员,甚至一个保安居高临下的畸形心态,都遏制不了。
官员、公职人员居高临下的畸形,是从屁股下的位置所带来的。
不要说靠一句“同志”,靠一百部法典都遏制不了。
法典固然可以约束其言行,但遏制不了其天生优越感的人性!
有些官员,面对人民群众时,满嘴真诚,满脸笑容。一转身就命令手下,“查查这刁民是谁?”
有些官员,甚至连表面的伪装都省了,当面都可以威胁群众,“我有100种办法刑事你。”
所以说,要让一句“同志”去遏制官员居高临下的畸形心态,恐怕连玉皇大帝都没有这个能力。
三、社会风气重归淳朴
淳朴的社会风气,我们曾经是有的。
那时候,群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有信仰,社会有公德。
可现在呢?
为了钱,可以出卖肉体,出卖灵魂,出卖祖宗十八代;
为了财,可以拳打法律法规,脚踏道德公义;
为了权,可以出卖可以出卖的一切。
大爷摔倒在路边,生命垂危。
路人过来,“同志,你自求多福吧,我实在是不敢扶哇”。
垂危的大爷都不敢扶了,一声“同志”就让社会风气重归淳朴?
天真!
天真得可爱!
四、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荆州新闻网评论说,一声“同志”,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这段评论,是对的。
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不是“同志”称谓的回归,而是期盼“同志”真正含义的回归。
人人平等,官不高民不践,民风淳朴,司法公正......
这,才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终极期待吧!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都不配被称呼为“同志”!
原标题:呸!你也配称为“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