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征程迈新步
——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侧记
9月20日,为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实现新型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共同富裕,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保定市阜平县北果园镇店房村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农村优秀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代表及“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4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会作为我省第一家以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主旨的社会组织,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政策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加强会员间互相合作、交流经验、联合优势,凝结全省行政村取长补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下面精选部分与会人员代表发言以飨读者。
借外力兴产业惠民生
阜平县店房村党支部书记刘淑军:店房村总面积18.67平方公里,420户1155人,自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定点帮扶以来,我便主动对接,多次赴京沟通发展需求,还带领村“两委”到湖南十八洞村、陕西梁家河村取经,促成与浙江滕头村、鲁家村等结对共建——滕头村捐赠435万元建水厂和活动中心,鲁家村、袁家村负责人现场指导规划,国动部还捐赠73件退役武器装备,为村国防教育发展定了方向。2024年,我们成功举办省首届全民国防素养大赛,签约省台《国防体验营》栏目。
为带动村民增收,我立足村情招商引资,引进军熙枣业、美悦箱包等13家企业,涵盖种养殖、加工、研学等领域,带动252人就业。我们帮企业跑手续、组织志愿者帮忙干活、对接销售资源,还授予15名企业负责人“荣誉村民”,让企业安心发展,2024年全村产值达1.5亿元。
为响应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号召,2023年我牵头创办大枣种植和旅游合作社,全民入股、企业代管,为集体增收20万元,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220万元。我们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定了七项惠民政策:发助学金、代缴养老和医保、给65岁以上老人每月发230元补贴(已发9年)。
小苹果做成富民大产业
易县牛岗乡台底村党支部牛全江: 1990年起我就在台底村任职,2018年至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2014年起,我带着村“两委”干部发展苹果产业。
要干事先找路子,我牵头成立易县苹硕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搞“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用“三入股”让村民成产业主人。土地入股整合300亩农户零散地、100亩村集体荒滩地,还流转250亩;资金入股筹了28.9万元解难题;劳务入股把13.8万元务工费折成股,大伙跟着产业干、围着产业赚,内生动力全激活了。
品质是根本,我们推行“三统一”管理:统一购设备省了重复开支,统一买有机肥、生态农药保质量降成本,统一请专家做技术指导。河北农大把园区当产学研基地,解金斗教授团队全程跟踪,从建园到修剪、防虫全教真本事,实现“三节一省”绿色栽培。2022年,全村650亩苹果园通过有机认证。
光种好还不够,我琢磨着“一产带三产”。2022年建了河北首家乡村门球基地,2023年办全国门球邀请赛,260名选手来参赛,带火了民宿餐饮;我们还办红色文艺演出,请老将军后人回家,传承红色精神;2023年央视两次直播助农,一次讲果树管理,一次办春耕启动仪式,点击率超34万,给苹果产业攒足了人气。
带全村把地种出新花样
故城县大刘孝子村党支部书记刘仁正: 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我深知村民对增收的期盼。河北经贸大学毕业的我返乡创办了河北青帆帐篷制造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超1500万元,带动50多名乡亲在家门口就业,看着大家腰包鼓起来,我打心底里高兴。但个人企业的力量有限,要想让更多人受益,必须壮大村集体经济。
于是,我牵头推行“五位一体”规模经营模式,村合作社流转1100亩耕地种粮和经济作物,先让土地“活”起来。后来又联合周边村建青荷园,成立青游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15万株牡丹芍药成了观光打卡地,300块“认养一分地”让城里人种上了“心头菜”,10个羊肚菌温室大棚亩均收益达3.5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这份成绩单,是全村人一起拼出来的。
村庄不仅要“富”,更要“美”。我把孝德文化融入和美乡村建设,建孝德文化长廊、广场,用闲置地种了3000多株景观树,两条绿色景观大道成了村里的“新名片”。我们还修订村规民约,成立调解和红白事理事会,改造老年活动中心、建青少年孝德教育基地,村里矛盾少了、笑声多了。2024年,我们村成了全省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的观摩点,这是对全村工作的最大肯定。
返乡3年干出大变化
故城县三朗镇韩庄村党支部书记韩文成: 2021年1月,42岁的我回到韩庄村当党支部书记。
要致富,先破局。我瞅准土地零散的“痛点”,创新搞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模式,把700多亩碎地整合“小田并大田”,给农户每亩保底800元还能分红。2022年靠订单高粱、托管棉花,村集体收入就破了30万元;2023年多元种植挣了33万元;后来又盘活闲置地搞“光伏+农业”“渔光互补”,2024年村集体收入直接冲到100万元,乡亲们终于不用再为“没钱办事”犯愁。
村子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提出“头雁引领、归雁反哺、强雁培育”,拉着高校毕业生、种植能手回村创业,给年轻人划土地、凑启动资金,试种的沙地土豆亩均收益达8000元。三年来,我们发展了5名年轻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骨干队伍。
不仅要富口袋,更要美家园、育文化。我们拆了残垣断壁,硬化了道路、建了文化广场,种上绿植美化环境,还完善了保洁设施;深挖本土资源,建村庄记忆馆、复原红色指挥所,把老农耕场景和革命遗迹展出来,既留住了乡愁,又树了新风。
服务升级 效能倍增
党的“十九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会副会长、宁晋县贾家口镇黄儿营西村党委书记宁小五: 本次理事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达到预期目标。会议期间,我们全面总结了促进会近期工作,审议通过了多项重要议案,深入交流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促进会自上次理事会以来,紧紧围绕服务宗旨,顺利完成机构调整,设立三个专业委员会,积极开展政策咨询、典型推广、培训交流等务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扩大会员覆盖,创新服务方式,提升专业能力。
面对新形势,促进会将继续坚持“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三个重点、抓好五项工作”的总体思路,聚焦集体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和红色村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聚焦重点任务,力求实效;二是加强内外联动,形成合力;三是促进理事协作,共建共享;四是强化自身建设,提升能力。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邯郸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海军: 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从政治、思想、物质三个层面协同发力。
政治引领把方向。要强化县乡村党组织的政治统筹功能,在“十五五”规划中突出政治导向,加快构建县域集体经济治理体系。注重规划衔接,实现任期规划与中长期规划有机统一,强化政策激励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思想凝聚增共识。要深入开展“两法一规”宣传培训,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县级有政治共识、乡镇有思想共识、村级有抱团共识的工作格局,筑牢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
物质夯实强根基。要坚持增收致富为导向,以农为本发展乡村产业,培育集体经济示范村镇。通过科技助农、产业兴农,激发农民主体作用,稳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现强村富民目标。
更名聚力 实干担当
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会秘书长沙国武: 自今年1月理事会会议以来,促进会紧紧围绕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顺利完成协会更名为“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会”,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与中央精神和政策导向的对标对表。二是积极发掘和宣传一批可学可复制的集体经济先进典型,持续扩大促进会影响力和带动力。三是扎实服务会员需求,配合完成《河北省农村集体蓝皮书》前期调研,推动校村合作,为多地组织部门提供观摩交流支持。四是主动担当作为,参与保定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创新实践的指导与评估工作,得到地方党委政府充分肯定。
下一步,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会将继续紧跟中央决策部署,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任务,以更名后的新定位为契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资源、深化服务、创新方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省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