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征:正装与文化自信

2023-07-03
作者:常征 来源:高度一万五千米公众号

  所谓正装,是指适用于严肃、庄重场合的正式服装,正装就是正式场合的装束,而非娱乐和居家环境的装束。

  在中国的现、当代历史上,有两套服装取得了正装地位,一是中山装;二是西装。

  中山装不必多说了。

  这套服装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和一些重大历史时刻,比如开国大典、中国重返联合国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已经成了新中国的象征。

  “中山装”其实是国内的说法。在国际上,由于毛主席身穿中山装的形象给世界留下的印象过于深刻,所以又被称为“毛式服装”。

  新中国成立后,在大部分时间里,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喜欢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

为什么是灰色而不是其他颜色?

  这是因为,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主席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毛主席脱下了他一向偏爱的长衫,换上了一套灰色中山装,也是红军军装。

  在此后22年艰苦的战争岁月里,毛主席一直穿着这款中山装,直到革命胜利。

  服装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政治家的服装就更是如此。

  毛主席在建国后继续穿着这一款式和颜色的中山装,表达的是一种坚定的道路与文化自信,以及对革命历史的深厚情感。

  在今天的中国,能够和中山装并列的正装,则是西装。

  八十年代之后,中山装就逐渐淡出了,只有极少数人在极少数场合穿着。

  有时候,中山装还无端地被涂抹上一层保守、落伍的色彩。比如赵本山在他的小品中,就总是穿着一套深色中山装,扮演落后于时代的人物,一开口就说错话,一走路就摔跤。

  西装则当仁不让地占据了正装的地位,代表了改革开放传统,在所有的重大场合穿着,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细细想来,这种变化也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

  八十年代以来的历史,总体上来说就是一个努力融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历史,服装是最直观的部分,也是最易改变的部分。

  中山装变西装,同样也是一种语言。

  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民族自尊心的增强,唐装逐渐取得了“半正装”的地位。

  唐装的出现,也和长者的提倡有关,民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

  唐装的问题在于,它和晚清的马褂没有明显区别,体形肥胖的人穿起来显得很“地主”,且颜色过于花哨,不够庄重。

  所以,唐装还是无法取代西装和中山装的地位,很难在严肃的政治场合被选用,在传统的节庆、综艺场合穿着则比较合适。

最近,有人开始穿着一种酷似日本学生装的小立领服装。

  这种服装,似乎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正式命名。由于缺乏历史传统支撑,所以暂时还只能说是一种时装,而非正装。

  当然,如果这种小立领服装要成为能够和西装、中山装并列的第三种正装也可以,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被重大国家仪式选为礼服;

二是,能够成为时代象征,自建传统,但这需要时间;

三是,被民间普遍接受。

  最后,顺便说一下旗袍。

  旗袍总是和被人和晚清、民国屈辱的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就连孙夫人这样同民国有深厚联系的历史人物,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很少穿了。

  新中国是一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旗袍的最大问题是不方便劳动,只能袖手旁观,“亭亭玉立”,所以从普通劳动者的生活中退出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历史原因,今天,旗袍传递的信息仍然是暧昧的。

  旗袍能够令人们联想起什么呢?名媛?姨太太?金陵十三钗?宋美龄?胡蝶?阮玲玉?景明楼事件?花样年华?

  反正不会让人联想起火热的战斗生活,或为了创造美好明天而进行的忘我劳动。

  今天,人们喜欢谈论文化自信,而服装则是文化自信最外在的表现。但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一套公认的能够表达文化自信的“正装”,解决这个问题,无疑也不全是服装设计师的事。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