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科技成就之十七(1970 文化大革命时期)
接上期。
有⼈说,新中国前三十年的⼯业化是废铜烂铁;有⼈说,新中国前三十年没有什么成就;有⼈说新中国前三十年科技没有成就;也有⼈说⽂⾰十年更是没有科技成就。事实是什么样呢?笔者根据《中华⼈⺠共和国⽇史》、《伟⼤的十年》(1959年9⽉出版)、《中华⼈⺠共和国⼯业⼤事记》、《中华⼈⺠共和国经济⼤事记》、《⼈⺠⽇报》等资料,对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成就做了整理,作为一个系列,逐篇介绍给⼤家。
1970年1⽉11⽇,新华社报道:天津化⼯⼚成功地制成了具有先进⽔平的我国新型⾃动密闭喷砂机。新型⾃动密闭喷砂机的特点是⾃动化程度⾼,净尘率达到99.5%以上,设备简单,造价低,并能把喷砂回收循环利⽤。
1970年1⽉13⽇,新华社报道:我国一种⾼级润滑油——远洋船⽤汽缸油制造成功。经过我国远洋轮船的试⽤证明,这种油品的各项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平。
1970年1⽉13⽇,新华社报道:⽬前我国最⼤的尿素合成塔已在兰州⽯油化⼯机器⼚试制成功,并且开始成批⽣产。这种尿素合成塔全部⽤国产⾼强度低合⾦钢制成。它的制成和成批⽣产,将有⼒地促进我国化肥⼯业的发展。
1970年1⽉30⽇,“⻓征一号”运载⽕箭第三级固体燃料发动机试⻋成功。它为第一颗⼈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
1970年1⽉,云南省以礼河——昆明220千伏线路和温泉220千伏变电站1号12万千伏安主变压器投产。
1970年1⽉,兰州化学公司3.6万吨⼄烯砂⼦裂解炉、⾼压聚⼄烯、聚丙烯、丙烯腈等装置建成投产。
1970年初,江苏兴化县“苏20”井获⼯业油流。这是苏北地区第一⼝出油的探井。
1970年2⽉24⽇,新华社报道:沈阳⿎⻛机⼚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设计、⾃⾏制造的20⽶塔⽤轴流⻛机,填补了我国制造⼤型⻛机的空⽩。这台20⽶⼤型轴流⻛机,具有性能好、效率⾼、流量⼤等特点,一台可顶替36台4.7⽶的轴流⻛机,为我国⼤型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条件。经有关单位鉴定,这台轴流⻛机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平。
1970年2⽉24⽇,新华社报道:⻓春第一汽⻋制造⼚⾃⾏设计、制造成功一种具有先进⽔平的电热式⽆罐⽓体渗碳炉。这种炉⼦,具有⾃动化程度⾼、热效率⾼等特点,使⽤这种炉⼦能够提⾼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节省⼈⼒,节约电能。
1970年3⽉18⽇,新华社报道:佳⽊斯造纸⼚试制成功塑料造纸⻓⽹,结束了这个⼚过去⻓期采⽤铜制⽹造纸的历史。这种塑料造纸⻓⽹的成本只有铜⽹成本的三分之一,使⽤寿命⽐铜⽹⻓两倍左右,⽽且具有耐酸、耐磨和耐折的特点。
1970年3⽉20⽇,新华社报道:⿊⻰江省⻬⻬哈尔⻋辆⼚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具有先进技术⽔平的100吨内燃液⼒轨道起重机。这台采⽤低合⾦钢制成的100吨内燃液⼒轨道起重机,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项重要设备。它具有100吨主钩和25吨辅钩,既能单独出动,不⽤机⻋牵引,⼜可供铁路⼤吨位货物的移动、装卸和铁路救援之⽤。
1970年3⽉24⽇经周恩来批准“⻓征一号”运载⽕箭出⼚。4⽉1⽇,装载2颗“东⽅红一号”卫星,1枚“⻓征一号”运载⽕箭的专⻔列⻋,到达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
1970年4⽉6⽇,新华社报道:旅⼤玻璃制品⼚成功地试制成四种不同规格的罗纹透镜。罗纹透镜是拍摄电影光源照明的重要设备之一,过去依靠外国进⼝。这个⼚⾃⼰设计、⾃⼰制造的罗纹透镜,为我国电影器材⼯业填补了一项空⽩。
1970年4⽉7⽇,江苏省第一台10万千⽡机组在谏壁电⼚投产。同年12⽉30⽇⼜有一台10万千⽡机组投产。
1970年4⽉24⽇,中国成功地⽤“⻓征一号"运载⽕箭发射第一颗⼈造地球卫星(技术试验卫星)——“东⽅红一号”号。该卫星的尾裙⽤抚顺钢⼚提供的钛合⾦材制成,加强筋⽤上海钢铁研究所、上海第三钢铁⼚提供的钛合⾦材制成,运载⽕箭⽓瓶⽤沈阳有⾊⾦属加⼯⼚提供的钛合⾦材制成。卫星直径1⽶,重173公⽄,运⾏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最远点2384公⾥,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钟,⽤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红》乐曲。卫星运⾏情况良好,各种仪器⼯作正常,遥测仪器不断发回各种数据。这是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良好开端。(从4⽉25⽇起,中央⼈⺠⼴播电台连续3天⼴播卫星发回的《东⽅红》乐曲和遥测讯号。
1970年4⽉25⽇丹江⼝⽔电站——平顶⼭贾庄变电站220⼲伏线路正式投⼊运⾏。这是鄂、豫第一次联⽹。
1970年4⽉铜陵有⾊⾦属公司第一冶炼⼚建成中国第一座⼯业性转炉渣浮选试验⼚(50吨/⽇)。
1970年5⽉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开始试⻋调试⼯作。到8⽉30⽇,陆上模式堆达到设计满功率运⾏。
1970年5⽉5⽇,新华社报道:我国⾃⼰设计、施⼯的现代化⼤型烧结⼯程——武钢烧结⼚烧结球团矿⼯程建成,并正式投⼊⽣产。这项烧结球团矿⼯程,是武钢烧结⼚的第二期⼯程,拥有我国⾃⼰制造的最⼤的焙烧炉和造球机。
1970年5⽉10⽇,新华社讯:中国⾃⾏设计、⾃⾏制造的万吨远洋货轮“⻛雷号”在上海船⼚下⽔。
1970年5⽉15⽇,新华社报道:武汉市汉阳钢⼚的一座纯氧顶吹转炉,建成并且投⼊⽣产。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是一项新技术。这种转炉既能炼普通碳素钢,⼜能炼⾼强度低合⾦钢,具有投资少、产量⾼、质量好、成本低等优点。它的建成,对发展武汉市和湖北省的地⽅⼯业,⽀援农业⽣产,有着重⼤意义。
1970年5⽉16⽇,新华社报道:⾸都设计和制造成功一台具有先进技术⽔平的中国式⼤型单晶炉,并且⽣产了制造⼤型可控硅元件所必需的⼤⾯积硅材料,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电⼦⼯业作出了新贡献。这台单晶炉投⼊⽣产以后,很快⽣产出⾼质量、⼤规格、⼤直径的硅单晶,每炉产量⽐原有的⼩型单晶炉⼤⼤提⾼。
1970年5⽉18⽇,新华社报道:横贯豫、皖、苏三省淮北平原的⼤型⽔利建设⼯程——开挖新汴河、治理沱河⼯程全⾯竣⼯。从1966年11⽉起,淮北⼈⺠出动了45万⺠⼯,拓宽沱河、开挖新汴河,经过⼏个冬春的奋战,把拓宽的沱河与开挖的新汴河相连接,构成一条横贯豫、皖、苏三省,⻓250公⾥的⼤型河道。拓宽的沱河(主要在河南境内),是将原沱河从底宽30⽶、深4⽶多,拓宽到70⽶,加深到5⽶多;开挖的新汴河(主要在安徽境内,也跨及江苏的一部分),全⻓135.8公⾥,河底宽90到115⽶,两堤距为350⽶到600⽶,一般挖深到4⾄5⽶。新汴河从安徽宿县截引沱河与滩河⽔,经灵璧、泗县、泗洪,流⼊洪泽湖。开挖新汴河、治理沱河⼯程的胜利竣⼯,为沱河、滩河流域的洪⽔开辟了一条宽畅的出路,这样,就减轻了淮河的排洪量,解决了历史上经常遭受⽔灾的豫、皖、苏三省淮北14个县(市)的1500万亩耕地的排洪排涝问题。这条⼤河还为发展灌溉、航运等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农业⽣产的发展,加快了改变淮北⾯貌的步伐。
1970年5⽉,四川⾖坝龚嘴220千伏线路投产。
1970年6⽉3⽇,当⽇新华社报道:一种性能很优良的⼯业新产品——“尼⻰⼋一〇”,在湖南省益阳市红星化⼯⼚成批⽣产。“尼⻰⼋一〇”具有⾼强度、⾼韧性、耐磨损、消⾳和防震等性能,是塑料产品中的一个新品种,在我国是第一次⽣产。它在电器、机械和纺织⼯业等⽅⾯有很⼴阔的⽤途。
1970年6⽉5⽇,新华社报道:一种硅控制等离⼦一机六⽤设备在沈阳诞⽣。它是由沈阳矿⼭机器⼚、沈阳⾼中压阀⻔⼚、沈阳市整流器⼚和沈阳机电学院共同制成的。这种设备由于采⽤了可控硅控制系统、硅整流电流等先进技术,因⽽收到了一机多⽤的效果,可以⽤来焊接、堆焊和喷焊,也可以⽤来喷镀、切割和氩弧焊。
1970年6⽉8⽇,新华社报道:内蒙古⾃治区包头市试制成功“包头牌一三〇型”载重汽⻋,从⽽结束了内蒙古不能⽣产汽⻋的历史。“包头牌一三〇型”汽⻋能载重两吨。它的主要基础零件和80%以上的部件,都是包头市的⼯⼚⾃制的。经过⾏驶鉴定和检验证明,汽⻋的性能良好,适应内蒙古草原运输的需要。
1970年6⽉30⽇,福州闽江⼤桥通⻋。这座⻓840⽶(包括引道)、宽18⽶的钢筋混凝⼟公路桥不仅建设速度快,投资少,⽽且质量也⽐较⾼。它的建成,进一步加强了福建省南北交通的联系,具有重⼤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1970年7⽉1⽇,成昆铁路建成并正式通⻋。这条铁路于1958年7⽉开始修建,全⻓1085公⾥,总投资33亿元。它的建成对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970年7⽉1⽇,新华社报道:昆明钢铁⼚建成一座中型⾼炉。这座中型⾼炉是由我国⾃⼰设计,⾃⼰制造,⾃⼰安装的。炉体结构是使⽤我国⾃⼰⽣产的低合⾦钢。炉后上料系统采⽤了⾃动化装置。他们还改变热⻛炉逐块拼合的⽼一套做法,创造了一号热⻛炉整体吊装的新⽅法。
1970年7⽉2⽇,新华社讯:⼤型⼈⼯河——湖北省汉北河竣⼯。全⻓110多公⾥,可灌溉农⽥100多万亩。
1970年7⽉19⽇,新华社报道:天津第一机床⼚制造成功具有先进⽔平的链轮刨⻮机床,填补了我国机床⼯业的⼜一个空⽩。链轮刨⻮机床是⽣产纺织机械重要零件的一种先进机床,⽬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产。
1970年7⽉19⽇,新华社报道:⼴西桂平县纺织⼚制成了具有世界先进⽔平的⽆梭钢带织布机,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纺织⼯业作出了新贡献。⽆梭钢带织布机具有转速快、⽣产效率⾼、操作简易、⽣产安全、造价低、耗电少、体积轻巧等优点。
1970年7⽉22⽇,当⽇新华社报道:河南安阳钢铁⼚试制成功了固体环氧树脂棒料焊剂。经国家科研部⻔鉴定,⽤这种焊剂焊接的钢结构,每平⽅毫⽶的抗拉强度达到10.18公⽄,达到了世界先进⽔平。
1970年7⽉25⽇,当⽇新华社报道:新疆最⼤的一项防冲防渗渠道⼯程——叶尔羌河东岸引洪⼤渠竣⼯。叶尔羌河是我国最⼤的内陆河塔⾥⽊河的一条⽀流,河流两岸⼟地肥沃,是新疆主要的粮棉产区之一。叶尔羌河东岸引洪⼤渠的建成,可灌溉230多万亩耕地,对进一步发展叶尔羌河流域的粮棉⽣产,具有重要意义。
1970年7⽉沪东造船⼚万吨级船台建成。
1970年8⽉1⽇,武汉重型机床⼚⾃⾏设计制成10⽶⽴式⻋床,全机重295吨,能加⼯10⽶直径的⼤型⼯件。
1970年8⽉5⽇,新华社报道:兰州⽯油化⼯机器⼚设计试制成功了适合我国特点的一种新型的⽯油钻机,为发展我国⽯油⼯业作出了新贡献。这种新型的⽯油钻机的主要特点是:功率⼤,体积⼩,打井快,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安全,便于维修和运载移动。与国外进⼝的同类型钻机⽐较,这种新型钻机的总功率增加60%以上,总体重量减轻20%,制造中的加⼯量⼤⼤减少,可以为国家节约⼤量的优质钢材。
1970年8⽉5⽇,新华社讯:吉林省松江河林业局建成一座年产16.5吨纸浆的机械化纸浆⼚。
1970年8⽉8⽇,在南阳钻探的“南3”井获⼯业油流。这是河南省第一⼝获⼯业油流的探井。
1970年8⽉10⽇,我国⾃⾏设计、⾃⼰制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号横渡太平洋,抵达加拿⼤西海岸的温哥华港。这是新中国⾃制的巨型货轮⾸次进⼊加拿⼤港⼝。
1970年9⽉3⽇,新华社报道:我国⾃⾏设计、⾃⼰制造的“东⻛”号远洋万吨货轮,最近在横渡太平洋,⾸航加拿⼤温哥华港之后,回到上海港,受到了上海港务局⼴⼤⾰命群众的热烈欢迎。
1970年8⽉14⽇,新华社报道:中国式棉纱“一步法”染⾊机在上海研制成功。棉纱“一步法”染⾊机是上海⾊织染纱四⼚职⼯继一步法印染新⼯艺后的⼜一创举,采⽤⾃⼰独创的新⼯艺,只要经过一道⼯序,就达到了原来16道⼯序的⼯艺要求。节省了⼤量的⼈⼒、物⼒、财⼒和时间,织出的布耐穿牢度⾼。染⾊机的发明使中国的印染技术登上世界染纱技术⾼峰。
1970年8⽉16⽇,新华社报道:沈阳矿⼭机器⼚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磁选过滤联合设备,经过试验,效果良好。它能同时进⾏磁选和过滤,简化了选矿⼯艺,缩短了选矿流程,提⾼效率一倍多。
1970年8⽉16⽇,新华社报道:辽宁省⾩新巿有线电⼚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安全⽕花矿⽤井下通讯电话机。新试制成功的这台安全⽕花矿⽤井下通讯电话机,体积只相当于原来防爆电话机的1/6,重量减轻了9/10,一台只有两公⽄重。
1970年8⽉16⽇,新华社报道:沈阳变压器⼚试制成功具有世界先进⽔平的11万伏铝线塑料电流互感器。这台新产品的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电⼒器材⽣产的一项空⽩,为发展电⼒⼯业作出了新贡献。它与现有同类产品⽐较,总重量减轻了一半,成本降低了30%,⾦属零件⼤⼤减少,节省了许多贵重材料。
1970年8⽉17⽇,当⽇新华社报道:⼴西北海市化⼯⼚从褐藻中成功地提取出⽢露醇、碘和褐藻酸钠。⽢露醇是防治流⾏性⼄型脑炎的特效药剂。褐藻酸钠是⼈造⾎浆原料,也可作⻝品⼯业的稳定剂,还可以制造优质染料。
1970年8⽉19⽇西南地区第一个⼤中型玻璃⼚——昆明平板玻璃⼚建成投产。
1970年8⽉24⽇,当⽇新华社报道:我国⾃⾏设计制造的第一台超重型⽴式⻋床,在武汉重型机床⼚制造成功。
1970年8⽉30⽇,新华社报道:河北保定铸造机械⼚制成了一种⾃动射压造型机,为我国铸造机械⼯业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这种造型机⽐当前我国采⽤的一般造型机提⾼⼯效六倍以上。
1970年9⽉6⽇,新华社报道:西安市红卫区⽆线电一⼚试制成功一台可控硅伏安特性测试仪,对发展电⼦⼯业作出了贡献。
1970年9⽉19⽇,新华社报道:⽢肃省机械⼯业部⻔在省⾰委会的领导下,发扬⾃⼒更⽣、艰苦奋⽃的⾰命精神,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协作,⾃⼒更⽣制造农业机械设备,为农业⽣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年以来,⽢肃省⾃⼰制造的“东⽅红12型”拖拉机、“兰州牌”载重汽⻋,已在全省农村开始使⽤;建设⼩化肥⼚的成套设备,已陆续送往⼯地,进⾏安装。
1970年9⽉26⽇,新华社报道:沈阳第一机床⼚⾃⾏设计制造成功了轴承环全⾃动切断机床。轴承环全⾃动切断机床,改变了⽤锻压⽅法加⼯轴承环的落后⼯艺,采⽤双⾯多⼑⽅法把轴承钢管切断后,直接进⾏精加⼯,不仅.⼯序减少,效率提⾼,⽽且⼤⼤减轻了劳动强度,材料利⽤率也⽐过去提⾼了40%〜50%。
1970年9⽉30⽇,酒泉钢铁公司1号⾼炉投产,容积为1513⽴⽅⽶。
1970年9⽉,杭州制氧机⼚制成中国第一套全低压、全板式KDOM——1000/11000型每⼩时10000⽴⽅⽶(氧)空⽓分离设备。
1970年9⽉,四川⻓江起重机⼚⾃⾏设计制成16吨液压汽⻋起重机。
1970年9⽉,⼴州有⾊⾦属研究院从北京有⾊⾦属研究院分出,同年,开始从事钛粉末冶⾦研究。
1970年10⽉14⽇,我国成功地进⾏了第11次核试验。
1970年10⽉14⽇,新华社报道:云南仪表⼚试制成功了快速电⼦⾃动电位差计。快速电⼦⾃动电位差计是冶⾦、化⼯、机械、科研等部⻔⽤于测量快速反应的重要仪表,过去这种仪表需要从国外进⼝。
1970年10⽉16⽇,新华社报道: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现代化⼤型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建成,并且已投⼊⽣产。这个⼤型露天煤矿是⾃⼰勘察、⾃⼰设计、⾃⼰施⼯建成的。从采掘、运输到选煤、装⻋等整个⽣产系统,全部都是机械化操作。
1970年10⽉25⽇,呼和浩特市电⼦设备⼚研制成功X一Y平极式绘图机。
1970年10⽉30⽇,新华社报道:我国第一台最⼤的全钣式制氧机在杭州制氧机⼚诞⽣。这套⼤型全钣式制氧机和世界上同类型产品⽐较,具有体积⼩、重量轻、功效⾼、操作⽅便、使⽤范围⼴等优点。
1970年10⽉31⽇,新华社报道:南京市江南光学仪器⼚试制成功一块400厘⽶⽴体⽹⽬板,为光学⼯业填补了一项空⽩,现在已⽤这种⽴体⽹⽬板印制成功⽴体彩⾊像。
1970年10⽉,九江⽔泥船试验⼚制造的⻓100⽶、宽14⽶、型深3.60⽶的⽔泥趸船建成出⼚。
1970年10⽉,上海第五钢铁⼚、上海第三钢铁⼚、上海钢铁研究所制造成功⻜机⽤钛合⾦轮毂。
1970年11⽉1⽇,舞阳特厚板⼚(今舞阳钢铁公司)⼯程会战正式开⼯。一期⼯程建设规模年产50万吨钢、60万吨铁、40万吨特厚钢板。
1970年11⽉7⽇,《⼈⺠⽇报》报道:湖北油泵油嘴⼚最近成功地制造出了多种型号的塑料油泵外壳,收到了制造简易、轻便耐⽤,⼜节约⾦属材料的好效果,受到⽤⼾欢迎。当⽇《⼈⺠⽇报》报道:济南供电局试制成功了3.5万伏的⽆油开关。这种⽆油开关同过去采⽤的⼩型油开关相⽐,重量减轻4/5,⽣产成本也低,既便于制造,⼜便于群众办电使⽤。这种开关不需要⽤油,运⾏起来也很安全。
1970年11⽉13⽇,国务院批准武汉军区报告,正式定名为“第二汽⻋制造⼚”汽⻋牌名为“解放”。1975年11⽉18⽇,经国务院批准,牌名改为“东⻛”。
1970年11⽉20⽇,新华社报道:⾦华化⼯⼚试制成功了“⽩炭⿊”——制造橡㬵、塑料、玻璃及⾼级耐酸材料不可缺少的原料。
1970年11⽉哈东滨⼴播器材⼚试制成功1千⽡彩⾊电视发射机。
1970年12⽉5⽇,《⼈⺠⽇报》报道:我国⾃⾏设计和制造的一种现代化的烧结机,在宣化铁⼚正式投⼊⽣产。烧结机是改善炼铁⽣产条件的关键设备。新制成的烧结机投产以后,不仅使矿粉、焦粉和碎⽯灰⽯得到充分利⽤,⽽且为炼铁⽣产降低成本、降低焦⽐、提⾼产量,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
1970年12⽉9⽇,新华社报道:陕西重型机器⼚制成我国⾃⾏设计的极薄带钢冷轧机,经有关部⻔鉴定,质量良好。
1970年12⽉9⽇,新华社报道:河北省⽯家庄煤矿机械⼚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块双柱塞式油压表,为多快好省地发展煤炭⼯业做出了贡献。
1970年12⽉12⽇,新华社报道:我国第一座采⽤⽆介质⼲磨⼲选新⼯艺的选矿⼚,在北京铁矿胜利建成,投⼊⽣产。这一新⼯艺的试验成功,实现了多年来⼴⼤矿⼭⼯⼈“选矿不⽤⽔”的愿望,标志着我国选矿技术跨⼊了先进⾏列,对于促进我国钢铁⽣产迅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970年12⽉24⽇,新华社报道:天津市⾃⾏设计、⾃⾏制造、⾃⾏配套、⾃⾏安装成功一台6000吨⽔压机,并正式投⼊⽣产。6000吨⽔压机是制造发电、冶⾦、化⼯、造船、矿⼭设备等重型机器所必需的⼤型锻造设备。这台6000吨⽔压机,⾼22⽶多,重1423吨,共14000多个零件。
1970年12⽉25⽇“运7”⻜机⾸次试⻜成功。
1970年12⽉26⽇,哈尔滨锅炉⼚制成中国第一台最⼤的⾼温⾼压锅炉,蒸发量为670吨/⼩时,达140个⼤⽓压、540摄⽒度。
1970年12⽉26⽇,⽯家庄通信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106(I?原⽂不清晰)数字式12路微波接⼒机。
1970年12⽉26⽇,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1971年8⽉23⽇潜艇⾸次⽤核动⼒在海区试验,10⽉1⽇完成试航任务。
1970年12⽉29⽇,新华社报道:一台40万倍一级⼤型电⼦显微镜在上海试制成功。这台显微镜是上海电⼦光学技术研究所职⼯⾃⼰设计,并且全部采⽤国产材料制造的。它的试制成功,为冶⾦、⽣物、化学、物理等⽅⾯进⾏科学研究以及⽣产单位进⾏观察和分析物体的组织结构,提供了精密的仪器。
1970年12⽉31⽇,《⼈⺠⽇报》报道,宁夏回族⾃治区第一座糖⼚在银川市建成并投⼊⽣产。这座糖⼚⽇处理甜菜500吨,年产⻝糖7000吨,除了可以满⾜宁夏全区⼈⺠⽣活需要以外,还可以⽀援外地。
1970年12⽉我国第一座地热电站——⼴东省丰顺邓屋地热试验电站1号64千⽡扩容法机组建成发电。2号220千⽡机组,3号300千⽡机组分别于1978年、1985年先后投产。
1970年,宝鸡有⾊⾦属加⼯⼚爆炸加⼯出中国第一张⼤⾯积(1100×1500毫⽶)钛——钢复合板,⽣产出铸造钛泵。
1970年品⽉钢陵有⾊⾦属公司第一冶炼⼚机械技师邹⽂祥制成中国第台转炉机械捅⻛眼机。
1970年西北医疗设备⼚、西南医疗器械⼚、宝鸡药⽤玻璃⼚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