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身边喂马的老红军
侯登科出生于河南的一户贫困的农家,自幼生活在下层的他深切的懂得百姓的艰难。作为庄户人家出来的人,侯登科具有着中国农民传承千年的坚韧与朴素。
当革命的思想传遍中国大地的时候,侯登科选择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初入革命队伍的侯登科并不懂得太多的革命道理。
侯登科知道只要红军是向着广大的贫穷百姓,那自己就得跟着红军干。革命者的高贵品质并不在于对于革命理论的掌握多寡与知识文化的高低。
相反其实越是简单的认识,越是具有革命的自觉性。参加红军的时候,侯登科年纪已经比较大了,自然比不得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们机灵。
但是因为常年生活在农村,对于养马侯登科却是一把好手。于是从长征时期开始,侯登科便一直作为毛主席的马夫跟在毛主席的身边。
侯登科比参加红军的时候比毛主席还要大上几岁,所以一直以来毛主席都叫他老侯。老侯为人谦厚,待人热情。
到了陕北之后,眼见与老侯同期加入革命的许多战士这时候都已经是部队里面的干部了。
一日毛主席问老侯说道:"许多人都到前方打仗当干部去了,你还在这里喂马,不觉得太委屈了吗?"然而老侯的回答却出乎了主席的意料。
老侯回答说道:"我愿意给您当一辈子马夫,能为您服务,我特别高兴。您不是经常讲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吗?我愿意继续跟着您喂马。"
听到了老侯的回答,毛主席很满意,但是也充满了感慨。作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像老侯这样能有这般觉悟,实在是难能可贵。
后来毛主席对于老侯越发尊敬。虽然老侯之时一介马夫,但是毛主席却时常与老侯在闲暇的聊天,给老侯讲述革命的道理。
因为长途跋涉的原因,到了1948年冬天的时候,到达西柏坡的老侯病倒了。而这个时候却是辽沈战役打响的关键日子,人们没有将老侯病重的消息告诉毛主席。
而病榻上的老侯这时候依旧每天坚持下床为小青马喂食,他心想若是有一天主席需要的时候,一定要把一匹健健康康的小青马送到主席的身边
……………………
王贵新:《念侯登科与小青马》
在岁月幽长的巷陌
有一段故事静静诉说
侯登科,那默默的马夫
身影隐于时光的角落
他未曾将离去告知主席
消息如隐秘的风悄悄吹过
直到后来,毛主席知晓
怀着沉痛亲自前来悼念寄托
侯登科啊,恰似那匹小青马
平凡里藏着革命的执着
在硝烟弥漫的征途
相伴的足迹从未曾错过
小青马的步伐坚定有力
驮着希望,穿过战火
侯登科悉心照料,无怨劳作
他们一同坚守着心中的火
或许因这份朴实与忠诚
赢得了领袖深深的尊重
多年相伴,情谊在岁月中滋长
如同山川与河流的交融
一九四九年,时代翻开新页
进城的步伐告别马背的颠簸
小青马被送往动物园
开启另一段平静生活
时光流转,到了 一九六二 年
小青马结束生命的旅程
但它的故事没有落幕
标本成为珍贵文物,
在延安博物馆陈列
那是战争岁月的见证
承载着往昔的热血与梦
侯登科和小青马的身影
永远印刻在历史的天空
他们于平凡中闪耀光芒
在坚守里诠释生命的重量
这份革命信念永不背弃
如璀璨星辰,照亮后人的方向
在岁月幽长的回廊
侯登科的故事静静传扬
那离去的消息 曾悄悄隐藏
未入毛主席听闻的耳旁
可主席终晓 亲赴悼念的场
神色凝重 满是痛惜与哀伤
侯登科 宛如他的小青马一样
于平凡间 革命信念熠熠闪亮
小青马 那矫健的模样
伴随主席走过风雨战场
马蹄踏破黑夜的迷茫
驮着希望 驰骋在硝烟之上
侯登科 精心照料的目光
如同守护心中的暖阳
日复一日 忠诚未曾有过变样
朴实价值 在坚守里绽放光芒
或许正因这份纯粹的力量
赢得主席深深的欣赏与赞扬
小青马与他 似战友并肩闯荡
岁月铭记 他们坚定的方向
一九四九 年的脚步迈向新章
城市的喧嚣替代了战场
毛主席不再乘马而行
小青马 走进动物园的栏房
时光流转 到了 一九六二 的时光
小青马结束它生命的漫长
可功绩未忘 制成标本的它
成为一级文物 在延安博物馆永藏
那是一段传奇的回响
侯登科与小青马的影像
在历史长河 永远地流淌
诉说忠诚 闪耀信仰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