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时光穿梭机】音乐视频链接: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Q5MzMyMDIxMg==.html
3、【不记住时间就不算活】音乐视频链接: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Q5MzMyNDg5Mg==.html?vid=XNjQ5MzMyNDg5Mg==&scg_id=&alginfo=&scm=20140719.manual.299058.video_XNjQ5MzMyNDg5Mg==&spm=a2hkt.13141534.1_4.d_1
4、【人最宝贵的东西】音乐视频链接: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Q5MzMyMTkwNA==.html
保尔柯察金: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儿,悔恨,
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
都全部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王贵新:《不记住时间就不算活》
人类对时间的感知,构成了存在的本质。我们常说"光阴似箭",却很少思考:若没有记忆对时间的标记,生命是否还能称之为"活着"?记忆不仅是时间的容器,更是存在的证明。那些未被记住的日子,如同未曾活过的虚无,在意识的海洋中消逝得无影无踪。记忆与遗忘之间,横亘着生命最根本的哲学命题——何为真实的存在?
记忆是时间的物质化呈现。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在《论记忆》中早已指出,记忆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而是灵魂对时间的一种特殊运动。我们的大脑通过神经突触的联结方式,将流动的时间固化为可被提取的痕迹。每一次回忆都是对时间的重新创造,每一次遗忘都是时间的局部死亡。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当海马体受损的病人失去形成新记忆的能力时,他们便被困在永恒的当下,失去了时间的连续感,也失去了自我的历史维度。这种病理状态残酷地证明:没有记忆,就没有完整的时间体验;没有时间体验,生命便沦为机械的生理反应。
遗忘造就了存在的空洞。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耗费七卷篇幅试图挽回逝去的时光,正是因为意识到遗忘如同蛀虫,正一点点啃噬着存在的实体。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地遗忘大多数经历,那些未被编码为长期记忆的瞬间,实际上从未真正进入我们的意识世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平均每天会产生约60000个念头,其中能被记住的不足百分之一。这意味着我们99%的心理活动都沉入了遗忘的深渊,这些未被记住的思想和感受,构成了存
在的巨大空白地带。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是活了一生,而只是活了自己记住的那几个瞬间。
记忆的伦理维度同样不容忽视。犹太裔哲学家保罗·利科在《记忆·历史·遗忘》中深刻指出,记忆不仅是个体存在的根基,更是集体责任的体现。一个民族若选择性地遗忘历史创伤,便等于否定了受害者的存在价值。南京大屠杀、犹太人大屠杀等历史悲剧的见证者相继离世后,我们如何记忆这些事件,直接关系到未来是否可能重蹈覆辙。个人层面亦是如此,那些被我们刻意遗忘的错误与愧疚,并不会真正消失,而是转化为潜意识的负担,扭曲着我们当下的存在方式。记忆因此不仅是神经过程,更是一种道德实践。
在数字时代,记忆与存在的关系呈现出新的复杂性。社交媒体鼓励我们记录生活的每个片段,云端存储理论上可以保存所有数据,但这种外化的记忆是否真正属于我们?当记忆外包给技术装置,人的内在时间体验是否正在被异化?德国哲学家韩炳哲警告,过度的自我记录可能导致"存在的透明化",使生活沦为可被算法解析的数据集合。真正的记忆应当是有选择的、有温度的、能够塑造人格的,而非冰冷的数字堆积。我们需要的不是记住一切的技术能力,而是辨别什么值得记忆的智慧。
时间之河奔流不息,记忆是我们留在岸边的足迹。这些或深或浅的印记,构成了存在的证据。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写道:"必须想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正来自于他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与记忆。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并与之抗争,才是人之为人的尊严所在。那些被遗忘的时光如同从未存在过,而真正活过的生命,必然是在记忆中留下了刻痕的生命。记住时间,不仅是为了对抗死亡,更是为了在此刻确证:我存在,故我记忆;我记忆,故我真正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