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韩波砍柴】作者冯至。写于1952年2月。发表于《人民文学》1953年第9期。
这首诗作以母子夜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韩波是为地主砍了一辈子柴的樵夫,在大风雪中冻死在山上。“但他死后的灵魂还得要出来砍柴,因为他一丝不挂,只能在夜里出来”。于是,“每年在他的死日,后半夜总有月亮,给他照着深山,像在白天一样”。
阶级压迫的残酷,农民的悲惨命运,通过带有虚幻色彩的故事令人震悚地呈现出来。
同时,诗作也描述了他们的觉醒,揭示了新时代的征象。“明天我们斗地主,他也要向地主清算,他再也不会害羞,他要在白天出现”。诗作深刻地展现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形象地表明了土地改革的伟大历史意义。诗作感情深沉,语言凝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冯至:《韩波砍柴》
——记母子夜话
农历正月十九,
雨下了几天几夜,
后半夜忽然停止,
露出来下弦明月。
满屋里都是月光,
老婆婆从梦中惊醒,
她叫醒她的儿子,
她说,“外面有个人影。”
儿子说,“深更半夜,
哪里会有什么人?”
“你们年轻人不知道,
这是韩波的灵魂。
“韩波是一个樵夫,
终日在山里砍柴,
他欠下了地主的
还不清的高利债。
“他砍柴砍了一生,
给地主生火煮饭;
他砍柴砍了一生,
给地主生火取暖。
“但是他自己永久
吃不饱也穿不暖;
不管天气多么坏,
砍柴没有一天中断。
“那时和现在一样,
雨下了几天几夜,
到了正月十九,
雨又变成大雪。
“他在风雪里冻死,
许多天没有人管,
后来身上的破衣裳
也在风雪里腐烂。
“但他死后的灵魂
还得要出来砍柴,
因为他一丝不挂,
只能在夜里出来。
“年年在他的死日,
后半夜总有月光,
给他照着深山,
像在白天一样。
“我们这里的春雨
一下就是一个月,
只有在这时候,
雨为他停止半夜。”
她说这段故事,
说得人全身发冷,
外面的月光中
真像有一个人影。
她的儿子说,“妈妈,
韩波死的真可怜,
但这是旧日的故事,
不是在我们今天。
“过去我们村里,
人人都是韩波,
可是我们现在,
韩波没有一个。
“过去无数的韩波
都在饥寒里死亡,
我们同情他们
只用半夜的月光。
“现在的月光里
也许有韩波的灵魂,
他出来不是砍柴,
却是要报仇雪恨。
“明天我们斗地主,
他也要向地主清算,
他再也不会害羞,
他要在白天出现。”
1952年2月15日,江西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