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报》,是中国综合性大型画报,外文版和海外汉文版名《中国画报》,是我国第一家大量使用彩色胶片和实现彩色印刷的期刊,由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人民画报社于1946年8月1日创刊于河北省邯郸市。1948年5月《晋察冀画报》与《人民画报》合并,改出《华北画报》。1950年7月《人民画报》在北京府前街石碑胡同甲22号重获新生。它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
新中国许多领导人曾为《人民画报》题词。1950年6月,毛主席为《人民画报》题写刊名。当时,他分别在两张纸上写下了六条“人民画报”字样,并在他最满意的一条的右上方画了两个圈,这便是被一直沿用至今的《人民画报》刊名。
这本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刊物,《人民画报》至今已走过了70多年的风雨历程,记录下新中国沧桑巨变,不间断地向国内外展现东方大国的风貌。70年来,《人民画报》坚持“大国脸谱、人民记忆、中国情感、世界胸怀”的办刊宗旨,持续不断地用真实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共和国的发展,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始终以高质量的图片报道形式,讲述人民生活故事,展现时代风貌。
文革期间,《人民画报》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一起,成为没有停刊的四大报刊之一。在那非常岁月里的非常幸运,决定了《人民画报》的珍藏价值,堪称中国出版史的奇观。《人民画报》一直以来倍受国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到2013年,人民画报社同时出版有四个语种的纸质杂志,包括《人民画报》(中文)、《中国画报》(英文)、俄文《中国》和韩文《中国》。不仅记录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向世界展示着进取中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了我国新世纪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人民画报》汉文版和所有外文版由人民画报社编辑出版;少数民族文字版由人民画报社编辑,民族出版社出版。以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英、俄、法、日、西班牙、德、印地、阿拉伯、瑞典、斯瓦希里、意大利、乌尔都、罗马尼亚、泰等20种文字出版,发行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民画报》
發刊詞
我們的國家正在進行著大規模的社會改革工作和經濟建設工作。我們的國家每天每天都有進步,每天每天都有新鮮事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涌現出來。
人民畫報的主要任務就在於用攝影機和畫筆來向全國人民報道這些使得每一個人感到興奮鼓舞的新鮮事物。
這是一個光榮的和艱巨的任務。僅僅人民畫報社工作同志的有限的能力是不足以完成這個任務的。
因此,人民畫報要求全國職業的和業余的攝影工作者大家來參加工作,與編輯部建立經常的、密切的聯系,投寄稿件,提出意見。
人民畫報要求與全國畫家、電影工作者、戲劇工作者和造型藝術工作者合作,他們的作品是人民畫報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在他們和全國攝影工作者的援助下,人民畫報才有可能進行全面的報道,并表現中華民族的豐富的藝術才能。
人民畫報要求與全國文藝工作者合作,文藝作品同樣是人民畫報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只有獲得文藝工作者的援助,人民畫報才有可能成爲一種完美的、圖文并茂的畫報。
人民畫報要求與全國讀者建立聯系,歡迎讀者經常投寄稿件,提出意見。讀者的意見是我們改進工作的主要依據。
愿我們用大家的力量來把人民畫報辦好,使我們的偉大時代的偉大人民在這個畫報中留下美麗的動人的紀錄。
《人民画报》1953年全年封面,当年共发行十二期。
《人民画报》1953年1月号:鞍山钢铁公司铸块车间正在铸锭。
《人民画报》1953年2月号:上海电机厂旋转电机车间。
《人民画报》1953年3月号: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3月7日至9日,全国下半旗致哀。《人民画报》创刊以来的第一个黑白封面。
《人民画报》1953年4月号:首都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追悼斯大林同志大会。
《人民画报》1953年5月号:北京北海托儿所的保育员和孩子。
《人民画报》1953年6月号:五一劳动节。
《人民画报》1953年7月号:华东工人的太湖疗养院。
《人民画报》1953年8月号:杭州的丝绸伞。
《人民画报》1953年9月号:三河闸举行放水典礼,它是建国初期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大型水闸。
《人民画报》1953年10月号:北京东长安街。
《人民画报》1953年11月号:大玉乡张淑云在田里采棉。
《人民画报》1953年12月号:石景山发电厂厂长王文斌。
☆部分文图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