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双石:有了见面礼,再来一个奠基礼

2025-06-07 08:02:32  来源: 双石茶社   作者:双石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纠正肃反错误的同时,党中央同时面对粉碎敌人“围剿”,保卫和巩固苏区的问题。

  榆林桥之战后的10月28日,国民党军“西北剿总”重新调整部署,拟以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分别由鄜县、合水东西对进,聚歼陕甘红军于洛水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其部署为:以东北军五十七军董英斌部4个师,由甘肃的庆阳、合水地区,经太白镇沿葫芦河东进;以东北军六十七军王以哲部之一一七师由洛川北进鄜县,尔后西进,首先打通由合水至鄜县的交通,沿葫芦河构成南北封锁线,沿洛河构成东西封锁线,再采取东西对进、南进北堵的方针,围歼红军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摧毁陕甘苏区。

  这个敌情应该说是相当严重: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至少在3万人以上,而陕甘支队到达苏区时仅剩6000余人,红十五军团原有兵员7000余人,两者加起来也才一万出头。而如果听任敌人构成了合水至鄜县、鄜县至延安的东西、南北两条封锁线,那么打破敌人的这次“围剿”就会非常困难,刚到陕北的党中央也很难立足。

  如何打破敌人的“围剿”,就成了党中央需要面对的头等重要的问题。

  下寺湾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后,紧接着又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会者仍然是刚召开过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那些人,不同的是当中不少人不再是“列席”的身份。会上,张闻天提出:中央领导分两部分行动,一部分同志到前方去,一部分可在后方进行动员工作。关于中央军事组织问题,他建议成立新的中央军委(名义称西北军委),并提议毛泽东担任军委主席。大的战略问题,军委向中央提出讨论,至于战斗指挥问题,由他们全权决定。

  毛泽东发言表示赞同:对外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的名义较适当,公开使用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名义可在打破“围剿”之后再定。作战方针,应在这个月解决第三次“围剿”问题,经过一个深冬让敌人慢慢做堡垒是不好的。同红十五军团会合后,红十五军团编制应保存,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历史关系也不要合并。陕甘支队可编成一军团,并成立红一方面军。

  会议同意张闻天提出的方案,作出以下决定:

  ㈠中央对外公开用“西北中央局”称谓,对白区则仍称“中央”。

  ㈡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彭德怀(副主席)、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

  ㈢中央分两路行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部队南下与红十五军团会合,粉碎敌人“围剿”;张闻天、博古等人率领中央机关北上进驻瓦窑堡(今子长县属)。[1]

  同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央红军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林彪为红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徐海东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同日,再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张国焘名义发出布告,决定在陕甘晋苏区设立苏维埃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以博古为主席。

  从这些决策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对于公开使用“中央”名义一事非常谨慎。张国焘制造分裂另立中央后,他们一直在尽可能避免公开使用易发生冲突和误解的名义,尽可能降低这次分裂对党内党外和我方敌方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尽可能留足让张国焘“回头是岸”的余地。

  会后,毛泽东、彭德怀等即率红一军团和军委纵队南下。

  11月4日一上路,毛泽东、彭德怀就致电率主力跟进的林彪、聂荣臻、叶剑英、彭雪枫、李富春并转周恩来,开始筹措在直罗镇一带打击敌人:“一、敌董英彬率一○八、一○九、一一一师一日到大[太]白镇,因补粮并候其一○六师,二、三两日在大白镇末动。王以哲一一七师本日向鄜县进。二、我军为消灭该敌继续南进”,“三、务须带足七天粮食,不得误事”。[2]

  第二天到象鼻子湾宿营,毛泽东、彭德怀再电林、聂、彭、李、叶等,部署次日行军及调查敌情、地形事宜,并要“叶率直属队进至桥家庄宿营,后日到象鼻子湾归队。望林聂来一叙”,以确定在直罗镇打击东北军的决心。

  6日,毛泽东、彭德怀致电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要求尽快消灭张村驿团匪,派游击队两个连进驻直罗镇对黑水寺游击,并调查直罗镇以北和以南地区的道路、地形、人家及葫芦河能否徒涉等情况。

  但这个时候徐海东并不在道佐铺红十五军团军团部。

  多年后,他在《生平自述》(1981年《人物》第3期)中回忆了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情景:

  榆林桥战役后,我又带七十五师、七十八师攻打张村驿。正在围攻,军团政委派人给我送来信,说毛主席今晚到司令部来,要我接信后火速返回。知道了盼望已久的毛主席来了,我当即把指挥作战的任务交给两个团长,立刻飞马起程。从张村驿到军团司令部道佐埠一百三十五里,三个半小时我就赶到了。刚回去,毛主席就来了。我向主席报告了二次反“围剿”的情况后,毛主席拿了一份三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看过之后向我说:”好!还是要打下张村驿。”晚饭后,主席又对我说:“海东同志,你还是要辛苦一下,今晚就出发,把张村驿打一下来,再决定第二步的行动。”主席亲切朴素,对下讲话完全是一种商量的口吻,给了我深刻难忘的印象。我向主席表示: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主席又亲切地说:“晚上行军,还不辛苦吗?”临走,主席给了我一部电台。

  我连夜回到前线,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早饭以后,发起攻击。打下张村驿后,我发电报向毛主席报告,主席回电令我们再把东村、套筒打开,便于集中部队。我立即带一团攻打。此战之后,十五军团和红一军团会师。

  那天,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程子华和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副主任郭述申共商了直罗镇战役计划。军委首长和红一、红十五军团首长拿定的主意是:抓住葫芦河这一战略与战役枢纽,集中红一方面军的大部兵力,首先求歼沿葫芦河东进之敌1~2个师。再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灭来敌。而在此前后,红一军团由甘泉以西的定边集、下寺湾,陆续进抵鄜县西北之秋林子和甘泉西南的老人仓地域;红十五军团在攻占且集结于张村驿、东村地域。

  然而好事多磨,董英斌进至太白镇后,却又犹豫徘徊踟蹰不前达半月之久。

  原来,就在毛泽东在道佐埠与徐海东等会面的同一天,蒋介石、张学良致电东北军诸将领:“查陕北匪化甚深,尤以自毛、彭、刘、徐合股后为患尤甚,值兹六中全会、五全大会开会之期,恐将别有企图,我方均应特别注意,严密防堵,确切联系,勿为匪乘,俟续援部队到达后,当另有部署,俟合围后而期一举歼灭之,在我增援部队未到前,务望各严饬所属一体慎重为要等因。仰即遵照,将兵力集结,购粮筑碉,俟新部署为要。”

  同日,正在南京的张学良也电告董英斌、王以哲,“行动应特别慎重,仰饬所属在现地扼要防堵,俟援军到达,再一举肃清羊泉附近股匪。此时应详搜匪情、侦察地形、择要筑碉、开通道路、屯积粮秣,以为充分准备”。[3]

  董英斌得此令箭,当下就止住了脚步。11月8日,这路敌军仍在太白镇未动。

  那天军委二局截获的是他日前部署:“候百○六师到,该军各师由大[太]白镇依次东进”。而毛泽东等据此作出的判断是:“估计该敌三个师一二日内有向黑水寺、直罗镇前进可能”,故而要求林彪“对黑水寺、桃花砭一线及其以东、以南地区地形、道路、人家限两日内绘图具报”。[4]

  结果这一等就等了差不多十天。

  11月10日、11日,毛泽东等也获悉了蒋介石、张学良为“开好五全大会”而谨慎不出的电令。但也没啥太好的办法,只能一面督令围攻甘泉的红十五军团八十一师二四一团把动静儿整得大一点儿,一边耐心待机,同时抓紧侦察、筹粮、训练并“测绘葫芦河两岸各数十里地区五万分之一地形图”[5]。

  在红一方面军寻战不果耐心待机的这些日子,红四方面军继续南下的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却进展顺利,势头极好。迄至12日,已先后攻占了宝兴、天全、芦山,正向成都平原疾进!如果照这种势头发展,那可是说话间就要“打到成都吃大米”啊!按捺不住兴奋与得意的张国焘当天就以“朱、张”名义再电“林、聂、彭、李、徐、刘”,但却加上了“并转”已被他“开除”和“通缉”的“毛、周、张、王、博”:

  林、聂、彭、李、徐、刘并转毛、周、张、王、博:

  (甲)我军于占领天全后,又于本月十二日攻占芦山,是役击[溃]刘湘之教导师、模范师、新编二师之第□旅、刘文辉之第五旅,并将刘湘独二旅全部缴械。敌仓惶溃退,我军正跟踪追击乘胜夺取名、雅,俘获在五千以上。

  (乙)这一胜利打开了川西门户,奠定了建立川康苏区胜利的基础,证明了向南不利的胡说,达到了配合长江一带的苏区红军发展的战略任务,这是进攻路线的胜利。甚望你们在现地区坚决灭敌,立即巩固扩大苏区和红军。并将详情电告。

  朱、张

  十二日[6]

  真是骄矜之状形于色形于文啊!

  这份电报的签署者实际上只有张国焘自己。

  ——朱德这些天都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可能签署这封电报。[7]

  这个时候的毛泽东,还在苦苦寻待着一个上档次的胜利哩!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机会,终于来了!

  17日,在甘泉守敌的呼救声中,董英斌终于还是没能按捺得住,加上南京那个“五全大会”的重头戏差不多快开完了,他也放胆作出了前进部署:除第一○八师留守太白镇外,第一○九、第一○六、第一一一师在飞机掩护下,继续沿葫芦河向鄜县方向前进。18日,蒋介石、张学良也解开了十天前的禁令,实际上也认可了董英斌的部署:“第一○九师及一一一师,应多带给养,经太白、芦葱岭、子午岭、行屋台、四道河、双柳树、七里铺、龙坊之道或其附近道路东进,到达龙坊店后,指挥(克仁)师先肃清葫芦河以南地区散匪,确保各要点后,再行肃清羊泉、直罗以南股匪。逐日行动与王(以哲)军吴(克仁)师切取联络。”[8]

  那天在张村驿的毛泽东主持了西北军委会议,讨论如何“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苏区和扩大红军”的问题,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关于“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红军集中主力出南线”的报告。同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还联名致电已到达瓦窑堡的张闻天、博古,再次强调陕北肃反“错捕了一批人,定系事实”,要求予以纠正。

  19日,毛泽东、彭德怀等显然已经得悉董英斌正放胆沿葫芦河东进的信息,遂于当日率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进至张村驿西端的川口子,组织集结于张村驿地区的红十五军团团以上干部到直罗镇地区察看地形,林彪率集结于北山寺及其附近地域的红一军团团以上干部察看直罗镇东、北面的地形。

  直罗镇是由甘肃合水通向陕西鄜县道路上一个不大不小的村镇,有百十来户人家,位于鄜县西南60公里的葫芦河南岸,西距黑水寺约30公里,是庆阳至鄜县公路的咽喉,中间是一条狭长的谷地,一条通衢大道贯通东西,穿镇而过。东头有座古老的小寨,房屋虽然倒塌,但寨墙大都完好。

  镇子北面就是流速缓缓而又平静的葫芦河。

  这是个很好的伏击地形。

  当日19时,毛泽东、彭德怀致电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董率百十一师本日如到张家湾,则明日有到黑水寺,而在黑水寺、安家川之一个师明日有到直罗镇之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廿一)作战。明、后两日,你们应在安家川、直罗镇两点以北各设置一个观察哨”,“林看地形情况及对作战意见即告”;[9]20时,林彪、聂荣臻将看地形情况及作战意见电告毛泽东、彭德怀:“判断黑水[寺]之敌向直罗镇前进时,将沿老人山、安家寨北端高地、北山寺北端高地、马家湾、直罗镇西南200高地推进,在未占领与巩固北山寺北端高地以前,似不敢以主力直接侵入直罗镇”,“我军明日可暂在今晚宿营地待机(须移动一部分队),加紧侦察,依敌进实际情形而最后具体确定攻击时期与部署”。[10]

  20日,毛泽东、彭德怀定下决心:首先在直罗镇附近地区集中兵力歼灭沿葫芦河东进之敌一至两个师,再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打破敌之“围剿”。当日,毛泽东、彭德怀致电拟从直罗镇以北发起突击的红一军团首长:

  林、聂:

  甲、方面军明(廿一)日有消灭直罗镇一带之敌一师至两师之任务。

  乙、一军团于明四时出发,主力进至袁家山、直罗镇以北地区,由北向南突击之,以一个团进至老人山附近统箝制敌后续队,于敌溃退时截击之,以侦察连向黑水寺佯动。

  丙、十五军团由药铺头[注:今药埠头]以北地区由南向北突击。

  彭、毛

  廿日十六时[11]

  这个时候,董英斌的先头第一○九师已在红军警戒部队节节抗击下被诱入了直罗镇。

  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主力乘夜暗完成了对直罗镇的包围。

  21日凌晨,毛泽东在直罗镇北山吴家塔北端高地开设指挥所,直接观察战场情况,指挥红一、红十五军团作战;彭德怀、徐海东指挥由南向北突击的红十五军团和红一军团十三团;林彪、聂荣臻则指挥由北向南突击的红一军团主力。

  拂晓时分,战斗打响。河谷的寂静瞬间被激越的冲锋号和轰鸣的枪炮声打破,红一、红十五军团分别从南北两翼对镇内的第一○九师展开对进突击,红军战士们高声呐喊着奋勇扑向直罗镇。敌军当即陷入混乱,左冲右突均不得脱。战至11时,红一军团二师首先攻入直罗镇;红十五军团也拿下了直罗镇南山阵地。这时天上虽然有6架敌机助战,但红、白两军已短兵相接,白刃互搏,来自空中的助战已全然无用……

  敌军指挥体系已被打乱,官长也失去了对部队的掌控。

  激战至14时,红军将直罗镇之敌大部歼灭。此时,东西两路援敌迫近。红军遂以少数兵力继续围攻第一○九师残部,并将由鄜县西援之敌第一一七师扼阻于羊泉、凉水泉以东,主力则转兵向西扑由黑水寺向直罗镇继进之敌一○六师、一一一师,董英斌硬扛了两天后觉得大势已去,再扛也于事无补,遂于23日下午沿葫芦河西撤。红军则奋起直追,在张家湾地区将第一一一师一个团歼灭,余敌退入太白镇后即不再回头。而被阻于羊泉、凉水泉以西第一一七师见五十七军主力已然后撤,也弃阵而走,退回鄜县……

  但第一○九师师长牛元峰还是多扛了一天。

  牛元峰收拾残兵败将500余人,于23日晚向东突围不果,尔后便窜入镇东一个未完全拆除的土寨子。又硬扛到晚上。次日凌晨时分又向西逃窜。徐海东军团长急令红十五军团少共青年营奋起猛追。24日清晨,这伙残兵败将还是在直罗镇西南夏家沟被红七十五师二二五团兜头截住,在两路红军夹击之下全部就歼,牛元峰最后还是成了枪下鬼。

  11月24日15时,彭德怀宣布:

  “直罗镇突围之敌全部被我十五军团追击消灭,师长牛元峰击毙,马团长活捉。”[12]

  至此,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是役,红一方面军共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俘敌5300余人,缴步枪3400支,短枪122支,轻机枪176挺,迫击炮8门,无线电台两部,子弹22万发,自身伤亡仅648人,算是大大发了一笔洋财。[13]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巩固了陕甘边苏区,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红军的行动,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笔者意认为,这个“奠基”应该是广义的,应该包括面向全中国的统战工作的奠基,如对东北军、十七路军、中央军乃至国民党政府开展统战工作的奠基:展示了力量,才能求得共识,才能结成盟友!

  好事成双——除了这个“奠基礼”,后方还传来一个好消息: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从苏联回来了。前几天已经到了瓦窑堡。而且,还带回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带回了《八一宣言》的信息。

  注释

  [1]《毛泽东年谱(上)》第483~第48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张闻天年谱·上卷(1900~1941)》第272~第273页,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2]《彭德怀、毛泽东关于消灭敌董英斌等部继续南进的部署致林彪等电(1935年11月4日19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747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3]张友坤等编著:《张学良年谱(修订版)》第62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张学良参加远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后留在南京,等候参加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4]《彭德怀、毛泽东关于敌军动向及我军九日行动部署致林彪等电(1935年11月8日22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75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5]《毛泽东年谱(上)》第48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6]《朱德、张国焘关于攻占天全、芦山情况致红一方面军并中共中央领导人电(1935年11月12日)》,《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842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在瓦窑堡的张闻天于18日以党中央名义复电,对张另立中央一事予以申斥。

  [7]此前《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部队在灵关、天全地区行动部署致倪志亮电(1935年11月10日)》,此后《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占领天全芦山后的作战方针致张国焘电(1935年11月13日)》以及当日《张国焘关于占领芦山和五军行动部署致周纯全、董振堂等电(1935年11月12日19时)》,均可证当时朱德、徐向前、陈昌浩均在前线指挥作战而没有与张国焘在一起。

  [8]《陆军第六十七军二十四年十一月份剿匪工作军事报告书》,转引自《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的军事斗争㈡》第573~第574页,解放军出版社200年3月第1版。

  [9]《彭德怀、毛泽东关于准备与敌作战致林彪、聂荣臻电(1935年11月19日19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757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10]《林彪、聂荣臻关于对黑水寺敌情的侦察情况及判断致彭德怀、毛泽东电(1935年11月19日20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75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11]《彭德坏、毛泽东关于消灭直罗镇一带之敌的部署致林彪、聂荣臻电(1935年11月20日16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75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12]《彭德怀关于直罗镇突围之敌已全部消灭及我军准备向鄜州之敌作战的部署(1935年11月24日15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770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13]《毛泽东、彭德怀关于直罗、太白战役的战果致张闻天、周恩来电(1935年12月2日22时)》,《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的军事斗争⑴》(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107页,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12第1版。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