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说清:什么叫社会主义?

2025-05-31 11:52:31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作者:钟建民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5月1日,《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一文上传后,许多网友还是觉得没有说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a.大潘.z!】说:“长篇大论没把什么是社会主义用一句话说出来”。

  那现在我就用一句话,把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呢?

社会主义就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

  1,什么是劳动所有权?

  劳动所有权就是劳动者凭借劳动投入参与生产成果分配和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劳动所有权与资产所有权相对应,包括劳动分配权和劳动管理权两个方面。这劳动管理权,通俗地讲,也就是劳动者当家做主的权利;劳动分配权也就是按劳分配的权利。这两个方面合起来,就是劳动所有权。

  2,劳动所有权是劳动所有者的权利要求。

  当我们说到劳动者时,实际上在现代社会中是有两种劳动者的:一种是作为劳动力所有者的劳动者,这种劳动者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吃饭,称为雇佣劳动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是通过自己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卖买,取得工资,维持自己的生活;另一种是劳动所有者,这种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投入得到相应的消费价值和公共服务,称为主体劳动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是与其它劳动者联合起来,利用社区所有或企业所有的生产资料,通过自己劳动来满足自己的个体需要和公共需要。

  劳动力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力所有权,也就是卖出劳动力取得约定工资收入的权利。工资,作为劳动力价值是老板或资方为生产购买劳动力的具体表现。资本家或企业在市场上与劳动者谈判约定工资水平,在劳动者提供劳动力服务之后,支付给工人。因此,作为雇佣劳动者的员工是不参与企业生产成果分配的。产权型企业的工资或人工费用是作为企业成本列支的。而成本是企业经营最小化目标。

  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劳动者在企业的劳动能取得多少收入,既取决于个人的劳动投入状态,同时也取决于企业集体的生产经营状态。作为劳动所有者的劳动收入是一定待定的值,你一个工作日或一个月的收入水平,决定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大小,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情况自然波动。在劳权型企业,企业的劳动成果大小直接决定用于个人分配和公共需要项目扣除的多少。因此,在劳权型企业的员工与企业是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在劳权型企业,员工利益就是企业经营的最大化目标。

  3,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两个条件。

  一个劳动者到底是以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还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这是由社会所有制的状况决定的。在劳动者一无所有,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资产者手中的情况下,劳动者因为一无所有,只能作为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通过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方式来维持生活;相反,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建立了劳权制度的条件下,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他们可以联合起来,利用公有资产,通过自己劳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当家做主制度+按劳分配制度。

  1,什么是劳动者当家做主的基本制度?

  劳动者当家做主的制度,也就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管理制度。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人民公社时期的社员大会、队委会领导下的队长负责制,就是最典型的劳权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条件下,劳权企业的一切重大事务由社员大会决定,队委会作为企业管理的常务机构,队长负责日常管理和执行。

  改革前后的国有企业也有职代会制度,但这种制度不是规范的劳权管理体制。因为国营企业或改革之前的国有企业并不是规范的劳权企业。

  2,什么是按劳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制度就是体现“谁劳动谁受益”的分配制度。最典型的就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工分制。这种制度在生产过程中用工分形式来反映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的差别,然后到年终分配时,根据整个生产队的工分总量与生产队的净收入的关系确定每个工的单价,然后根据社员个人工分累计量进行收入分配。

  3,按劳分配企业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是什么?

  按劳分配企业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可以用4句话来概括: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在这里,补偿消耗的是公有资产保值的需要,必须优先保证;劳权企业必须在公有资产保值的前提下运行和发展;交够国家的和留足集体的是满足劳动者不同范围的公共需要项目的扣除,这里当然也包括扩大再生产的扣除等等;最后余下的就是用于个人消费的价值量分配。这个个人消费价值量是一个余额,它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而自然波动,也是按劳分配作用机制的特征。

  4,按劳分配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区别是什么?

  在按劳分配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不再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而是个体需要劳动与公共需要劳动的区分。因为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资产者,从而消灭了资产阶级,整个社会就是劳动阶级社会,劳动者生产形成的价值量,要么是满足劳动者的个体消费需要,要么是满足劳动者的公共需要,所谓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都消失了。

  5,按劳分配条件下的生产成果的价值构成特征是什么?

  在按劳分配条件下企业生产成果的价值构成就是个体需要价值量与公共需要价值量的构成。不再是劳动力价值量与剩余价值量的构成。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就是工本生产方式。

  什么叫生产方式呢?

  所谓生产方式也就是社会生产主体通过某种形式的经济活动来满足自己需求的行为方式。

  如前所述,社会主义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而劳动所有权的劳动所有者的权利要求。这里的劳动者是主体劳动者,即社会主义生产的主体。

  那么,社会主义生产主体,凭什么来获取利益呢?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人格化的资产者补消灭了,大家都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但是,由于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大家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因此,大家的差别在于劳动所有方面。在建立劳权制度条件下,大家凭借自己的劳动投入形成生产成果的能力来说话。譬如在实行工分制条件下,大家的差别体现在各个工分累计量在工分总量中所占比例的差别来说话。这是以工为本,凭工分多少说话。因此,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已经是工本,而不再是资本了。

  社会主义也就是工本生产方式。而所谓的工本生产方式,也就是公有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生产方式。工本生产方式,也就是从生产主体的角度明确公有制+劳权制度条件下的生产方式特征。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就是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什么是消费价值呢?

  由于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的主体是劳动者,劳动者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因此,按劳分配企业形成的生产成果形式就是消费价值量。与因此相对应,社会主义也可以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在这里,这是从生产目的的角度来明确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生产方式特征。

  在前面我们用一句话说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然后对其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但是,有人会说,你这说得都是概念性的东西,你能指出实践中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的生产模式吗?当然能够了。

什么是实践中具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社会主义生产模式呢

  我国的人民公社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实践中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生产模式。

  人民公社就是生产队+社员生产和生活的公社服务体制。

  生产队的管理制度就是社员大会领导下的队委会、队长负责制,即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管理制度;工分制就是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按劳分配制度。

  生产队的分配模式按照“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方式进行分配,其结果是补偿生产资料价值消耗;然后进行满足各种公共需要项目扣除,最后是个人收入分配。

  人民公社的主体就是社员,其利益要求就是劳动所有权,其生产方式就是社员工本生产方式,以满足社员个体需要和公共需要为目的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人民公社体制在公社一级形成了服务于社员生活和生产需要的服务体系,从生产方式的农技、农机、种子培育、文化教育到生活方面的医疗、养老、行政、金融、供销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形成了适宜于农民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事实上周家庄就是现存的典型的人民公社制度模式,也是实践中的全面劳动所有权的生产模式。“68年的社会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农业合作集体经济相较于个体经营,更能有效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的繁荣发展,进而更好地满足并提升社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这里,大家共同富裕,既无‘两极分化’之虞,亦无‘三农问题’之困。社员们对‘新的三座大山’一无所知,他们安居乐业,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美满。周家庄人民公社作为‘最后的人民公社’,无疑是中国十亿农民走向合作化道路的最佳例证”(慢悠悠的云,2025-02-27 15:58)。

  什么是社会主义?简单地说,社会主义就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劳动所有权可以具体为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为前提,因此,社会主义又可以用“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的公式来归纳。而从生产主体的角度看,社会主义以劳动者为生产主体,而劳动者是凭借自己的工作能力获取利益,因而社会主义是一种工本生产方式;从生产目的看,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经济以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为目的,因而社会主义是一种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