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 “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 “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邓小平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摘引自2016年05月10日07: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剥削是一种历史现象,消灭剥削,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积跬步以至千里——逐步直至最终消灭剥削。关键在于要有有效的制度安排。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做“超越阶段的事情”,欲速则不达,往往是把原本可以办好的事情给办砸。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说到底就是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如果在消灭剥削上不能有所作为,任其发展,则必然泛滥成灾——导致两极分化。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 “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见《共产党宣言》.
“消灭私有制”,实质并不在于“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不是要让大家都都成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而在于“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以攫取剩余劳动成果)的权力。”—— 消灭剥削。
剥夺剥夺者个人对社会产品(生产资料、资本)的占有, 是消灭剥削的重要基本方式。 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可以且必须通过剥夺剥夺者个人对社会产品(生产资料)的占有,开创社会主义新纪元,创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走上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但剥夺剥夺者个人对社会产品(生产资料、资本)的占有并非消灭剥削的唯一方式。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历史条件下,对遗留的剥削现象,完全可以在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生产资料、资本)的权力前提下,通过只(逐步)剥夺任何人利用对社会产品(生产资料——资本)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利用占有资本攫取剩余劳动成果)的方式实现(逐步)消灭剥削。
逐步消灭剥削。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以逐步剥夺任何人利用对社会产品(生产资料、资本)的占有 “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践行《共产党宣言》“消灭私有制”——旨在消灭剥削的初心使命,坚持走小平同志所强调的 “这个道理”中关于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路。
逐步消灭剥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绝不等于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方面只能且可以无所作为,“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路。
初次分配中,资本独占收益的“蛋糕”分配图:
这幅曾在人民网刊发的图片,形象地展示了初次分配中依据旧的“游戏规则”劳资双方所分得的“蛋糕”——在总“蛋糕”中,劳动者群体只能获得相当于劳动力成本的一小块“蛋糕”——即勉强能养家糊口的工薪。而高扬V字手势的资本所有者不仅要从总“蛋糕”中收回各项成本,而且还独享全部收益——全部剩余劳动成果,即全部“利润”。
不断做大的“蛋糕”如果仍旧照这样继续分下去,若干年后贫富分化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长此以往,能避免得了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吗?
【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两极分化。……
35 年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我国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13年1月18日公布,2003年至2012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一直高位运行,所有年份都超过了0.47,最高年份达到0.491,这是极易引起社会动荡的数字.】——摘自《红旗文稿》2014/18《<资本论>的又一次胜利》.
为什么“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两极分化”?
简单来说,根源就在于它在分“蛋糕”方面所奉行的分配方式就是只能富资穷劳的“游戏规则”——即马克思曾经批判过的庸俗政治经济学所信奉和鼓吹的臭名昭著的“三位一体”的所谓“按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这是多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论断。“这个道理”在告诫人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在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在分配上逐步 消灭剥削——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从而消除两极分化,进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通过在分配上逐步消灭剥削,从而消除两极分化,是“这个道理”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两极分化,避免重蹈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极分化之覆辙所指明的方向。
剥削——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霸占剩余劳动成果,对劳动不公的分配,是阶级社会两极分化和阶级对立的祸首。
劳动受资本剥削的劳资矛盾始终是“市场经济”这个历史条件下最基本的社会矛盾。无论是从不公开声称要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公开声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抑或是上述二者之外的别的什么“市场经济”,概莫能外。调整初次分配中劳资所得份额,逐步消减初次分配对劳动的不公,是解决好社会基本矛盾的关键。
消灭剥削,应该是共产党人的不改初心。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既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把蛋糕不断做大,同时还必须下决心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必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蛋糕”的不断做大,变革初次分配中资本独占收益的“游戏规则”,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收益分配问题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 “逐步而稳妥地提高劳动报酬是正确的,必要的”。“一般的原则是:必须随着生产的增长、劳动效率的发挥和群众的觉悟,逐步而稳妥地提高劳动报酬的比例”。“提高劳动报酬,逐渐减低以至最后完全取消对生产资料的报酬”。”劳资两利,一利不行。” 既必须让劳动分享收益,又允许资本有利可图,“但这部分利润,在整个盈利中至多占百分之二十五。” ……建国初期实行的“劳资两利”的大政方针及有关收益分配的一系列重要政策,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创新和实践。
“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完全不适用,必须完全消灭掉。”——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226页).连受到恩格斯严厉批判的杜林都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完全不适用,必须完全消灭掉。”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走不搞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之路,怎么可以全盘因袭连杜林都认为“完全不适用”的“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怎么能在初次分配中长期因袭资本(要素)独占收益的收益分配方式?有什么理由不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对资本独占收益——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初次分配中的收益分配方式(“游戏规则”)实施变革、创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