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帮助朋友编撰《福清市北林西湖林氏族谱》时,惊奇发现北林村西湖林氏的始祖竟然来自我曾经插队、工作过的闽东山区古田县;林瀌先生具有大学士、县令、诗人三重身份,却有后裔于清朝康熙年间迁徙到福清县北门外四公里处的一个小村落。
林瀌何许人?《福清市志》及多部林氏谱牒,均无明代大学士林瀌的记载。百度文库《明代进士列表》,也没有林瀌的姓名。 中国史学会重点项目、林伟功编著的《中华姓氏谱》(现代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载,商务印书馆1921年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词典》,收集起自太古、断于清末的林氏历代知名人物逾四万人,其中却有林瀌。
《古田县志》(清乾隆十六年版 1751年)第976页片段,为林氏人物立传者,就有林瀌。
《古田县志》第三十三篇“人物志”明确记载:林瀌,昌化令,任职时间:明朝,著作《词丛汇选》八卷。 笔者进一步查询《海南史志网》,海南《昌化县志》第四卷(一)秩官志(附武职)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昌化县的五位县令中,确有一位林濂(编者註:“瀌”字笔误),系福建古田县人。古田县系福州府辖下的“十邑”之一。
《藻轩闲录补续词丛类采》·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註:明林瀌撰。瀌字元盛,福州人。官广东三水龙门二县教谕,终於昌化县知县。是书成於万历庚戌。杂采古书之词,分一百六十门,颇为繁碎。盖为课龙门诸生而作。藻轩者,龙门学署斋名也。据其自序,尚有前集,故此曰续采云。 《藻轩闲录补续词丛类采》註释的林瀌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进一步证实,明代万历年间的昌化县令林瀌,并非“林濂”。后世出现笔误的原因,在于“濂”与“瀌”二字手写体外形笔划十分相近。今版《明史》卷九十八·志第七十四·艺文三,也谬称林濂(瀌)著《词丛类采》八卷,《续》八卷。
林瀌公晚年,由琼返闽,卜居福州城里,著书立说,并留下许多诗词作品。 福州新闻网(2007-6-14)刊文《<道山亭记>碑在何处》载:“明万历初(1574年),胡定(提学副史),复作道山亭,诸士于侧竖感知碑,林濂(瀌)为记(此碑和文已失踪,《明史》载林濂(瀌)的作品《词丛类采》8卷,又《续》8卷)。”
《福州府志》乾隆本(卷之十七),载有明林濂(瀌)《春日乌石山庵》诗:
禅室倚层巅,逶迤石迳悬。
居然在城市,迥自隔人烟。
百雉窗中出,群山户外连。
微茫辨海岛,缥缈接云天。
谷静应清响,林香袭梵筵。
布金知往日,卓锡问他年。
暂息尘寰扰,聊依净土偏。
无生心已悟,不住法谁传?
追陪曾谬忝,高论一怀贤。
嘉遁遗朱冥,搜结绂白莲。
《福州府志》乾隆本(卷之十七),载明林濂(瀌)《一宪长邹善同游鳌峰胜观辛》诗:
载酒鳌亭四望开,居然城市绝氛埃。
林间五月凉飚动,座上千峰翠色来。
胜地东山元荐屐,炎天河朔故衔杯。
群君暇月追陪忝,欲赋登高愧不才。
《福州府志》乾隆本(卷之十七),还载林濂(瀌)《游西湖》诗:
积水国生五月秋,绮筵画舸漾澄流。
万山城堞林边迥,两岸雲山镜里浮。
沆漭直期穷北渚,芳馨还共采中洲。
盛名满座俱吾党,不羡当时李郭舟。
古田县为宋代朱熹讲学之地,建有“蓝田书院”。后世出现饱学之士理所应当。林瀌的文学作品,应是朱熹弘扬中华文明的硕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