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是好东西吗?不是简单的是或不是。预制菜是老板的金钱、打工人的生命。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预制菜能很好胜任“社畜饲料”的职责。外国今天之所以能堂堂正正地买卖预制菜,是厂商和消费者数十年拉扯、磨合的结果。情感上反对预制菜捍卫“锅气”,与现代社会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神似。
预制菜这个话题,在近日又变成了热点。不过相较于前两年对健康问题的纠结,大家这一次更倾向于谴责商家“挂羊头卖狗肉”、拿预制菜卖现炒菜的价格。可以说公众的这一情绪明显起到了作用,现在有不少商家已经偷偷在招牌字样里扣掉了“现炒”二字,实则承认了预制菜在餐饮行业的地位。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等于说预制菜已经开始得到开诚布公的讨论,过去在健康、品质等方面的遮遮掩掩已经瞒不过大家了。
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预制菜本质就是一种制成品,其质量和其他工业制成品可以共享一个评价思路,只不过一个要进肚,一个不进肚。作为工业制成品,带点现代科技含量很正常吧?哪些“狠活”会要命、哪些又不会,这些涉及到大家知识盲区的问题自然要被明明白白的知道,所以现在对预制菜的讨论已经慢慢从“健康”移步到“透明”上。所以才说,对预制菜话题的讨论在这几年确实是越辩越明,大家的经验和知识也确实在增长。
在西贝捅的篓子中,舆论各方在预制菜这个话题上吵来吵去,说到底,无非就是在算经济账。像这几年以来公开支持预制菜的人物们,大概率是想以“新力量”的身份在餐饮业站稳脚跟;而支持现炒菜的群体,抛开消费者不谈,八成也是餐饮业的老炒锅们了。西贝能如此惹众怒,踩的最大的雷就是高价预制菜,让大家实在看不下去。靠预制食品走平价亲民路线的餐饮一直都不少,也没见过有人公开指责拼好饭上预制菜的,笔者还要感谢华莱士当年十元三个堡让刚上初中的笔者圆了快餐梦呢。
虽然公众普遍对预制菜多多少少有点意见,就连贾国龙老板都不愿意说他家厨房里都是预制菜,但就现实来看,预制菜早已经出现在不少人餐盘上了。像“即食”“即配”这样的“广义预制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哪怕是菜市里菜贩口中的“新鲜”蔬菜,很多也都是跨地域冷链运输的,说过来也算半个“冷库菜”。到了目前这地步,预制菜的强势存在已经是个既定事实。
放眼全球厨房,特别是在食品工业上走过长路子的国家中,预制菜都不是个稀罕事,像日本有一堆预制咖喱饭,美国快餐从制作到出餐也都是走流水线一般的过程,更不用提欧洲人吃不完的罐头。就这样的洋预制饭要是原封不动搬到国内,在一些人眼中照样是珍馐美味。
那预制菜一定是个好东西吗?这不是简单的是或不是能回答的。外国今天之所以能堂堂正正地买卖预制菜,是厂商和消费者数十年拉扯、磨合的结果。几十年来这些国家的餐饮老板干的黑心事一点不比国内少,食客吃的“狠活”照样很多,诸如地沟油、淋巴肉等黑料都是全球黑心老板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只不过天下顾客都不是傻子,大家闹一闹,自然会倒逼食品安全管理的进步。事到如今,餐饮业中的手脚依然还有不少,但消费者也不是只能全然被动接受。
一个典型的中国人一般有两个软肋,一是孩子,二是吃饭。要是一个中国人自己吃不好,孩子过不好,那这人心里得多难受,所以很早就有话叫“民以食为天”、“再穷不能穷孩子”。这倒不是说中国人都是吃货,而是大家很早就自发地发现吃饭是关系到社会再生产的重中之重,“吃饱”和“穿暖”是一个合格劳动力生存延续的基本条件。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吃饭就是社会经济中必须被考虑的一点,预制菜就是用来解决其中问题的。
如果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那么预制菜就是老板的金钱、打工人的生命。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预制菜能很好胜任“社畜饲料”的职责。日本的社畜、欧美的白蓝领,每天没那么多功夫花在厨房,也吃不上公家食堂,自然只能靠速食食品对付肚子。像贾国龙这样巴不得自家牛马们“715”工作制的老板,恐怕手底下员工天天也只能在吃饭上马马虎虎对付。此时预制菜就和负责运输劳动力的地铁等其他都市要素一起,一同组成了现代城市的模样。
贾总的金玉良言
算完经济账,再看看一些情感上的顾及。既然是现代工业的造物,预制菜本身带有区别于传统的意味。很多人在情感上反对预制菜,想捍卫的无非就是家家户户那股子“锅气”,这一想法和多年前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有几分神似。当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不少人还直接保留一些乡村生活的记忆,并把这些记忆传递到了城里。对城市居民来说,一个在口口相传中被美化的“乡村世界”带有许多别于现实的理想色彩,让人在精神上极其向往,这也养活了无数乡村旅游项目。只不过到了今天,当一代人与乡村渐行渐远后,所谓“乡村回忆”伴随着“田园诗般的关系”都变得虚无缥缈,连灶炉饭也见不到了,但还有自家厨房的烟火气是真切实在的。
天下有多少父母天天叮嘱孩子“好好吃饭”,不要净点那些“垃圾食品”,恨不得自己天天给孩子烧饭。可惜为人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抵不过现实的变化。你要问怎么办?事已至此,先吃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