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有意大力提升对台军售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引发了一波关于美国加速“收割”台湾地区的讨论。如今,岛内的动态似乎证明了这一点。
1、美国公司与台湾达成协议,锋芒直指大陆
据美媒报道,美国无人机软件供货商与台湾“中科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可吓阻解放军的无人机”。
美国企业宣称,这些性能卓越的无人机,已经在乌克兰得到了实战验证,将对扭转台海局势起到重要作用。
据悉,这家美国公司的无人机自主导航成功率高达90%,已经在俄乌战场上得到了检验,能有效绕过电子干扰。
其次,这种无人机软件价格与智能手机相当,意味着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台湾可以迅速实现无人机关联任务能力的提升。
此外,制造和升级效率高。其在乌克兰一家合作厂商,年产量超过了30万架!如果这种生产效率同样适用于台美合作,那台湾的无人机军备将得以迅速扩充,成为扩充“不对称”战力的关键一环。
此前,赖清德在与美国众议员贝拉会面时提到,希望从传统的“军事采购”迈向“共同生产、共同研发”。很快,美台就在这方面达成了默契。
台湾希望借此得到更多装备,美方则通过这种联合生产的形式,将台湾牢牢扣在了自己亚太战略上,最终达到“收割”台湾的目的。
2、搅局台海,特朗普从未放弃
从某种程度上说,特朗普打的算盘就是通过军售和技术转移的操作,进一步加剧两岸之间的紧张态势,以便达到自身战略目的。
特朗普上任以来,执政策略一向以“大国竞争”为核心,而这个竞争绝对少不了亚太地区这块大蛋糕。在第一任期中,美国对台军售呈现出“小步快跑”的态势,用不断加码的方式逐步提升台湾的防御能力。这样的操作,是想探一探中国大陆的底线,看看国际社会的反应。
但到第二任期,特朗普政府显然决定换一种姿态,“少量多次”的战略应运而生。这种变化并非无迹可寻。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更加切中要害的小规模交易来规避国际社会的过度关注,另一方面,通过频繁而巧妙的操作,持续为亚太局势“添油加火”,试图在不经意间改变地区力量格局。
如今,台海局势已经成为美方牵制中国的重要“棋子”。在赖清德的眼中,和美方加深军事合作,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可能是对台未来安全的一大保障。
事实上,与其说是受美方的保护,不如说台湾被绑上了美国的战略战车。一旦台海局势有变,美国显然不会为了台湾出兵。历史上,它们为了自身利益,舍弃盟友的例子屡见不鲜。
如今的特朗普正在将科技技术作为抓手,在亚太地区增进军事立足点。
3、“台独”分子一叶障目,民众却不相信
美国企业与台湾达成的协议,背后显然有着更为复杂的考量。一方面,美国通过活改变战略,在商业利益和军事利益之间保持微妙平衡,从而在不完全撕破脸的状态下与中国进行长线博弈。
另一方面,它也保留了一定的政策弹性,使得美国既可以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随时调整,也能在必要时刻迅疾发力。
在特朗普的“忽悠”下,“台独”分子不惜将大笔保护费送入美国“腰包”,但台湾民众却不买账。岛内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近七成的台湾受访者认为,一旦利益出现冲突,美国很可能会“出卖台湾”。显然,台湾民众心中对美方承诺的质疑从未消散。
总的来看,特朗普政府所采取的军事策略,无论是“小步快跑”还是“少量多次”,都是为了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但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台湾的角色定位却变得愈加尴尬。看似获得了更高的军事保障,实际上也可能被推向更大的风险之中。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