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银行突然成为房地产大卖家,在京东、阿里等资产拍卖平台上,银行直供房大规模上架,而且价格非常诱人,普遍只有市场价的7-8折。为什么市场上会突然出现大量银行直供房,对于楼市以及普通个人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银行直供房并非新生事物,不过在近期突然规模激增,可能主要和两类房源有关,一是个人房贷抵押,二是个体户和小微企业申请经营贷的房产抵押。如果这两类抵押房产无法正常还贷,就有可能成为银行的资产处置对象,形成银行直供房的来源。

《前途无量》剧照
从个人房贷来看,很多人买房时,都必须将房产向银行抵押才能申请贷款,如果个人房贷无法正常偿还,比如累计6个月逾期,或者连续3个月无法偿还等等,银行就可能终止借款合同,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资产处置,将房子变现之后收回贷款。
最近几年,全国房价持续下跌,尤其在2025年,不仅毫无止跌的迹象,甚至还开始加速下行。国家统计局最新房价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二手住宅,价格分别同比下降4.4%、5.2%和5.7%,跌幅都在加速扩大。
在持续下跌之后,很多城市的房价累计跌幅都超过了30%甚至40%。对于楼市而言,30%的下跌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为这意味着很多人的房产已经成为负资产,也就是房产的市值低于银行贷款。
当房产成为负资产之后,很多人就不得不面临一个痛苦的抉择——要不要断供放弃房产?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如果房子是用来自住,而且家庭收入也有正常稳定的现金流,大部分人不会轻易放弃房产。但是如果有些家庭本来收入就不稳定,房产跌成负资产之后,这部分家庭就有可能选择断供放弃房产,这些房产就成为银行资产处置的对象。
除了房贷抵押的房源之外,银行直供房增加,很大程度上还和经营贷有关。经营性贷款,是指借款人用房产或者金融资产作抵押,在银行获得贷款,用于企业日常资金周转等用途。当年疫情之后,政府为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对经营贷实行财政贴息,经营贷的利率大幅下降,经营贷的规模也快速增长。
2020年末,我国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为13.62万亿元,截止今年三季度,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为25.21万亿元,几乎增长了一倍。
我国经营贷规模快速增长,部分原因是利率下调之后吸引了更多小微企业贷款,与此同时,还有很大部分是个人利用经营贷买房。大量经营贷其实并不是用于创业,而是违规进入了楼市。2021年,银保监局、住建部和央行三部门还曾经联合发文,要求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由于经营贷期限较短,通常在3年左右,2025年将是经营贷集中到期的高峰年,当年通过经营贷买房的,很多人现在就面临到期风险。因为经营贷到期之后,抵押的房产和3年前相比已经大幅贬值,贷款者无法展期续约,更没有偿还能力,所以,当年通过经营贷买入的房产,现在就开始批量暴雷,成为银行处置的对象。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当前正面临较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银行的不良资产压力随之上升,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3.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52%,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今年3月份,财政部还给四大国有银行注资5000亿元,用于补充银行资本。
最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所以,对于银行而言,一方面,监管层要求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与此同时,因为各种原因积累的房产资源越来越多,银行并没有长期经营房产的能力和兴趣,首要诉求就是将资产快速变现,以此减少资产风险,优化资产结构。所以,近期银行直供房也就大量上市,而且打折力度也非常大。
对于普通人而言,银行直供房大规模上市,意味着又多了一个买房的选择。银行直供房的最大优势价格非常便宜,很多房价比市场价格便宜了2-3成。而且,银行直供房不同于法拍房,后者通常有一些潜在风险,普通购房者一般不愿意涉足法拍房的各种麻烦,相比之下,银行直供房的产权都比较清晰,风险和纠纷相对较小。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不足之处就是缺乏中介资源,交易手续会相对复杂一些。
对于房地产而言,银行直供房上市,相当于在市场上又新增了大量库存,而且是低价库存。最终对市场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取决于银行直供房的规模有多大。目前银行直供房大规模上市还只是刚刚引发市场关注,后续会有多大规模,现在还是未知数。

《新生》剧照
如果银行直供房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也会给楼市带来一定冲击。大量便宜的银行直供房会带动房价进一步下跌,反过来又导致更多存量房产价值下跌,最后又推动银行直供房数量上升,由此形成负面循环。
从深层次来看,当前银行直供房数量激增,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房价持续下跌带来的连锁反应。只有房地产市场实现止跌回稳,才有可能斩断这种负面连锁反应,避免房地产这头灰犀牛的风险向金融市场扩散。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