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7月15日至1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凝任组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黑龙江开展了为期5天的检查。
铁凝指出,要将“严”的要求体现在食品安全各领域工作之中;加强对预制菜、网络餐饮等新业态食品和学校等重要场所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景俊海、古小玉等参加检查。
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今年5月启动,聚焦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食品工业结构转型和消费升级持续深化的当下,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但现实中“食品安全”问题却频频成为舆论焦点。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能提振公众消费信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推动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法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
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颁布实施,并于2015年进行了全面修订。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在2009年、2011年和2016年分别开展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
今年5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
根据安排,检查组共赴6省份开展实地检查,分别是黑龙江、上海、江西、河南、广西、甘肃。
全国人大常委会5月9日正式启动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
公开报道显示,率队赴地方的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铁凝、洛桑江村。近期,江西、甘肃、广西、上海等多个省份已经迎来了执法检查组。
第二,执法检查组在黑龙江开展了为期5天的检查。
黑龙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一大省。数据显示,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每9碗米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超1亿亩,稳居全国第一。
黑龙江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
2024年11月,黑龙江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到,要推进食品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建设,擦亮“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金字招牌,让绿色优质安全成为龙江食品鲜明标识。
今年3月,黑龙江召开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提到持续开展农药科学施用增效、兽药使用减量行动,深化“校园餐”问题、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严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健全具有龙江特色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等。
第三,压实责任、加强监管。
多个执法检查组在地方期间,都提到了要压实压紧政府责任、加强监管。
在甘肃检查期间,蔡达峰提到,要压实压紧政府责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持续推动和改进工作,抓住影响法律实施的关键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对症下药。
在上海检查期间,洛桑江村提到,要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织密织牢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覆盖的防护网络,持续推动食品安全法全面有效实施。
此次在黑龙江,执法检查组对黑龙江的工作予以肯定,同时还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加强对预制菜、网络餐饮等的监管力度。
近年来,预制菜在餐饮行业中迅速崛起。一方面,预制菜高效、便捷,迎合了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对饮食便利性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其安全性、健康性、新鲜度也让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对此,有专家建议,要提高违法成本,对于多次违法的商家,可适用“退一赔十”,并纳入失信名单。
今年3月,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其中提到“压实网络食品销售从业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把质量安全关,保持线上线下同标同质”“从业主体明知或应知产品违法但未采取相关处置措施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等。
此次在黑龙江,铁凝提到:
“要加强对预制菜、网络餐饮等新业态食品和学校等重要场所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完善抽检监测机制,加强不合格食品的核查处置。”
她还提到,要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以数字化赋能食品安全治理, 进一步优化涉及食品安全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对于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行为和突破道德底线的突出问题,依法从严从重、从速处罚,纵深、持续推进‘铁拳’执法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