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谁伪造了毛主席的指示?“按既定方针办”背后的谜团

2025-08-21 14:33:50  来源: 快乐如风的光影说公众号   作者:快乐如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毛主席逝世后,“按既定方针办”一语曾作为其临终遗嘱被广为宣传。然而,时至1976年12月,这句话的性质却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被正式列为“四人帮”篡党夺权的罪状之一。随着江青原秘书闫长贵所撰《“按既定方针办”一语的由来》一文,以及《炎黄春秋》副总编徐庆全所作的《解力夫致姚文元信:反对停止宣传“按既定方针办”》等文章的发表,事件的真相得以澄清。综合这些披露的史料来看,当年的风波实则源于一次记录错误所引发的误传,并不存在任何一方蓄意“伪造毛主席临终遗嘱”的问题。

  关于毛主席的真实指示,华国锋曾有过明确回忆。1976年4月30日,在毛泽东接见外宾后听取华国锋的工作汇报时,针对华国锋提及“个别省市情况不太乐观”的担忧,当时已言语不清的毛主席,用铅笔亲笔写下了三句话:“慢慢来,不要着急;照过去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需要明确的是,这三句话是针对当时特定工作形势的指示,而非毛主席的临终遗言。然而,对于华国锋而言,这短短三句话意义非凡,尤其是“你办事,我放心”一句,被普遍视为对其接班人地位的最终确认,具有重大的政治分量。

  “按既定方针办”这句话的出现,与会议记录者的笔误有着直接的关联。1976 年 7 月至 8 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计划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华国锋传达了毛主席的批示,其原话是“不要着急”“照过去方针办”。然而,记录者陈斐章由于听不清华国锋的讲话内容,在情急之下,顺着自己的理解,将这句话记录为“按既定方针办”。会后,陈斐章意识到记录与华国锋的原话存在出入,于是立即上报给了他的领导。遗憾的是,这位领导并没有对记录内容进行核实,而是直接将原文刊发了出去。随后,全国的主流媒体开始广泛宣传这句话,从而导致了这一错误表述的广泛传播。

  尽管“按既定方针办”的说法已广为流传,但当时包括华国锋在内的主要领导人,似乎都没想着去纠正。直到1976年9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汪东兴首次公开提出异议:“现在宣传上要注意,不要去多讲‘按既定方针办’。”10月2日晚,华国锋紧急召见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刘振华及中联部部长耿飚等人通报了情况。他当即决定,必须删去即将在联合国大会上由外交部长乔冠华宣读的发言稿中的“按既定方针办”一语。在乔冠华修改后的报告上,华国锋批示“文中引用毛主席的话,我查了一下原件,与毛主席亲笔写的错了三个字。毛主席写的和我在政治局传达的是‘照过去方针办’。为了避免再错传下去,我把它删去了。”

  主管宣传的姚文元按照华国锋和汪东兴的要求,在10月3日就对《人民日报》总编鲁瑛发布指示,并要鲁瑛转告新华社主持工作的解力夫:“‘按既定方针办’,记录不一样,现在不再公开宣传。新华社报道要尽量避开这一提法,或不要当成主席的语录引,可以由粗体字改为淡体字,少用到逐渐不用。”但谢力夫确认为毛主席生前这一重要的嘱咐,已经广泛宣传,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而且在国外影响也很大,如果宣传发生变化,很可能在群众思想上造成混乱,阶级敌人一定会钻空子,挑拨离间,进行破坏。他建议“目前宣传中这一提法不改为好。否则,可能在干部群众思想上引起混乱和猜测,对当前化悲痛为力量,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仅仅三天后,局势风云突变。“四人帮”被迅速抓捕,而“按既定方针办”也随之成为其罪状的关键一环。官方的定性是:“四人帮”有计划、有预谋地伪造了这一所谓毛主席临终嘱咐,并将其塞进9月16日“两报一刊”社论中发表。他们不仅在宣传上刻意淡化中央的正式文件,更将“按既定方针办”奉为当时唯一的宣传中心。最终的结论直指其核心动机:“伪造‘按既定方针办’的所谓毛主席临终嘱咐,为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大造舆论”。对此,徐庆全一针见血地评论道:为何要停止这句铺天盖地宣传了半个多月的‘嘱咐’?因为粉碎‘四人帮’的部署已经完成,需要为行动找一个正当理由。在那个年代,篡改毛主席指示无疑是能够撩拨人心、激起公愤的最严重罪名。”

  附录一:《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材料之一)》

  附录二:闫长贵《“按既定方针办”一语的由来》

  1976年,当华国锋看到报刊上对“临终遗嘱”进行大肆宣扬的时候,他其实也是很疑惑的,为此,他特意询问过伟人病重期间,在其身边照顾和工作的那些工作人员们。得到的反馈是,从来就没听说过有什么遗嘱,也只是从江青和毛远新两人的口中,听到过这个所谓的“临终遗嘱”。

  得知这个反馈之后,华国锋心里也产生了怀疑,如果真有这个“临终遗嘱”,为何不写进更为权威的文献里面,反倒只是发表在“两报一刊”的社论当中呢?虽然,“两报一刊”的地位在当时的地位也很重要,也是一个舆论高地和权威,但是,和中央文件比起来,“两报一刊”在权威性方面还是比较差的,准确的说,仅仅只是以“社论”的形式出现,在法理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按既定方针办”是不是那四个人伪造出来的呢?在阎长贵看来,他认为这句所谓的临终遗嘱,确实是四人伪造出来的,但是,如果就这句话来说,还是有出处和来历的。

  陈斐章,可以说是当时的直接当事人,阎长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曾有幸和陈斐章共事过一段时间,陈斐章和他坦言了所谓“按既定方针办”这句话的由来。出生于山东潍坊的陈斐章,资历也很深,《人民日报》创刊的时候,他就曾在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采访纪实,名为《红旗营》;1957年这一年,他被调到了国家计委办公厅担任秘书职务,打这以后得20多年,他就一直宅国家计委办公厅工作,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负责进行会议记录,或者是负责起草讲话稿和整理一些重要文件。

  在同阎长贵的一次谈话过程中,陈斐章坦言,所谓的“按既定方针办”这句话的出现,和他做记录时的失误有关系。陈斐章之所以愿意同阎长贵讲起此事,并详细谈到了不少细节,他本人的意愿是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要对过往的历史负责。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陈斐章同阎长贵谈起的细节,和他当时的失误。

  那是在1976年4月30号的晚上,伟人在接见过新西兰总理马尔登之后,让参与陪见的华国锋留下来谈话,主要是让他汇报一些近期的重要工作。当华国锋说到总体的形势是好的,只是个别省市的情况不太乐观的时候,伟人当即就写了这么三句话给华:

  1、慢慢来,不要着急;2、照过去方针办;3、你办事,我放心。

  这三句话的重要性很高,可以看作是华国锋成为接班人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1976年7月和8月这段期间,召开了全国计划工作座谈会,由于当时的形势和斗争都十分激烈,再加上遇到了唐山大地震,因此,座谈会的现场显得有些乱哄哄的。华国锋当时宣读的稿子是陈斐章等人负责起草的,在他宣读的过程中,中途离开了稿子讲了几句话,主要是传达伟人的重要批示,也就是当时给他的那三句批示。

  但是,因为当时会场比较乱哄哄的,现场的很多人其实都没听清楚,包括当时担任会议记录的陈斐章。他只听清楚了这么四个字“不要着急”,后面什么“方针办”,他是没有听清楚的,在情急之中,陈斐章也就只能根据上下句的意思,写成了“按既定方针办”。

  当然,会议结束之后,陈斐章在整理会议记录的时候,发现现场的会议记录和华的原话不一致。出于负责的态度,他立马就把这个重要情况上报给了领导,也就是当时组织和服务座谈会的一个计委副主任。陈斐章原以为这个副主任会进行核实,没想到的是,尽管陈斐章给他说清楚了情况,但是这个副主任压根就没有核实,就直接把原文给刊发出去了。

  出事端之后,副主任就把责任一股脑全都推给了陈斐章,还把陈斐章叫去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那时候的陈斐章的脾气也很直,压根就没法接受这种无端的批评,一气之下,直接就离开了计委。

  原以为这个小失误也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伟人去世之后,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就把陈斐章当时那个记录有误的“按既定方针办”拿出来,打造成所谓的“临终遗嘱”,并进行大肆的宣扬。要知道,这句所谓的“临终遗嘱”,在当年正式的《讣告》和《悼词》里面,都是没有出现过的。如果真有所谓的“临终遗嘱”,是不可能不出现在《讣告》和《悼词》里的。

  作为当年的直接当事人,陈斐章老人的回忆,强有力证明了所谓临终遗嘱的虚假,这个所谓的“临终遗嘱”,也成了那四个人的重大罪状之一。

  文章出自闫长贵、王广宇《问史求信集》

  附录三:徐庆全《解力夫致姚文元信:反对停止宣传“按既定方针办”》

  “孔网”上经常能看到卖各种资料,有的很有学术研究价值。譬如,我在一家书摊上看到拍卖新华社有关资料,其中有一封1976年10月4日解力夫给姚文元的信,对姚指示淡化“按既定方针办”宣传表示不解,对了解那段历史就很有帮助。信全文如下:

  文元同志:

  关于今后宣传“按既定方针办”的问题,昨晚鲁瑛同志在电话上转达了你的指示。我认为毛主席生前这一重要的嘱咐,经过报纸、电台、通讯社的广泛宣传,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而且在国外影响也很大,如果要由粗体字改为淡体字,或不提或一下子少提这一指示,很可能在群众思想上造成混乱,阶级敌人一定会钻空子,挑拨离间,进行破坏。

  据我们了解,七月三十日国锋、洪文等政治局同志接见计划座谈会的全体代表时,华国锋同志讲话中讲到毛主席最近指示我们:“国内问题要注意”,还指示我们,国内问题“按照既定方针办”。会后大家对记录时,对后一句话记得不完全一样,有的记为“按照既定方针办”,有的记为“按照商定的方针办”。最后计委向会议宣布,回去后一律用“按既定方针办”传达。以后,在毛主席逝世前,新华社出版的《内部参考》反映广东、吉林省委和海军党委常委学习、贯彻中央十三号文件时,都提到毛主席最近指示我们:“国内问题要注意”,“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这一提法,见于公开宣传最早是九月十六日“两报一刊”社论上提到的。

  根据上述情况,我建议目前宣传中这一提法不改为好。否则,可能在干部群众思想上引起混乱和猜测,对当前化悲痛为力量,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造成不利影响。妥否,请指示。

  敬礼!

  解力夫 十月四日

  一、我在本号发表过‍《关于“按既定方针办”》‍一文,其中说到,因记录错误,“照过去方针办”被误记为“按既定方针办”,并在全国广为流传,包括华国锋在内的领导人,谁也没有想到去纠正。

  二、1976年9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汪东兴突然说:现在宣传上要注意,不要去多讲“按既定方针办”;10月2日,华国锋删掉乔冠华联大讲话稿上这句话,并批示说:“文中引用毛主席的话,我查了一下原件,与毛主席亲笔写的错了三个字,毛主席写的和我在政治局传达的是‘照过去方针办’。为了避免再错传下去,我把它删去了。”

  主管宣传的姚文元参加了29日的会,听到汪东兴的话;10月3日又看到华国锋的批示,他当然得遵照执行。所以,10月3日当天,姚文元即对《人民日报》总编鲁瑛发布指示,并要鲁瑛转告新华社主持工作的解力夫:“‘按既定方针办’,记录不一样,现在不再公开宣传。新华社报道要尽量避开这一提法,或不要当成主席的语录引,可以由粗体字改为淡体字,少用到逐渐不用。”

  三、对于姚文元的这一指示,我在《关于“按既定方针办”》一文中分析说:

  实事求是地说,“按既定方针办”,在报纸上已经连篇累牍地宣传半个多月了,如果公开纠正,让全国人民云里雾里,肯定会引起比较大的震动。采取“粗体字改为淡体字,少用到逐渐不用”的方法,逐步淡出,倒是一种如华所言“不要引起纠纷”的比较稳妥的方式。

  但是,解力夫觉得,即使用逐步淡出的方法对待也不妥当:为了不引起震动,应该继续宣传。

  四,姚文元也罢,解力夫也罢,他们绝对想不到,两天后,姚文元就成为阶下囚,解力夫不久也被收审。

  他们当然更想不到:为何铺天盖地宣传了半个多月的“嘱咐”要停止?因为粉碎“四人帮”的部署已经完成了,需要找个动手的理由了;而篡改毛主席指示,就是那个年代能够撩拨人心激起公愤的严重罪名。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