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临近,思绪万千!
宇宙之间,共享过多少风和日丽的太平繁华,又历经过多少血雨腥风的悲惨凄厉。然而,伟大的中华民族,巍巍屹立于世界东方,生生不息;璀璨的华夏文明,薪火传承五千余载,愈加辉煌。这是全球唯一、天下无双的奇迹!
看到九三阅兵的现场直播让全世界为之震惊,我开心、我自豪。我知道这是对历史的铭记,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宣示。铭记历史,才能防止悲剧重演;缅怀先烈,才能传承他们的精神;而宣示未来,则是要让全世界知道,如今,中华民族已经不再是任人拿捏的“肥羊”“软柿子”了。我们不但有一呼百应的举国体制,有不屈不挠钢铁意志,而且有“自主研发”的科技实力,更有“仅此一家”的护国神器。“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我们有实力,有底气!
那么,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当然不能。因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是毛主席早就发出的警告。这既是历史的总结,更是时代的预言。姑且抛开历史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日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日本侵略东北,以及七七事变引发的中日全面战争等所有“旧账”,只看新中国成立之后相继爆发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台海危机、银河号事件、南联盟炸馆事件、南海撞机事件、直至近年的经贸战、科技战、生物战(新冠病毒)……除了这些明火执仗的侵略行为,还有许多隐秘的阴谋,我们有许多人不但看不透,甚至还甘之如饴,大加赞颂。比如当年美帝拿出“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在中国办教育,大搞文化渗透与思想殖民。这样的侵略行为,就曾经被许多公知大肆美化。而改革开放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文化交流”的契机,向中国兜售各种学术理论(如新自由主义等),鼓吹私有经济,鼓吹国企私有化,还美其名曰为了搞活中国经济,其实不过是为了瓦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部分已显成效,美国的佐利克居然成了我们“顶层设计”的师爷),进而将中国引向西方道路。他们还凭借对网络技术的垄断,进行文化渗透,大肆利用其文化产品和大众消费品(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迪士尼等),以及所谓“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之类,潜移默化地推行他们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弱肉强食的价值理念、以及“民主宪政”等虚伪政治把戏,冲击我们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这些侵略行为,竟也让那些公知们欢欣鼓舞、称颂有加。如今,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之类的传统美德已经受到了很大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已经在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中潜滋暗长。所以,我们绝不能因为今天的部分领先,就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要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任重道远。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我想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民日报》2013年4月22日)所以,在这举国喜迎国庆的欢乐时刻,我还是想说一说教育。
作为出生于新中国黎明之前的底层草民,对新中国的教育自有感知。我跟着“百字先生”在没收的地主房子里启蒙,后来坐在庙宇大殿里读书作业,再到自己参与搬砖瓦建教室,一直到文革前夕读完高中。走过的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之路,学的是人文与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是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的情怀,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气概,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高中毕业了,因为家庭原因我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回到农村,在田间地头摔打了近五年,不但学会了所有农活儿,也更加领会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和集体化道路的卓越与神圣。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我的从教历程。除秉持“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之外,还领略了“创业”的艰难,体验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真谛,也收获了爱与尊严。
在我的学习与从教记忆中,教育是神圣的,也是公平公正与平等无私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的教育变味了。只记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的基础教育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实现了“一无两有(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接着又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按理就到了稳步快进的时候了。谁知道却开启了“集中优质资源”的“精英教育”模式。孩子是不是精英谁也说不准,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无能为力的农村广大“留守儿童”,就只能“听天由命”了。看看这些年能够进入清华北大的“精英”,有几个是贫苦人家的孩子!
说到这里,我又不能不扯出两个话题。
一是现实的。这些年清华北大毕业的那么多精英,多在哪里做贡献?祖国科技创新的领军担纲人物中有多少是清北毕业生?草民不敢妄自揣测,但是上面的大数据应当是一清二楚的。
二是历史的,但也离不开现实。几十年来总有人对毛时代说三道四,包括对那时教育的非议。而对1977年的恢复高考却一直念念不忘,似乎那既是一场改变无数个人命运的功德之举,更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雄韬伟略,常常对某个人歌功颂德。却没见有人问一句:如果没有毛时代对全民的教育普及,谁来参加高考?当年的“白卷英雄”张铁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那一代“被历史耽搁”了的人,也都以实际行动给历史交出了答案。反观后续没有被耽搁、幸运地直接通过高考进入“金字塔”的“人才”呢?尤其是那些进入清华北大继而留洋西方的精英们,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做了些什么?更不谈那些让人痛心疾首的个案,比如成为老虎苍蝇的,比如清华“朱令铊中毒案”的元凶,比如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比如北大投毒的王晓龙,弑母的吴谢宇,还有中国矿大、复旦大学……一个个“天之骄子”啊,让人情何以堪?情何以堪!我们的高考是为了选拔这样的“人才”吗?还有那成千上万学无所用、不得不以送外卖谋生的本科毕业生、硕士博士们,是不是也作为“恢复高考”的历史功绩?如此高考是唯一正确?教育的方向在哪里?
除此之外,教育更有社会不易察觉的乱象——“教材”与教师队伍。教材“改革”的初衷草民不知,恶果更是无法估计。但是教材的正向回归已经开始,这是好事。至于教师队伍,且不说那些享受西方津贴、带有西方头衔、或者饱受西方浸淫的大学教授们(有人说他们是“第五纵队”,我们无从鉴别)满口胡言乱语。只说普通的中小学教师,过去师范生都是优中选优,甚至在重点高中之前招录。“蜡炬”不是比喻,而是写照。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几乎是大家共同的座右铭。后来呢?大家都心知肚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是明确的,任务是繁重的!
作为一名耄耋老翁,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休教师,今天写下这些并不“美丽”的话,谨作为对国庆76周年的献礼。
江苏 牛夫
2025.09.29
【文/江苏牛夫,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