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 “公有资本” 也是资本

2025-05-21 14:05:09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作者:司马懿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在经济理论的探讨与现实经济运行的审视中,公有资本的性质与行为模式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传统观念里,公有资本似乎被赋予了天然的 “公益性” 光环,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形象相去甚远。然而,深入考察其运作机制与实践表现,我们不得不承认,公有资本在诸多方面呈现出与资本本质特征高度契合的一面,甚至在某些情境下,其资本属性的负面效应展现得淋漓尽致。

  1 公有资本与资本逐利的共性

  资本,从本质上讲,是追求价值增殖的价值,其核心驱动力在于不断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无论是私有资本还是公有资本,在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都难以摆脱这一基本属性的影响。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公有资本所依托的公有制企业,同样需要在投入产出的循环中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例如,国有企业在参与市场经营活动时,无论是扩大生产规模、投资新的项目,还是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其背后的一个重要考量便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与私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形式上并无二致。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利润指标同样是衡量公有制企业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充分表明公有资本对价值增殖的追求,与资本逐利的本质特征相吻合。

  2 公有资本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与剩余价值榨取

  在现实中,公有资本存在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廉价劳动力的现象,这一做法背后隐藏着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在公有制企业中广泛应用,企业通过与劳务派遣公司合作,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劳动力。这些劳务派遣员工往往从事着与正式员工类似的工作,却只能获得远低于正式员工的薪酬待遇,在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距。企业利用这种用工方式,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进而增加了利润空间。例如,在一些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大量一线生产岗位使用劳务派遣员工,他们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价值,然而企业支付给他们的报酬却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大量的剩余价值被企业所占有。这种行为与资本通过压榨劳动力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如出一辙,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公有资本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劳动力时,漠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一些企业随意延长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作时间,却不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费用;在劳动安全保障方面,对劳务派遣员工的投入不足,忽视他们的工作环境与劳动保护;在员工职业发展方面,劳务派遣员工几乎没有晋升机会,职业发展通道被严重堵塞。这些行为完全违背了劳动法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初衷,将劳动者视为纯粹的生产工具,进一步凸显了公有资本在追求利润过程中的不择手段,与资本剥削劳动力的本质特征如出一辙。

  3 公有资本管理困境:官字背景下的监管难题

  公有资本因其特殊的所有权属性,往往带有浓厚的 “官字背景”,这给其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甚至导致在一些情况下监管失效。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在行政级别上往往高于地方政府部门,这种行政级别的落差使得地方政府在对其监管时面临诸多掣肘。例如,在一些环保执法案例中,部分央企下属企业存在违规排放污染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地方环保部门即便发现了这些违法行为,也常常因对方是央企而有所顾忌,执法行动难以有效开展。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担心对央企的执法会影响到地方与央企的关系,进而影响到地方的经济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的利益。这种局面导致一些央企有恃无恐,对法律法规和地方监管置若罔闻,继续肆意进行违法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

  在内部管理方面,公有资本企业由于行政化色彩较浓,管理体制相对僵化,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一些企业的管理层权力过大,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容易出现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在项目招投标、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由于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往往受制于管理层,难以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外部监管又因各种因素难以深入,使得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公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其资本属性中的负面效应不断放大。

  公有资本在本质上具备资本的逐利性,且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与资本剥削、监管困境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也对公有资本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构成了威胁。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是确保公有资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所在。

【文/司马懿,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表。】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