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被困住的媒体人

2025-11-08 17:48:54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金无忌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又是一年记者节。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一些高大上的致词。

  我有些记者群,每到这个特殊的日子,总会有些躁动,这两天,我的记者群关于新闻关于职业关于现状的讨论,讨论半天最后留下一句话:记者算个屁。整个群陷入沉默。记者算个屁!这句话由一位前媒体人喊出,大概也是记者的感受之一。

  记者节,有些魔幻,不同的媒体、不同领域的记者,再加上行业内外,在记者这个职业身上总会赋予各种寄语和情怀,像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里。

  还留在这个行业的人,冷暖自知,努力维持着写稿规律性的节奏,内心也充满了不确定的顿挫。前阵子,有家主流财经媒体就某米汽车起火事件写了篇文章,结果遭到了粉丝的围攻。在这个舆论监督被标签负面报道、黑公关的年代,给媒体人也带来相当的困惑,

  曾几何时,“记者”二字,是理想主义的勋章,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豪情,而今,现实有些尴尬,大量记者离开这个行业,舆论监督阵地一步步退守,媒体人突然发现,现在连对企业的批评报道都要谨小慎微,更不要说深度调查,因此油罐车乱象这类稀缺的调查更显难能可贵。

  作为一个曾经从业十多年的媒体人,还保持着的媒体人思维和媒体人朋友圈,因为跨行法律,有时与媒体人有更深的交流沟通。今年,有几起媒体人的案子让我印象深刻。

  其一,一个调查记者采访了一起公共案件,当地把记者也一起调查了,让人疑惑的是这个记者的报道并没有发出来,他在家被警方传唤了,事件引发关注。我后来在一个饭局上遇到这个记者,“记者以前在新闻现场,现在是在酒桌相遇”,一句话让我备感亲切。与他所作的调查报道犀利风格相比,这位调查记者实则很温和,情怀满满。我对他的遭遇感到同情,不止是因为传唤这事,而是他失业了,因为那件事发生在他离职期间,原本答应好的新单位突然爽约了,至于原因不详。我猜,大概是这个调查记者写的重大调查,他成了重点关照的对象,即便没有那个报道也可能有另外的事件,属于被定点清除了,尤其是现在有些地方对舆情高度敏感,解决制造舆论的人成为思路之一。说实话,我为这样好的新闻人才白白浪费感到惋惜,但依他的新闻情怀,估计也没想过离开媒体。

  其二,一个老媒体人的经历,因为写了一篇小文章,遭到批评对象的起诉,且不说具体批评的事实,就是这个诉讼本身就有些奇怪,被批评者在全国三地发起诉讼,案由是名誉侵权,诉讼的主体除了本人,还有公司、甚至还有股东,有些恶意诉讼了。卷入这起诉讼的当事媒体人,三年前就问过我,前阵子又和我作了些交流,我才知道这个案子还没有结束。在律师的帮助下,从程序上打掉了两个诉讼,现在才开始进入到实体审理中,估计还得一年时间。诉讼是一件非常耗时间精力的事,媒体人本身为了应诉,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案子,事实简单、法律关系清楚,但耗费了四年时间,白白浪费多少光阴,我为他感到不值,但他坚持认为他所作的正义之事。

  无论是调查记者还是老媒体人,都因为报道或文章被投诉,这是媒体人的立足之本,但现实却是常常因文章造成困境。我也理解这些媒体朋友,他们内心的时钟,还固执地停留在那个追求严谨与深度的刻度上。这种错位感,就像是一群被困住的人,因为长期以来的理想正义所困。但现实世界早已巨变,不止于技术,更在于整个生态,尤其是资本的力量,对媒体可谓形成碾压之势。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媒体或媒体人遭遇诉讼,而且诉讼门槛越来越低。比如重庆亿万富翁起诉媒体名誉侵权案,起诉了一大波媒体,其中有媒体人仅仅是因为转发《重庆亿万富翁丑闻被曝光后,起诉著名媒体人刘虎“诽谤”遭法院》的文章就被告了,这件事在媒体圈引起不少的关注,原本正常的舆论监督,让诸多媒体人走上被告席,这在过去不可想象。

  我今年代理了两起类似的案件,也在反思这背后的逻辑,曾经的无冕之王为何频频站上被告席?这可以解释了媒体为何会越来越无力。

  第一起,一位前记者被告案。这位前记者是我的前同事,工作于多家财经媒体,后来转型成为自媒体人,依然在财经媒体一线。他被起诉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写了几篇稿子,一家行业龙头与客户的纠纷报道,这家公司以侵犯名誉侵权为由,起诉他索赔200万。他虽然有过被诉的经历,但这一次我明显感到他的恐慌。

  如果说200万只是诉讼威慑的砝码,接下来他的所遭遇的,才真正叫威慑的具象化。在他收到诉状不久,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账户被冻结了。原来,这家公司在起诉时进行了诉讼保全,查封了他公司的账户,在追加当事人之后,第二次又进行诉讼保全,将他个人账户全部查封。一起名誉侵权案,200万的赔偿,再进行诉讼保全,查封个人所有账户包括支付宝微信等,直接让寸步难行。

  这个案子在开庭前,我们就提交了执行异议,没有获得支持;开庭的时候,我们再提出了违法查封的问题,也没有获得认可,至今前记者的账户还是在查封中,还在找我借钱。

  再说这个文章,对于他侵权的指控,主要是些用语用词的“指控”,如“噩梦”这类词,这涉及舆论监督还是名誉侵权的认定,这交由法院裁判。我想说的是这个案子的背后,其实就是大企业要整媒体,通过管辖设定将所有这类案子放到当地法院起诉,十几家自媒体栽倒,最终都是赔钱道歉,这个方法屡试不爽,达到了噤声的效果,这家公众企业也不再受舆论监督了。

  另一起同样是媒体人与企业的纠葛,因一起知名公共事件而引发,自媒体当事人写了篇文章惹祸上身,但不同于一般的名誉侵权,企业以商业诋毁为案由起诉,这两个案由最大的区别就是赔偿金额不是一个量级。名誉侵权一般赔偿几万,而商业诋毁直接起跳索赔50万,这个案子一判赔30万,自媒体人拿到判决书慌了,找到我作的二审代理。这个案子的核心在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问题,一个自媒体报道了处于公共舆论事件中的公众企业,是适用商业诋毁还是名誉侵权。但法院最终是按商业诋毁判了,理由是双方在交易机会或者商业利益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构成竞争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不止这个案子,现实有多起类似的案子,均是媒体人这方败诉,有的赔偿金额达到上百万。我后来发现,这家企业不止起诉了这一家,还起诉了多家媒体,至少两个媒体人都是赔偿30万,这成了一门生意了。现实更讽刺的是,这家化妆品企业前阵子因为苏丹红事件上榜了,也就是说当时自媒体人写的文章精准预判了。

  我们在庭审中努力辩护,希望法院查明下自媒体当时发文的背景、事实以及是否存在竞争关系。而一审法院以自由裁量权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了任意的扩大解释,尤其是原告没有任何举证,法院就直接将消费者、自媒体人定性为经营者、适用竞争关系,这是社会舆论面临的重大问题,这类的判决多了,进一步压制的社会批评空间,也就不会有舆论监督的存在了。

  说句实话, 我在媒体从业期间,因为舆论监督类报道,有过被告的经历,但总体还算幸运,没有付出太大的成本。但今非昔比,现在媒体人成被告,付出的代价不仅是时间,还有直接金钱,动辄几十万的赔偿,还有媒体人敢作批评报道吗?

  现在舆论、司法环境是非常不利于媒体人。我代理的媒体案,我检索了那家地方法院作的同类判决,基本上都是败诉,我对老同事说你要有心理准备。我作辩护只是想办法让你减少些损失,让你尽快解套出来。但媒体人往往过于理想化,坚持正义的立场,他硬杠,最终没有和解谈判成。

  时代不同的了,技术、环境等原因,市场主体对舆情越来越关注时,一旦出现舆情,对舆论监督者也采取极限施压的态度,而媒体人又将舆论监督报道作为职责,这就产生了激烈的对抗,遭遇诉讼也成为常态,一些判决先例,又会不断压缩媒体的生存空间。

  我作了多年媒体,也熟悉媒体人,很多媒体人接受的依然是过去新闻主义的影响,保持着对公共利益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但被困于理想与现实的夹缝里,一边是内心无法舍弃的新闻道义,一边是柴米油盐的生存压力、以及难以适应的新游戏规则,尤其是诉讼之困。

  最后说一句,希望司法公平公正公开,也希望那些被困的媒体人早日解套。

  金微,原媒体人、现律师。原新华社、华夏时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个人代表作品:转基因玉米调查系列、铁路资产低估案、14万中国人基因外流等。法律案件:基因外流案系列官司、媒体名誉权案、上市公司案等。

  推荐下我们自家果园的赣南脐橙,产地寻乌。赣南是中国脐橙之乡,红壤土壤+稀土元素+充足光照,让脐橙富含维C和类黄酮,果肉细嫩果香更浓~喜欢新老朋友惠顾,自家果园直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