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党员超过1亿人了。
新闻上说得光鲜亮丽,数据摆得密密麻麻,说这是“世界最大政党”,说这是“人民的选择”,说这是“伟大事业的保障”。
我看着这个数字,不知道该激动,还是该沉默。
一亿人啊,什么概念?
这个国家十几个人聚在一块儿就能吵出个热锅翻天,那一亿人聚在一起,应该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应该是人民的力量汇聚成钢,应该是苦难的根拔掉、压迫的墙砸碎。
可问题是,我们真的感觉到了一亿人的力量吗?
我们有没有真的感觉到,一亿个“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在奔走?
有没有看到一亿个“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背影?
有没有体会到一亿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跳?
如果一亿人真的站在人民身边,谁敢欺负老百姓?
如果一亿人真的践行群众路线,谁敢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如果一亿人真的继承了马列毛的精神,这个世界早就翻了个个儿了!
可现实不是这样。
很多人只是机械地重复誓词,只是把“党员”两个字挂在嘴边,却忘了这两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他们把入党当成一种“资格”,一种“资源”,一种“升迁的敲门砖”。
有人入了党,第一件事不是问“我该为人民干什么”,而是问“我什么时候提干?”、“这是不是能加分?”、“是不是能进编制?”
这叫党员吗?
党员是什么?
在毛主席心里,党员首先是人民的儿子,是为人民流血流汗的先锋队。
党员不是摆设,不是牌子,不是身份,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天天都要用行动兑现的承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是一辈子的修行!
毛主席说得很清楚:“一个党员要做到不谋私利,只谋人民的利益。”
可我们现在看到什么?
有的人拿着“党员”的身份去谋项目,去搞资源,去走关系,最后甚至成了某些资本的代言人。
这样的一亿人,不是力量,是负担;不是光荣,是背叛。
有人会说,你这是以偏概全。
是吗?那就反问一句:老百姓心中还有多少信任?
你去问一个在煤矿干了一辈子的老工人,他还相信谁?
你去问一个拆迁户、一个农民工、一个低保边缘户,
他们眼中看到的“党员”,是为他们奔走的,还是在办公室里批文件、踢皮球、踮着脚往上爬的?
你去问那些曾经在毛主席时代受过教育、分到土地、进过工厂的老人,
他们心里有答案——那时候的党员,是和他们住一个院子、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晚上还要带着他们学习政策,组织大家修渠打井、扫盲建厂的“贴心人”。
那时候,党员就是人民的主心骨,是打仗冲在前、吃苦排在前的人。
现在呢?
现在的一些人,嘴上还在念“初心”,心里早就不再是人民。
你看不见他们的手上有老茧,听不见他们的脚步走进田间地头,
他们更关心的是“出报告”、“做材料”、“做决策”,一问群众生活——“那是其他部门的事”。
一亿个这样的人,你告诉我这是好事?这是骄傲?
不!这不是数字的胜利,这是信仰的稀释!
我们缺的,不是一亿个登记上的名字,我们缺的是一亿颗真正为人民跳动的心。
缺的是有人能像毛主席那样,提着裤脚走进乡下,和农民同吃同住,去听他们的真实声音。
缺的是有人能像焦裕禄那样,顶风冒雨去治沙、抗涝、带着大家重建家园。
缺的是有人能像雷锋那样,无声无息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别人能过得好一点。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问题是,现在这些旗帜都插在哪里了?插在群众中?还是插在高楼大厦和会议室里?
我们要的不是“数量压倒一切”,我们要的是“质量决定方向”。
你可以没有那么多党员,但只要每一个都是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干事,就比一亿个空壳党员强!
我们不是反对党员多,我们反对的是党员空心化,反对的是入党不入心、上岗不上肩!
我们不是怀疑组织,我们是在为组织喊痛,为人民喊话,为未来担忧!
我们还记得,毛主席说:与群众结合,做群众的小学生。
可今天,谁还在学群众?谁还把人民当老师?
有多少人把群众的意见当“刁民的牢骚”?把基层的问题当“数据上的瑕疵”?
他们说党员超过1亿人了,我只想问——这一亿人,谁还记得自己为什么入党?谁还配得上“先锋队”的称号?
入党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献身。
入党不是捞好处的门槛,而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承诺。
入党不是混日子的通行证,而是为人民站岗放哨的责任。
我们要把这份信仰找回来,要把这份责任扛起来!
哪怕只剩十万人,只要这十万人心里有人民,行动有方向,信仰有火,
那就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希望!
不要怕人少,怕的是心虚。
不要怕路远,怕的是原地打转。
不要怕批评,怕的是失去群众的信任。
党员一词,不能成为特权的外衣,而要重新成为劳动人民的盔甲。
这国家曾靠着几万名真党员打下了江山,靠的不是人多,而是真干。
今天也一样,真正能担起民族复兴的,不是那些跑偏的人头数,而是那些依然站在人民身边的坚定身影。
他们说党员超过1亿人了。
我说——只要有一个人还在为人民发声,还在实践群众路线,那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