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因纳入了农业与金融等战略产业的自由化而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被称为世界进入全球化的标志。也是世界进入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标志。
纳入全球化后,各个国家也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小岛”而是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分工体系内,这不同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5-19世纪)的殖民主义;虽然二者在其本质上来说都是对其进行掠夺物质及其劳动力(生产剩余价值)但是现今的形式上却有所不同。而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则对未来的发展有着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第一世界:如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现今通指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国。
第二世界:介于第一和第三世界之间,既有部分工业能力,又部分的依赖于第一世界的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第三世界:经济实力落后以及被压迫的发展中国家或贫穷国家,其特点是拥有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受第一世界国家剥削政治经济不稳定,(由于其经济不发达,导致大多数的资源和劳动力未被开发和使用)
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体系下的简单再生产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过程如下:
G(货币)—W(商品如劳动力以及生产资料)—G”(”代表多出额即剩余价值,在这里通过货币体现)这是总所周知的,本文在这里不再过多赘述。
而在世界资本主义分工的情况下,虽然地方的再生产没有改变其形式,但是却造成了一种新的剥削体系:第一世界的国家对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而把其剩余价值回流进第一世界国家里;第一世界的国家可以通过战争掠夺或者进行资本投入(即形成跨国公司或俗称为“外资”比如法国在非洲的工厂,美国在墨西哥的工厂,英国在亚洲的工厂),在贫穷国家即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劳动密集型工厂即资本的技术构成不高(即不变资本)的产业资本,利用落后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出廉价的商品(因为商品=不变资本即生产资料+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剩余价值即剩余劳动;所以在技术构成不高即不变资本成本不高和劳动力的廉价所以造成了其廉价的商品。)而第一世界国家则得以压低其商品的价格;而反过来又可以利用其垄断资本赚取高额利润(医疗设备,先进机器等。)使得第三世界国家形成贸易逆差长期化(“低出高进”),陷入贫困化而导致其越来越成为第一世界国家的附庸。
而为什么第一世界国家为什么不愿意在国内建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呢?这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已经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产业资本阶段过渡到金融资本的阶段,而产业资本不依赖于或者说较小的依赖于金融资本,但是其金融资本是以产业资本为基础的。所以第一世界国家(如美国)正竭力的将国内的产业资本进行转型以从劳动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资本以发展金融资本;但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资本有其特点:在这里,不变资本的比率越来越高于可变资本的比率,不仅是相对的,而且也是绝对的增长。所以这种产业资本也可以说是“排斥劳动”的。而劳动的被排斥则代表着剩余劳动力的多出。这是一项伏笔,我们稍后再谈。
而第一世界国家对其第二世界国家的剥削和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差不多,不过其产业的形式不同(不仅有其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厂,还有技术精密的工厂),而入驻的工厂规模和比例也有其不同(在第二世界国家里,劳动密集型的工厂所占的数量相对于第三世界则没有这么多)而通过第二世界国家内在的工业化和金融投资以及更多的外资入驻增加其国内的需求增长导致其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所以其公式是: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第一世界”(这里”不仅代表着剩余价值,还代表着对其自身的依附性。)
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体系下的扩大再生产
其扩大再生产的公式如下:G”(已经增值了的货币)—W”(用增长的货币额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G””(两个””代表其更大的货币额)
在这里第一世界用其从第二世界/第三世界所获得剩余价值投入其生产领域中使其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在这里有两种情况,首先说第一种:将剩余价值投入其国内;在这里由于第一世界国家的产业都转移到了国外,所以得才以进行“去工业化”(美国)将剩余价值投入高新领域和金融领域。而所谓的去工业化的秘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神秘,而如果从发展的历程去看,则是第一世界国家对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国家的长期的剥削以及产业转移和危机转移才得以进行去工业化。而这里则说第二点:其非重要产业—一般产业—重要产业的转移比重,特别是一般产业—重要产业的转移都是倾向于第二世界国家,因为不仅其自身有其工业基础,更有对于其自身即第一世界发达国家的依赖性。而不重要产业—一般产业则重新扩大并投入于第三世界国家中。
所以其公式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第一世界””(代表更多的剩余价值和更高的依附性)
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体系下的危机
危机就如同其内生性的存在于资本主义的恶魂一般,不管在何时何处,总是时刻的跟随着它。这就势必导致即使资本主义发展的再快,其生产力再强大,只会导致其产生的危机覆盖面更加广!不可能靠其体质的改良和技术的发展而消灭经济危机的发生!
经济危机的发生通常都是由于生产力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而导致其生产的盲目无政府性,这就经常导致其供给过大而造成生产过剩(生产的产品大于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价格下跌,企业大规模亏损倒闭,工人下岗)和内需不足导致的通货紧缩(导致生产萎靡不振,企业无法进行正常再生产导致大规模裁员和倒闭,工人下岗)而危机怎么在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体系下发生的呢?
先从第一世界国家看起:在这里作为金字塔的最顶端;在国内生产过剩而导致产品价格暴跌,大量企业倒闭而形成的大量的工人下岗,第一世界国家可以通过向第二世界/第三世界输送大量的劳动力和投资以拉动外需以此来转嫁危机。
首先是第三世界。正如前所说,第三世界是通过其廉价的劳动力而生产出廉价的商品来进行出口。所以第三世界国家在这里的地位是处于商品出口和资源出口的外需依赖国。而第一世界国家的需求缩小势必会导致其严重的后果;首先是其生产出来的产品面对下降的外需而不得不更加的压低价格使得本就靠外需而维持自身的民族企业纷纷倒闭从而也导致大量的工人下岗,而处在本地的外企也由于本国内的需求而撤走其处于本地的外企,导致更加多的工人下岗,劳动力不仅是相对的,而且也是绝对的过剩!这又会导致国内的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不仅是外需的下降而且也是内需的下降,而下降导致的过剩则会导致需求—供给的复合型危机发生。就这样危机在第一世界国家内实现“软着陆”而在第三世界国家里则“硬着陆”不仅如此,第三世界的国家除了受到第一世界国家的剥削以外还会再受到第二世界国家的剥削导致其更加严重的危机和灾难就此转嫁在第三世界国家上!使得其更加的贫穷;而危机后又不得不依赖于外资发展拉动其内需和工业化进程以实现复苏的“发展陷阱”使得其越来越依赖于第一世界国家!而这也是所有依赖于第一世界国家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所面对的问题。而内需导致的经济危机则会在第三世界国家即产品出口国导致更加严重的危机——能源与资源危机。
第二世界国家在这里能部分的抵抗剥削,这是因为其本身有着工业基础和属于自己的产业,而且也拥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包括面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这也表明危机的发生也可以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不完全的依赖外需,而且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比如中国的稀土和俄罗斯的能源。第二世界国家面对危机时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要么上升为第一世界,要么保持自身,要么面对危机时毫无反抗之力而跌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而自身对于第一世界的依赖性,要么加强自身的附庸性(比如日本)要么成为不附庸的国家(比如土耳其)。再者就是保持现状。而处在金字塔顶端的第一世界国家以为可以仍由危机向下流去(第二世界作为中层,第三世界作为底层)而保持自身的清高,但是2000—2001(互联网泡沫破碎) 2007—2009(全球金融危机) 2010—2015(欧债危机)直到2022(全球通胀危机)都证明了其不可能性。这就证明了金字塔的顶端如果一直下放危机,那么积累起来的危机会淹没其顶端!没有人能在其中独善其身!
危机的后果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成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这里,第一世界不仅仅将危机转嫁给了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国家,而且连带其最尖锐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一同带到了过去,在那里,在那片更加广阔的天地资产阶级通过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半军事化训练出来广大无产阶级,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们,他们将会用曾经为了剥削他们而将他们训练的具有组织性的强大队伍;向着剥削体质进军,用曾经为了剥削他们而使用的物质武器,他们将拿在手中;向着剥削他们的人回击!而在上文的伏笔终于得以揭晓:第一世界国家企图用来转嫁危机的全球资本主义分工体系不仅没有让它躲避危机,反而还为其自身创造出了遍布于全球的更强大的危机——广大无产者!
而第一世界国家将第二/第三世界国家纳入附庸的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生产力,让荒地得以开垦,让资源得以利用,让手工业得以被机器大工业所代替,而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打破了原本附庸国的落后体制,让其封建体制向资本主义迈进,让产业资本得以向金融资本迈进!而大工厂和大农业也击溃了手工业小生产者和农业小生者的最后防线,使得他们合并起来并形成一个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20世纪会有如此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形成革命的一个原因!这点则可以澄清一个误会:有人以为革命开展在不发达国家就以为生产关系是优先于生产力的(阿尔都塞)实则都是没有了解真实历史背景而做的判断罢了,如果认真了解我所说的那么就会明白;第一世界国家在对第三世界国家输入资本时也带动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而第一世界国家在对第三世界国家输入资本的同时也连带着矛盾的累积一同输入!(对封建国家的殖民导致矛盾进一步积累而转变成半封建半殖民的双重矛盾!)第一世界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解放了生产力,而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内生性的生产关系所导致的矛盾又反作用的积累导致其矛盾的爆发;或是殖民地下的生产关系,或是封建的生产关系,或是半封建半殖民的关系(如同当初俄国十月革命一般)而后带来的矛盾积累导致其革命的爆发!所以其实是生产力优先于生产关系的。(俄国十月革命1917,印度尼西亚独立1945,北越独立1954,加纳独立同时开启非洲年!1957,伊拉克推翻君主制1958,印巴分治1947等等......)而20世纪作为“去依附性”的胜利代表——中国则成为广大被压迫的民族的榜样!
而回望现在21世纪的经济危机则更加证明了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体系下,不仅没有为资产阶级提供经济危机消除的方法,而且经济危机也发生的更广,更频繁,而且也为进一步的预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危机性以及生产力的社会性也越来越渴望得到认可。而危机也随之带来了更多的群众性事件,虽然第一世界国家(美国)可以通过向外转嫁矛盾而使得国内矛盾不至于成为尖锐的阶级矛盾(比如劳动力过剩问题,在美国他们则将矛头指向移民,认为是移民抢了他们的工作和导致犯罪率上升!但是事实上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仅是相对的,而且也绝对的在制造着过剩的劳动力以补充产业后备军,而失业的工人则不得不依靠“灰色产业”来维持其自身所以带来了治安问题)
所以其公式是:
Crisis(危机)—Revolution(革命)—Crisis”(再次危机)—Revolution””(更大规模的革命)
也就是C—R—C’—R’’
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进一步的确认了其正确性!
通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再生产的同时,革命因素自身也在进行再生产:
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体系不仅制造出了更广大的经济危机,而且也制造了更广大的工人群众以及带去了更深刻的矛盾和革命爆发的火种!虽然第一世界国家得以通过廉价的商品和危机的转嫁转移国内自身的矛盾使其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但经济危机仍然会发生,不仅是国内,而且也是全球性的。而每次的危机转嫁都会伴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矛盾积累而导致的革命的最终的爆发并且造成更为广大的工人阶级。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现在却反过来成为工人阶级的全球化!用来剥削的武器现在终将对准自身!随着发展,浪潮终会掀起!
最后借用马克思说的话: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