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失业者的无声坠落

2025-06-30 09:07:49 来源: 人境网作者:风评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1、“优化“成为中年人的职场终章,就业寒冬里,谁在关注“35岁+”

  “上午还在改PPT,下午就收到离职通知。”42岁的李伟(化名)攥着解除劳动合同书,在写字楼下的花坛边坐了半小时。他的手机里,HR的回复清一色是“暂时没有适合您资历的岗位”。

  这不是个例。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35岁以上求职者中,76%的人投递超100份简历仍无下文,而25岁群体平均30次投递即可获得offer。更残酷的是,80%的岗位明确要求“年龄35岁以下”,连送外卖、开网约车都开始卡“90后优先”。 当社交媒体被“毕业即失业”“00后整顿职场”等话题刷屏时,中年失业在时代的罅隙中沉重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中,35—59岁群体占比已达37%,而这一数字在高端制造业、互联网等行业尤为触目惊心。与年轻人的“求职难”不同,中年人的失业往往意味着家庭支柱的崩塌、职业生涯的断崖,却鲜少成为公共讨论的焦点。

▲中年求职者相关数据|图/智联招聘

  年轻人抱怨“内卷”,中年人却连卷的资格都没有,他们成为了就业市场最为沉默的“消失群体”。

  他们曾是时代的建设者,在改开的浪潮中扛过KPI,在互联网腾飞时熬夜敲代码,在制造业黄金期守过生产线。然而,当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批被“优化”的,恰恰是这些“性价比不足”的中年人。企业嫌弃其“体力不如年轻人,薪资高于毕业生”,社会苛责其“不懂转型,不愿低头”,而房贷、教育、医疗、养老四座大山,却从不会因年龄而减轻分量。

2、比失业更痛的是“社会性死亡”

  中年失业的杀伤力,远不止失去一份工资。

  若年轻人的困境是“找不到起点”,中年人的悲剧则是“失去归途”。上文提到,40岁求职者平均投递简历多,但面试概率极低。一位前中层管理者在日记中写道:“面试官问我‘如何与95后团队相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他们需要的不是我的经验,而是一个能证明时代已抛弃我的答案。”

  ·在家庭:他是突然“没用”的丈夫和父亲。孩子补习班的缴费通知、妻子欲言又止的眼神、父母偷偷塞来的银行卡,每一幕都是凌迟。

  ·在社交圈:同学聚会从“交流资源”变成“躲避熟人”。一位失业者苦笑:“现在最怕微信群有人@我,不是借钱就是问工作。”

  ·在职场:20年经验成了“负资产”。某互联网大厂HR直言:“招35岁以上的,不如招两个应届生。便宜、听话、能熬夜。”

▲中年失业人群再就业期间支出数据表|图/智联招聘

  更绝望的是时间的暴政。年轻人可以“试错”,但中年人连“缓冲期”都是奢侈。房贷不会暂停,孩子的学费不打折,医院的账单更不通融。

  某二线城市心理咨询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中年男性抑郁咨询量激增200%,其中超六成直接关联失业焦虑。一位46岁的原机械工程师坦言:“最怕的不是降薪,而是全家吃饭时突然的安静。”

  将问题归咎于“不努力”是粗暴的。这场危机背后,是三重时代洪流的夹击: 传统制造业外迁,教培、房地产、互联网接连震荡,经验反而成了转型的枷锁。一位45岁的地产策划说:“我精通线下开盘活动,但现在全行业只要会做短视频的。”

  “35岁门槛”从公务员考试蔓延至私企,甚至保洁、保安岗位。某工厂招聘启事明确写道:“18-35岁,条件优秀者可放宽至38岁”,原来38岁已是“优待”。 失业保险覆盖率不足40%,再培训课程教35岁程序员“转行月嫂”,政策善意成了黑色幽默。

  年龄歧视制度化下,尽管《劳动法》明令禁止,但“35岁门槛”仍以“团队年轻化”之名渗透各行业。

  正如学者所言:“当一个社会用‘优化’代替‘尊重’,用‘迭代’掩盖‘抛弃’,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几代人的职业安全感,更是文明应有的温度。”

  今天的职场门槛,终将成为每个人明天的生存考题,今天如何对待失业中年人,明天就将如何被对待。在人均寿命延长的时代,谁又能永远停在“黄金年龄”? 这个时代擅长讴歌青春,却对中年人的死活视而不见。

  中年失业者的背影里,映照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悖论:歌颂奋斗,却吝啬给予奋斗者体面的退场。追求效率,却忘记衡量效率背后人的代价。这或许是资本主义的宿命和未解之题。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