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里的《社畜手册》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再议经济文学
江西省《资本论》研究会 韦辰
【按语】《资本论》里的《社畜手册》藏着秘密!到底是什么秘密?谜底是价值算法和劳动力商品的社畜叙事。上班和打工族群之所以愿意自称“社畜”,不源自劳动力商品,而根由于价值算法。这是隐形的一个场,把无数“劳动力小草”以系统链条的方式一起绑缚,以致产生一个手册式的以办公室和车间为载体的数字管辖社会。
——首先,从“上班社畜”到“打工牛马”,从“加班狗”到“机器奴”,当代资本奴不断拥有着“新称谓”。这些“非人”比喻实则并不令上班族群、打工族群抗拒,相反,其乐意以此自称。甚至可以说,这些“称谓”已经成为凝聚社畜心智的“身份标识”。
——其次,你我同为打工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但我们知道,“社畜”首先是一个不得已的身份,不成为“社畜”,就是真的“牲畜”了,你将从身份、肉身、精神上都被这个社会拒之门外,甚至饿死。于是,“社畜们”只得接受自己的命运。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并“苦中作乐”。
——再次,老板们则利用打工人的这一特点,用隐形的“鞭子”和“芯片”,使得“社畜”不止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认同、意志、精神,乃至审美。打工人不仅被判为“经济社畜”,更自认为“身份社畜”,并试图带着这样的镣铐起舞。
——最后,从上班族与打工人的统一看,社畜实际就是“身份版的劳动力商品”,而劳动力商品是“财产版的社畜”。劳动美学于是彻底沦为劳动丑学!那些崇高的、伟大的、美好的,都让位于流俗的、经济的、丑恶的,却又都是不属于自己的。真可谓:“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曹雪芹语)
一、思想笼头一隔间
在日本“社畜”是用来形容公祠上班族的。“马克思当年没有用过‘社畜’这样的名词,可是我们今天的这个词,跟马克思的描述其实是非常接近的。”(杨照语)
2016年,日本出版一本书,书名就叫做《社畜指南》。书中提出的口号是:“上班族要成为公司的齿轮,要成为社畜。”因书名抢眼,迅速引发关注。“社畜”传入中国以来,迅速代替“加班狗”,成为深受工作压榨的人们对号入座与频繁引用的维权热词。
这样有了对“机器奴”的劳动力商品取象——劳动奴隶商品人,“机器奴”(机器狗)即“资本奴”(资本狗)。
网友“愤怒的孔乙己”称:“据我观察,这世上有两种畜生最辛苦:一种是真牛马,拉犁驾车;另一种就是坐在写字楼隔间里的诸位,包括鄙人在内。区别在于,真畜生累了会尥蹶子,而我们只会默默打开钉钉,在‘已读’的魔咒下自动回复一句‘好的,收到。’”(引文摘自《“劳动异化”:当代“牛马”的标准驯化手册》,本文称为《社畜手册》)
何谓“启蒙”?
在“愤怒的孔乙己”看来,老板们给“社畜”套上思想笼头,即简称“启蒙”。所谓:“异化的扬弃同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马克思语)
在《资本论》学者看来,这其实就是“劳动矛盾的启蒙”(劳动即异化,即异化矛盾)。工人不干活,就没饭吃!事实就这么简单:为了吃饭,就得干活,而干活是使自己的劳动被异化的社会过程。在工人面前,老板们就是这个“社会过程”。
这不禁让人想起打工诗人许立志的诗歌——《我就那样站着入睡》。“车间,流水线,机台,上岗证,加班,薪水……我被它们治得服服贴贴!”
这就是上班人的劳动辩证法,是那个“办公室的隔间=现代版的牲口棚”的劳动异化法。
我们喂养资本的同时,正在“被资本喂养的幻觉”所吞噬。“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语)
二、铁人勤奋“数字鞭”
“流水线旁我站立如铁,双手如飞……”(许立志语)这是浮士德式辩证意象。《资本论》与文学经典的思想对话在于:“《资本论》的历史批判主题高度形象化地出现在《共产党宣言》第一节关于魔法师与魔鬼的比喻中。在这一比喻中,喻体‘魔法师’的本体是资产主义生产关系,‘魔鬼’则比喻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而‘召唤’比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孕育、激发作用,‘不能控制’比喻生产力逐渐脱离生产关系桎梏的扬弃、解构作用。其中蕴含的未来预见正在于,作为资产阶级社会掘墓人的新生主体即无产阶级使得先进生产力从失控转化为重新支配,从破旧的解构力量转换为立新的建构力量。抽象地看,这一比喻的核心逻辑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自我扬弃趋势的历史辩证法:主体召唤力量(肯定)—力量的失控(否定)—新生主体重新支配力量(否定之否定)。”(郗戈语)
“最狠的剥削,不是压迫你,而是让你自愿上锁链!”这是写实版的《社畜手册》。
“今天晚上再加班两小时”、“今天下班要很晚”、“大家辛苦一下,今天的工作可能要到通宵”、“凌晨三点的城市,奋斗的星光真美!”等等类似的句子,是当下上班族工作时常听到的话。一切都为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为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我曾在一间办公室里,见过一头很听话的牛。不是动物园的牛,也不是田间的牛,是会打字、能开会、吃外卖、守规章、懂KPI的那种牛。穿着西装,挎着包,偶尔还自我鼓励:要相信,努力会有结果。”(“子珩墨”语)
于是惑者申辩:“现代鞭子高级,是隐形的、数字化的。每天清晨,手机‘叮’的一声打卡,恰似鞭梢划破长空。紧接着的晨会,领导仿佛化身为牧马人,口中喷吐出KPI、OKR、ROI等‘咒语’,翻译过来无非就是‘快跑!再快点!’墙上那红红绿绿的项目进度表,像极了股票上涨时的K线图,却只见绿不见红,仿佛随时都要迎来一场股灾。而你的名字,就赫然钉在那绿色的谷底,成为他人业绩攀升的垫脚石。更有甚者,有些公司甚至在厕所安装计时器,精确统计员工‘释放内存’的时间。这简直是将鞭子挥进了生理需求的领域,堪称管理学上的‘哥白尼革命’——就连膀胱都得纳入资本齿轮组进行计算。唉,历史是个圈,转着转着,就把人转回了畜生道。”(“愤怒的孔乙己”语)
三、迷饲幻料马围磨
“总有人说,时代抛弃你,不会打招呼。”、“最狠的奴役,不是把你关进牢里,而是让你把牢房造进自己心里。而你呢,还沾沾自喜地挂上门牌:‘奋斗人生’。”(“子珩墨”语)
“红楼”“资本”本一家。确实,此言不虚:“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梦》)与商品拜物教(《资本论》)共享语言规范,揭示资本虚幻本质。”(“花脸钟离”语)植入自我鞭策的精神导师芯片,完成“内化”:“驯化的高境界,是让牛马自行鞭策自己。”通过投喂精神“饲料”,不时地让员工“尝到一些甜头,产生‘努力有回报’的幻觉。老板们对此深谙其道。”(“愤怒的孔乙己”语)然而,“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语)
最终成品不过是一头业已被“精神阉割”的牛马驴。这是鲁滨逊式个人图景。所谓:“马克思指出,‘鲁滨逊神话’是关于现代‘自然原人’的神话性虚构与规范性预设,是对正在大规模形成中的市民社会的预感与表征。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开端处,正是通过对‘鲁滨逊神话’的历史性反思,马克思展开了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出发点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性还原。”(郗戈语)
“历经笼头、鞭子、芯片与迷幻饲料的共同锻造,一头标准的当代牛马就此炼成。它的显著特征,便是精神上的‘自我阉割’。当其娴熟地以‘社畜’自称,其中三分是自嘲,七分是麻木。当有人说‘做PPT救不了中国人’时,我们深表认同并纷纷点赞,可转头却因为老板的一句‘不合格’而焦虑得失眠。我们清楚地知晓自己如同拉磨的驴,却依旧日复一日地原地打转,甚至还会钻研如何把磨拉得更快、更优雅,幻想着能吃到更远处的草——即便那草,不过是老板画出来的大饼罢了。”“这般被锻造出的‘当代牛马’,早已在资本编织的意义之网中迷失了本真。”(“愤怒的孔乙己”语)
四、阉户又鸟说“芯篇”
一段话道尽了社畜本畜。“晚上睡觉不敢关机,生怕老板打电话,担心客户发微信不满意要求整改,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铃声不断,催促不停。”(“臻智”语)
“‘自我驱动’‘拥抱变化’这些光鲜亮丽的口号,如同芯片般植入我们的大脑。鞭子尚未扬起,我们就已开始撒蹄狂奔。深更半夜修改第N版PPT时,你常常会产生一种幻觉:我并非在打工,而是在进行一场名为《论社畜的自我修养》的行为艺术。”(“愤怒的孔乙己”语)
数字时代是“芯篇”时代,是一种芯片快速替换另一种芯片的“智能化”统治时代。文学“芯篇”是马户又鸟!马户不是围磨的驴,又鸟不是偷情的鸡;浸淫资本意志的马户又鸟已然失掉了审美情趣,在老板们看来,“自我驱动”其实是社畜的“胎内热毒”,只要措施得当,它就会主动做出各种“懂事”的行为。
《红楼》作者(借警幻仙子之口)强烈地批评停留在肌肤滥淫的情欲是可耻的,唯有上升到情意、心灵的高度才是美的和有益的。迷失自我的社畜须得依照老板们的意思——改变自己的审美、驯化自己的心灵,而有此“跨越”,让工作看起来是“美的和有益的”。
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从不同维度诠释着文学与时代共鸣共生的血肉联系。“她们并不是单纯的个体,而是隶属于并卷入了她们主子之间的矛盾旋涡。”(杨丽语)
查找社畜,无须思维导图。经济文学的芯片就藏在《社畜手册》里,《社畜手册》的秘密就藏在《资本论》的矛盾读法里。谁言马户又鸟,商品两因素也!翻开《商品》“芯篇”,都是失掉情意人性的“绝句”。
有人说经济文学是“革命范畴”,此言不虚!不仅如此,经济文学注定还是“革命逻辑”。
“铁人”原本是小草——共同体瓦解的个人小草,“勤奋”原本是围磨的驴——马户又鸟的驴,“数字鞭”原本是鸡仔们的迷幻饲料——老板们成天挂在嘴边的个人小草的“工资收入期权”。社畜原本是“资本宠物”,是“劳动废物”。小草们一旦失去自主创造性,必定就是“林暗的小草”,是“惊风的草”!这其实就是完整的主体危机意义的阶级叙事。
【相关阅读】
“劳动异化” :当代 “牛马” 的标准驯化手册
韦 辰:何谓经济文学——《桃花源记》与《资本论》漫议
(作者系江西省《资本论》研究会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