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接待美国州议员代表团(约 250 人)时发表讲话称,以色列遭到中国、卡塔尔的“围堵”。对于他的这一提法,中方表示“震惊”。
内塔尼亚胡所称的“围堵”,当然不是军事意义上的“包围”,而是政治、外交和舆论范畴内的攻击、围困和孤立以色列,他特别指名中国和卡塔尔。
目前国际社会解决巴、以冲突的主要方案为“两国方案”,即承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并厘定两国的领土划分和首都等问题。
联合国多次表决通过“两国方案”(通常 140+ 国家赞成,极少数反对/弃权)。国际社会上越来越多国家承认巴勒斯坦,支持“两国方案”,以此来解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长期以来的冲突。那么,以色列为什么特别指名道姓认为被中国“围堵”?
中国是积极支持“两国方案”的国家之一,又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影响力大,引起了以色列对中国的强烈不满。
网上开始出现以色列驱赶境内中国劳工的大量传言,甚至说以色列准备将正在以色列境内的10万劳工全部驱逐出境。
“10万”这个数字显然过于夸大,“驱赶”的说法也似乎言过其实,但根据媒体报道,以色利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出现重大裂痕,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联合国开年度大会的今天,各国代表云集纽约,将展开“两国方案”的新一轮公开辩论。
据分析,“两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争议如下:
(1)领土划分:以1967 年“六日战争”前的边界为基础,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通常被视为未来巴勒斯坦国的主体领土。以色列显然不仅不同意撤出西岸,如今就连加沙地区也要全部占领。
(2)耶路撒冷地位:这是最大争议点之一。巴方希望以东耶路撒冷作为未来首都;以方则宣称整个耶路撒冷是“不可分割的首都”。
(3)难民问题:上百万巴勒斯坦难民(1948 年阿以战争及其后裔)的“回归权”问题。以色列担忧大规模回归会改变人口结构。截至2023年底,生活在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约为208万人,占以色列总人口的21.1%,其中,大部分是拥有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公民。
(4)安全保障:以色列要求任何未来的巴勒斯坦国必须非军事化(无重型武器),并保持反恐合作。巴方则要求结束以色列的军事占领和定居点扩张。
根据网上资料,目前巴勒斯坦人的分布概况如下:
(1)约旦河西岸,320-350万人,属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管理,部分属以色列实际控制;
(2)加沙地带,220-230万人,由哈马斯控制;
(3)以色列境内,200-210万人,主要是以色列国籍的巴勒斯坦人;
(4)东耶路撒冷,35-40万人,被视为以色列的永久居民,但没有以色列国籍;
(5)其他地区,约2000万人,包括联合国登记的海外巴勒斯坦难民500-600万人,他们分布在约旦(约300万),黎巴嫩(约90万),叙利亚(约50万),以及全球其他地区包括欧洲(40-50万)、美国(15-20万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强烈支持“两国方案”,小布什和奥巴马也表示支持,特朗普曾经在2017年表示:“我可以接受一国或两国方案,只要双方同意”。但是他于2020 年提出“世纪协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搬迁到耶路撒冷。他还批评计划中的“巴勒斯坦国”为“碎片化、不完整”。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更倾向于单边支持以色列,淡化“两国方案”。
目前的趋势是越来愈多的国家表示将承认“巴勒斯坦国”,例如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表态,宣布承认“巴勒斯坦”,虽然不等同于接受“两国方案”,这些国家的决定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巴以问题的关注和倾向于对“两国方案”的支持。
正在纽约召开的第80届联合国大会(9月23-29日),各国代表将再度辩论“两国方案”。
巴、以冲突的复杂性和历史遗留问题,使得“两国方案”的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就连巴解与哈马斯也很不团结。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和努力将是推动和平进程的关键。
目前巴、以在西岸的实际控制区如下图所示:
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是巴、以之间的第一份和平协议。这导致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 的成立——一个行政机构,将在五年的过渡期内管理巴勒斯坦自治地区的内部安全、行政和民政事务。该协议将约旦河西岸被划分为三个区域——A、B 和C。
A 区(上图绿色地区)最初占约旦河西岸的3%,到1999 年增长到18%。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A区内控制着大部分事务。
B 区(上图紫色地区)约占约旦河西岸的22%。在这两个地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负责教育、卫生和经济,而以色列人则完全控制着外部安全,这意味着他们保留随时进入的权利。
C 区(上图浅蓝色地区)占约旦河西岸的60%。根据《奥斯陆协议》,该地区的控制权本应移交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相反,以色列保留了对所有事务的完全控制权,包括安全、规划和建设。控制权从未移交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上图C区内的红色小点为以色列人不断增加的定居点。
目前巴、以在耶路撒冷的实际控制区如下图所示(图中绿色线即“1967边界”):
耶路撒冷是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的圣城,自1948 年以来,西耶路撒冷(上图蓝色部分)一直处于以色列的控制之下,犹太人占多数。东耶路撒冷(上图黄色部分),包括老城,自1967 年以来一直处于以色列的占领之下,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
自1980 年吞并以来,以色列一直将整个耶路撒冷城视为其领土的一部分,这并未得到国际承认。因此,以色列地图没有将东耶路撒冷标为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的一部分。
老城位于东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一些最神圣的圣地的所在地,该地区面积不足1 平方公里(0.39 平方英里),拥有阿克萨清真寺、西墙、圣詹姆斯大教堂和圣墓教堂等。
(作者系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图片Ksliou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