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资讯中心 > 时事财经

马晓霖:“承认潮”之后的巴以冲突冷思考

2025-09-26 14:37:46  来源: 凤凰卫视资讯   作者:马晓霖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截止9月22日,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又有1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它们分别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比利时、摩纳哥、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和安道尔。这波“承认潮”的重要特点是,巴勒斯坦国得到了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承认,巴勒斯坦独立事业迎来大批量、高质量的外交承认“井喷”。西方世界颇有分量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尽管迫于美国巨大压力,但也分别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应是‘两国方案’谈判的终点”、“将有条件地承认巴勒斯坦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只是个时间问题”。

  至此,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美国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联合国193个成员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达到157个,和已建国83年的以色列相比,仅差九个国家。因此,这股“承认潮”呼啸而来,堪称巴勒斯坦人民的历史性胜利,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历史公平、社会正义和文明公理的集体确认,体现了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国际大家庭对苦难深重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巨大同情和坚定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在纽约与八个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领导人及政要会晤时提出旨在结束加沙战争的“21点和平计划”,也明确承诺将阻止以色列并吞约旦河西岸。

  这股“承认潮”的出现,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巴勒斯坦人民依据国际法赋予的天然权利而持续进行抗争的胜利,甚至堪称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政治胜利。正如本人多次分析的那样,哈马斯通过发动“阿克萨洪流”大规模自杀式越境袭击,重创以色列进而引爆持续近两年、波及整个中东的“第六次中东战争”,并以巴勒斯坦人民付出空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整个地区陷入战乱、动荡与不安为代价,让世界大家庭对巴以冲突产生切肤之痛,让国际社会真正认识到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争端的核心问题。

  当然,必须谴责哈马斯在越境袭击中对以色列平民的伤害,对数百名平民的绑架、劫持和长时间拘押并导致部分被拘押人员的死亡。也必须指出,哈马斯以加沙230万巴勒斯坦人民的空前苦难和6.5万人的牺牲而唤醒国际社会、争取国际同情的“自残”式激进策略,不值得肯定,更不能赞赏。在任何情况下,高尚目标和正义诉求,不能以大量平民死难为前提,不能以玉石俱焚的手段来实现。

  这股“承认潮”的出现,当然是以色列甚至是犹太民族的历史大失败,它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以色列零和思维、丛林法则、强权逻辑和迷信军事的国家政策和国家行为的坚决弃绝,也是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制造“人间地狱”、进行种族清洗、实施“焦土政策”并把饥饿当作武器的坚决反对,还是对以色列践踏人类文明底线、泯灭文明良知、违反《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则而任意侵略周边主权国家野蛮行径的坚决抵制。

  以色列堪称“求锤得锤”,为了实现“大以色列”迷梦,为了蚕食、并吞巴勒斯坦人民的世居土地,为了获得单方和片面甚至是自私自利的所谓绝对安全,甚至为了极右翼集团的民族理想、政治主张和个人前途,不惜无休止地将国家置于“战争状态”,不惜以军国主义和国家恐怖主义方式攻城略地、四面开战,乃至公然和野蛮地攻击友好国家,最终使自己变成无可争议的“西方弃儿”和“国际孤儿”。

  以色列近两年的穷兵黩武和倒行逆施早已天怒人怨,最终倒逼大批曾经长期纵容其侵略与扩张政策的欧洲国家走向对立面,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边,将一个通过创新和自我奋斗而跻身第一世界的国家,转变为一个靠战争驱动、靠拳头发声、靠暴力逞强并借助无休止军事行动而维持政权稳定的主权行为体。以色列无所顾忌的“以战养战”、“以战养政”,也彻底透支了“犹太大屠杀”及犹太民族千年苦难遭际所积累的国际同情,并在很多国家激发反以浪潮甚至唤醒反犹主义,这是以色列及犹太民族无法估量也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但是,“承认潮”只是道义高光、外交盛况和一时热闹,巴以冲突依然还要通过冷思考来寻求它的解决之道。

  首先,巴勒斯坦国早在1988年就已宣布建立,并成为联合国仅有的两个观察员国之一以及多个联合国组织的成员。但是,巴勒斯坦国依然是一个法理上的国家、纸面上的国家,尽管它拥有国际法所承认和保障的固有土地,有陷入瘫痪的半自治政府,有大部分主权国家的外交承认以及广泛的外交关系。

  关键的问题在于,巴勒斯坦国所设定的领土,也即只占巴以分治前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面积23%的有限空间——东耶路撒冷、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依然完全掌握在以色列的手里。广泛的国际承认并不能自动带来巴勒斯坦国独立、自主和自由地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因此,巴勒斯坦国依然是有待实现的民族梦想。

  其次,以色列坚决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特别是单方面或外来强加的巴勒斯坦国。由于美国的强力和无条件庇护,纵然巴勒斯坦国依据国际法以及《联合国宪章》规定的集体自卫义务,要求国际社会采取一切手段来“解放巴勒斯坦”,也不可能出现大国领导的多国部队通过军事威胁乃至军事行动,强行从以色列占领下为巴勒斯坦国夺回国际社会所承认的主权土地。以色列也势必以举国之战的姿态,挫败任何借助外力军事干涉而试图建立巴勒斯坦国的努力。

  美国的霸权一日不衰落,美国的以色列观一日不改,美国和以色列的坚强盟友关系一日不变,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国建立条件一日达不到,巴勒斯坦国就无望真正崛起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也不可能成为巴勒斯坦人掌控的首都。

  其三,“承认潮”的底层逻辑是承认历史巴勒斯坦属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是支持巴勒斯坦完成有效分治,是坚持“两国方案”,或者说是反对以色列图谋驱逐巴勒斯坦人民而独吞其土地。因此,“承认潮”的最大价值在于敦促以色列丢掉幻想,也敦促哈马斯及其地区盟友承认以色列,共同回到“以土地换和平”、以谈判换和解、以共存谋发展的正确轨道上。零和胜利以及单方面生存、发展与繁荣,只是一国一方的幻想,不可能成为解决巴以冲突和中东争端的根本出路。

  其四,“承认潮”之后必然是无法回避的残酷和复杂现实,无论是巴以冲突,还是中东争端,乃至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发展,都必须回到基本常识层面,回到求真务实层面,回到转换思路、调整政策、改变策略和避免单赢、谋求多赢的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正道,必须弃绝导致中东战乱延宕80多年的各种旁门左道乃至歪门邪道。

  其五,巴以冲突的解决关键在于巴以双方真诚意愿和果敢行动,这是根本所在。以色列完全独享巴勒斯坦这块历史土地根本不现实,没有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也早已成为历史。巴以必须遵循“两国方案”大框架,重拾“奥斯陆协议”基本原则,重返谈判桌,通过协商解决两国分治和巴勒斯坦建国的所有问题,包括巴勒斯坦国未来如何落地的所有要素——边界、首都、国防、内政和外交。而巴以恢复谈判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必须结束目前巴勒斯坦“有国无府”、“有府无治”以及缺乏统一、权威、高效和切实拥有谈判决定权的决策中枢。

  其六,中东争端的解决不止于结束巴以冲突,而是必须同时解决以色列与黎巴嫩和叙利亚的领土争端,从根本上消弭频繁引发冲突与战争的病灶。以色列必须完全、彻底地撤离戈兰高地,把戈兰高地的领土旧账特别是黎巴嫩声张主权的沙巴农场等纷争,交给叙黎两国协商处理。一旦以色列不再占有一寸叙黎土地,两国即当承认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的合法存在并与之实现关系正常化,一如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达成以土地换外交、以外交固安全。一旦以色列与叙黎实现邦交正常化,两国还必须解除一切针对以色列的民间武装,停止所有仇以、反以和抗以宣传。

  其七,中东争端的解决,除了系统解决巴以冲突、以叙冲突、以黎冲突外,还要消除掣肘中东争端和平解决的外部因素,特别是实现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以色列本与伊朗没有任何领土争端,以伊关系的敌对完全基于伊朗伊斯兰政权的意识形态。由于伊朗伊斯兰政权奉行泛伊斯兰主义,并将支持中东反以力量作为介入中东事务、谋求大国地位或撬动地缘关系的政策工具,进而也使自己深陷巴以冲突和中东争端的博弈棋局。

  四十多年的教训表明,伊朗伊斯兰政权这一政策,既自己与以色列成为死对头,也让自己成为反以力量的资助者、鼓动者和庇护者;不仅透支大量民脂民膏和国家资源,还严重妨碍了与美国及西方世界的正常关系,从而长期承受封锁、制裁,长期制约了国家的对外开放和正常发展,甚至最终将以色列和美国的战火引入本土,让国家、政权和民族受辱,让普通百姓深受巴以冲突、中东争端之害。伊朗当局必须明白,在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伊斯兰法不能取代现行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法,继续刻舟求剑而坚持既定的反以政策,无异于自陷巴以冲突和中东冲突的乱麻,是彻头彻尾的作茧自缚。

  其八,中东争端的解决,阿拉伯国家是行为主体。来之不易的阿以和解良好势头不能逆转,在坚决反对以色列扩张和黩武政策的同时,阿拉伯国家必须坚持“以土地换和平”既定原则,坚持和平与发展大方向,努力营造日益宽松、安全、稳定与和谐的阿以关系大气候,为巴以冲突、以叙冲突、以黎冲突创造外部条件。

  1978年与以色列媾和,埃及从此摆脱长期战争并赢得半个世纪的和平与发展。1993年与以色列达成“奥斯陆协议”,巴勒斯坦才得以开启过渡自治进程,也曾为两国人民展现美好前景。1994年与以色列媾和,约旦这个强邻夹缝中的弹丸小国得以脱离苦海而自救,并长期沐浴在发展与繁荣的阳光下。2020年肇始的《亚伯拉罕协议》进程,使阿联酋、巴林、苏丹和摩洛哥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进而迈进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扩大和平共处和全方位交往与交流的新时代。

  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双向奔赴,共促和平,可以根本性地改变以色列的战略安全环境,可以松弛以色列张力型外交政策,可以让以色列看到解决中东冲突而聚焦发展与繁荣的新希望和新前景,也最终将有助于松弛以色列紧绷的地缘观和安全观,并有可能助推巴以冲突、以叙冲突和以黎冲突的解决,甚至倒逼“孤独求败”的伊朗放弃僵化的中东政策,进而为整个地区的战和转圜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陆续和解,并没有换来以色列放弃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和叙利亚戈兰高地,并没有避免巴勒斯坦问题的边缘化,并没有避免“第六次中东战争”的引爆和逐步扩大与升级。但是,从大历史角度看,阿拉伯民族主义已彻底退潮,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和异族异教邻居正在被阿拉伯民众广泛接受。近两年来,阿拉伯社会对巴勒斯坦人处境的普遍冷漠和淡然,与西方社会呈现鲜明对比,即是鲜明佐证。

  另外,也恰恰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黎巴嫩的死疙瘩始终没有解开,才形成今天波及中东的“蝴蝶效应”。因此,系统解决局部冲突、国别冲突和整个中东争端,实现全域范围的和平和稳定,必须齐头并进,多方努力,共同促成。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