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虽然立秋已经来了近一周,但是三伏天还没结束,秋老虎也虎视眈眈的。
正值换季,立秋碰上三伏天,昼夜温差过大,空调、冷饮还在继续,再吃一些生冷寒凉的瓜果、海鲜等等,很容易生病,比如感冒、腹泻。
所以,抓紧三伏天的尾巴,补阳排寒湿还是很关键的。
但很多人担心秋不食姜,也不喜欢生姜的辛辣味,那可以用什么代替呢?
你可以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换成这个“纯阳之草”——紫苏。
在古代,没有可乐雪碧,没有珍珠奶茶,没有咖啡拿铁,更没有各种冰镇饮料的夏天,那古人能喝点什么解渴呢?
“未妨无暑药,熟水紫苏香”。如果你看过《梦华录》,那一定对风靡大宋的紫苏饮子不陌生。
《广群芳谱》记载:“仁宗敕翰林定熟水,以紫苏为上,沉香次之,麦门冬又次之”。
夏秋之交解渴又解暑,排寒又化湿,还能暖脾胃。加点柠檬汁,又变成水灵灵的粉嫩色。
说了这么多,这紫苏到底有何妙用呢?
第一,它是解表的“麻黄”平替
三伏天这么热,但是受寒的不在少数。
吹空调、风扇,出汗不擦干就受风,冷热交替,吃冷饮、冰淇淋,洗冷水澡……寒邪处处隐藏在我们身边。当你起床发现不自觉地流清水鼻涕、打喷嚏,说明很可能中招寒邪了。
怎么治呢?
《中药学》第一个就是“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主要治的就是风寒感冒。
但麻黄的发汗解表力量比较大,且不是药食同源的,如果是外感风寒初期,自己在家就可以用紫苏来代替麻黄,发汗解表力量更为和缓些。
《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紫苏——
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叶能发汗散表,温胃和中,除头痛、肢节痛,双面紫者佳。不敢用麻黄者,以此代之。
紫苏味辛性温,通过打开毛孔,使身体微微发汗,把寒邪向外透发。
有一个中成药参苏丸,有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的作用。紫苏叶作为君药,就是起到发散表邪的作用,此外还能宣肺止咳、行气宽中,外感寒邪出现咳嗽、流涕、胸闷都可以用。
第二,它是祛寒湿的“纯阳之草”
一夏无病三分虚,为什么三伏天要抓紧补阳,因为夏天也是最容易生湿的时候。
从大环境看,今年三伏天台风暴雨特别多。再加上夏天阳气浮于体表,内在是一片虚寒的。再加上人们贪凉解暑,吃了很多生冷寒凉的冷饮、水果、海鲜等等。
所以从立秋开始,我们要清一清这个夏天积攒下来的寒与湿。
紫苏便是为此量身定做的。发汗解表,能透发身体里的寒气,随汗液排出;性温,温胃和中,能给脾胃增添阳气和动力,运化水湿。
而且紫苏不仅味辛性温,而且它的气味轻薄,所以通散力更强,能行气宽中,把体内的寒气、湿气很轻松地散走。
《饮膳正要》中有一个方子,叫做紫苏煎,用的是紫苏+干木瓜一起煮的饮料。
水果湿气重,也可以用紫苏来缓解,有一道著名小吃紫苏桃子姜,就是用紫苏和姜来散寒化湿,桃子搭醋也能酸甘化阴、敛虚火。
第三,它是解毒的肠胃守护神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天,华佗跟他的徒弟去饭店吃饭,刚好碰到一桌富家子弟在比赛吃螃蟹,越吃越多。华佗好心想劝阻一下,但完全没人听他的话。无奈,华佗只能回到座位上。
没过多久,一个人开始腹痛,紧接着另一个也出现这种情况。同伴吓坏了,老板也害怕是不是螃蟹有问题?
老板想到华佗刚才的劝阻,赶紧前来求救,认为他一定有办法。
华佗叫徒弟出去采了一些紫色的草叶回来,熬水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他们的腹痛都好了很多。
众人问他这是什么草,如此神奇?他说这是一次在河边采药时偶然发现的,他和徒弟看到一只水獭在吃鱼,吃完后肚子痛得打滚,然后它在岸边吃下一株紫色草叶后,居然好了。
他凑近后闻了一下,发现这个叶子有一股辛香的味道,吃到肚子里暖暖的。因为鱼蟹这些水生食物性偏凉,而这叶子的温性刚好能缓解,还有解鱼蟹毒的作用。
同时,这个叶子的辛味,有疏散解表的作用,所以取名“紫疏”,由于发音相似,在流传过程中慢慢变成了“紫苏”。
吃海鲜的时候最好搭配紫苏,一是可以以温性来平衡寒性,二就是因为紫苏有解鱼蟹毒的作用。
沿海地区,在蒸螃蟹的时候,会加些紫苏一起;日本人喜欢吃生鱼片,也会卷着紫苏叶一起吃,不仅去腥、祛寒,还有解毒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紫苏叶中含有的紫苏酮、紫苏醛、紫苏甙等多种活性成分,有抗菌的作用,可以调理胃肠道疾病,比如夏天饮食不洁,滋生细菌,出现急性肠胃炎。
而且紫苏芳香醒脾,可以调理脾胃运化功能,帮助消化,缓解腹胀、积食、消化不良等问题。
紫苏的活性成分,还能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抗过敏。
如果想调理脾胃问题,可以煮点紫苏藿香陈皮水。
如果不小心受了凉,也可以煮点紫苏鸡蛋,来温补缓解一下。
关于紫苏的食疗搭配,具体怎么做,可以扫描文末二维码找小助手领取。
今年的立秋,就这样在毫无防备中突如其来。
另外,这段时间江浙沪这边阳的人还挺多的,因为它是个寒湿疫,如果是在前期,有鼻塞流清涕的症状,就可以在家用紫苏驱散散寒。
可以煮一碗热气腾腾的紫苏葱姜水,或者抓6g干紫苏叶煮水泡脚,用让身体微微发汗,身体会温暖舒服不少。
季节变换之际,病毒容易传播,虽然症状轻,但我们也不可就此掉以轻心,要适应变换的节奏,保护好自己的免疫力。
愿你在节令的更迭中,依然能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我是米医生,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在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