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读经典

一本宣言,两种命运:《共产党宣言》究竟说了什么?

2025-09-14 09:59:24  来源: 逍遥柳下月弄影   作者:伊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并号召无产阶级革命。它深刻影响了历史进程。

  大家好,我是伊峰。

  上一篇,我们一起坠入了马克思在伦敦那段最黑暗、最痛苦的岁月。

  在贫病交加和丧子之痛中,他于大英博物馆的灯下,艰难地孕育着《资本论》。

  但今天,我想请你和我一起,把时间稍稍往前拨。

  回到1848年的那个冬天,回到马克思一家陷入伦敦绝境之前。

  那一年,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

  他们还是两个充满斗志、锐气逼人的年轻人。

  就在那一年,一本仅有2万多字、薄薄的小册子在伦敦一家印刷厂悄然问世。

  起初,它没有引起任何主流社会的注意。

  但它,就像一个被激活的“思想病毒”,即将以惊人的速度,席卷整个欧洲,并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深刻地改写人类历史的进程。

  这本小册子,就是《共产党宣言》。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它里面那句最振聋发聩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探究,这本“革命圣经”在当年,为何会横空出世?

  它究竟说了什么,能让后世的信徒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也让敌人闻之色变、切齿痛恨?

  Part 01

  一份“创业计划书”

  首先,我们要明白,《宣言》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坐在书斋里凭空想象出来的。

  它是一份“命题作文”。

  当时的欧洲,有一个由德国流亡工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秘密组织,叫“正义者同盟”。

  这个组织有点像个“革命社团”,他们有激情,有改变世界的愿望,但理论上却很混乱,口号也五花八门,比如“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种,听起来很美好,但没什么实际操作性。

  后来,这个同盟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所折服,决定“鸟枪换炮”,用他们的理论来武装自己。

  他们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正式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一份清晰、有力、能指导行动的纲领性文件。

  说白了,这就好比一个初创团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现在急需一份逻辑严密、愿景宏大、能吸引“天使投资”和“合伙人”的“商业计划书”。

  马克思和恩格斯接下了这个任务。

  这份“计划书”,就是《共产党宣言》。

  Part 02

  开篇暴击:历史原来是这样一部“连续剧”

  《宣言》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一上来,就给你提供了一个理解人类历史的全新“上帝视角”。

  它的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扔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论断: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句话什么意思?

  就是说,别看人类历史朝代更迭、王侯将相、英雄辈出,热闹非凡。

  但如果你扒开所有这些华丽的外衣,你会发现,贯穿始终的主线其实只有一条: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压迫和反抗。

  从古罗马的贵族与奴隶,到中世纪的封建领主与农奴,再到他们那个时代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历史这部“连续剧”,换了一拨又一拨的演员,但剧本的核心冲突——“阶级斗争”,从未改变。

  这个观点,在当时是石破天惊的。

  因为它把历史从“英雄创造史”或“神意决定史”,拉回到了冷冰冰的经济关系上。

  它告诉人们,驱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不是什么天才的灵光一闪,也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上帝意志,而是不同集团之间,围绕着物质利益展开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Part 03

  给“敌人”画像:一曲资本主义的赞美诗?

  接下来,《宣言》做了一件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它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绘它的“敌人”——资产阶级。

  但它不是简单的咒骂,反而是用一种近乎诗意的、充满了惊叹的语言,去赞美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

  《宣言》里写道: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它说,是资产阶级,“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它创造了巨大的城市,开辟了世界市场,用铁路、轮船、电报把全球连接在一起。

  它“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哪是“檄文”?

  这简直就是一曲写给资本主义的“赞美诗”!

  没错,这正是马克思思想的深刻之处。

  他不是一个只会愤怒的道德家,他首先是一个冷静的分析师。

  他清醒地看到,资本主义相比于封建主义,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它用摧枯拉朽的力量,打破了所有陈旧、僵化、温情脉脉的宗法关系,把一切都变成了赤裸裸的“现金交易”。

  但这事儿吧,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释放了巨大生产力的同时,资本主义也释放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魔鬼”。

  Part 04

  资本主义的“阿喀琉斯之踵”

  这个“魔鬼”是什么?就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宣言》指出,资本主义创造了现代工人阶级——也就是无产阶级。

  这些人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资本的逻辑是无限增殖,为了利润,它会不断地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

  同时,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资本家会不断改进技术,用机器代替人力,这又会造成大量的失业。

  这就导致了一个悖论:社会生产的财富越来越多,但创造这些财富的工人,却相对越来越贫穷。

  这必然会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像我们今天说的“产能过剩”、“消费降级”。

  《宣言》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

  “一个魔法师,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最终,资本主义创造出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因为资本主义把他们聚集在大工厂里,让他们从分散的个体,变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

  他们被剥夺了一切,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了。

  正如《宣言》在结尾处那段最著名、最激动人心的宣告: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就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全世界的“打工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叙事:

  你们是谁?(无产阶级)

  你们的敌人是谁?(资产阶级)

  你们为什么这么惨?(被剥削)

  你们的未来在哪里?(革命与胜利)

  这套叙事的逻辑是如此清晰,语言是如此富有煽动性,它像一束强光,瞬间照亮了无数底层劳动者混沌、迷茫的内心。

  就在《宣言》发表的几周后,1848年革命的烈火,从巴黎开始,迅速燃遍了整个欧洲大陆。

  虽然这场革命最终失败了,但《宣言》里播下的火种,却再也无法被扑灭。

  《宣言》,是一份理论的纲领,更是一份行动的号召。

  它宣告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不满足于仅仅“解释世界”,他们更渴望“改变世界”。

  那么,从一个写宣言的思想家,到一个真正的革命组织者,马克思又做了些什么呢?

  他如何将这些写在纸上的理论,付诸于风起云涌的国际工人运动实践?

  他又是如何与运动内部的各种“猪队友”和“反对派”斗智斗勇的?

  下一篇,我们将深入“第一国际”的幕后,去看一看马克思作为“政治家”和“国际领袖”的另一面。

  你认为《共产党宣言》里的分析,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为什么?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