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 “举国体制” 是毛泽东的遗产——纪念毛主席诞辰127周年
(一)田沁鑫与《故事里的中国》
央视制作了一个节目,名为《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内容大多是有关毛泽东时代的故事,比如:《雷锋》、《英雄儿女》、《父母爱情》、《国家的孩子》,等等。
参与演出的演员,基本上是80后和90后,甚至还有不少00后。
与我所经历过的毛泽东时代相比,虽然这些年轻演员的表演大多略显生硬,但他们演绎的故事仍然打动着我。
断断续续地看了几期,从此记住了总导演田沁鑫的名字。
在展示影片的制作过程中,田沁鑫很低调,比较羞涩。给我的感觉是,她浑身充满了朴实无华的个人气场。
不知为什么,田导的气场让我想起了孟子的一句话:“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所以我觉得,让田沁鑫来导演毛泽东时代的故事,十分恰当。
恕我直言,与获得什么大奖的那位大师相比,田沁鑫这样的艺术家,才是人们喜欢的艺术家;田沁鑫导演的《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才是人民艺术家的最高境界。
在“笑贫不笑娼”的某某界,在“以丑为美”的某某界,在“金钱至上”的某某界,《丰某肥某》和《檀某刑》留下的究竟是些什么东东?
我不说也罢。
我之所以喜欢《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之所以发自内心地点赞田沁鑫导演,真正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是毛泽东的遗产。
因为是毛泽东的遗产,所以催人泪下、动人心弦。
(二)“举国体制”
我们今天仍在享受着毛泽东的遗产。
对于毛泽东的政治遗产、经济遗产、文化遗产,不少马克思主义者(比如李慎明、王立华等老师)都做过相当到位的分析,不赘述。
今年12月是毛主席诞辰127周年。
对于他老人家的遗产,我做一点点补充,以此表达我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在经历了世界性的庚子大疫之后,除了写“某某日记”的少数公知以外,谁都不会否认“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这样的评价。
更不能否认的是,除了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之外,当今中国之所以取得了“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的根本原因,则应当归结为我们仍然在享受着的毛泽东的遗产。
这个遗产,就是仍然在发挥着有效功能的社会主义“举国体制”。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留下来的强大的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留下来的完整的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留下来的“举国体制”,我们能够取得“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吗?
(三)抗疫与政治无关吗?
放眼望去,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同样的疫情冲击,结果怎样了?
饱学之士说:“东方文化强调集体至上,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由”。
总之,在公知们眼里,各国抗击疫情的方法及效果关乎文化差异,与政治制度无关。
真的与政治制度无关吗?
请问:比中国还要“东方文化”的韩国和日本的疫情,为什么会一波接着一波呢?
请问:同样曾经是社会主义的俄国的疫情,为什么仍然如此严峻呢?
事实胜于雄辩。
如果没有毛泽东的遗产,要想取得“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尽管毛泽东的遗产有不少已经被后人抛弃了(这个问题暂不讨论),然而万幸的是,社会主义的“举国体制”的政治制度,已经被新时代坚定地继承下来,并得到了发扬光大(“新型举国体制”)。
“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证明,毛泽东的遗产是“功在毛代,利在千秋”。
(四)警惕某些人
今天,之所以要强调毛泽东的遗产,之所以必须客观公正地对待毛泽东的遗产,其原因就在于,某些人依然在肆意践踏、恶意抹杀毛泽东的遗产。
值得警惕的是,某些人天天做梦都在殚精竭虑地妄想彻底摧毁社会主义的“举国体制”。
比如,北京大学教授刘国恩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典型。
对于中国的抗疫,对于中国的公立医院,对于中美关系,刘国恩鲜明地表明了如下立场(参:郑道行《请问北大教授刘国恩,中国要向美国做什么“自我批评”?!》):
——中国抗疫很不理性,要“警惕被恐惧绑架理性”;
——“我们是否就该不惜任何代价防范可能具有灾难性的小概率事件呢?”“将所有患者集中到医院救治,是否具有经济学的成本有效性呢?”
——“公立医院数量减到现在的三分之一以下”
——中国要对美国“多做自我批评”;
……云云。
这样的hunzhang话,出自一个正在享受并着“举国体制”红利的中国学者的嘴里,他究竟想干什么呢?
有一点是清楚的,如果他们的企图果然成真的话,那将是中国人民的灾难!
他们的企图能实现吗?
(2020年12月21日)